史玉敏++郭峰+李麗
摘要:目前地方物流業發展迅速、高效,運輸網絡遍布全球,而部隊航材運輸仍然局限于使用軍事鐵路專用線及押車提取等方式,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且效率低下。積極探索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新途徑、新方法,是實現能打仗、打勝仗的必然要求。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logistics industry is rapid, 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e aviation material transport is limited to the use of military railway line and station extraction etc., wasting a lot of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the efficiency is low. Actively exploring new ways and new metho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fight and win the war.
關鍵詞:軍民融合;航材運輸;航材保障
Key words: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air transport;air material support
中圖分類號:E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7-0249-02
0 引言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習主席強調,實現強軍目標必須同心協力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篇大文章。堅持需求牽引、國家主導,努力形成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黨的十八大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規劃、體制機制建設、法規建設。”這為深化軍民融合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美國采用軍民一體化的發展方式,歐盟采用民技優先的方式,日本采用以民掩軍的方式來進行發展,可以看出,世界大國都將軍民融合式發展作為戰略方向。我國目前面臨急需進行現代化信息化建設,國際形勢異常嚴峻,急需充分整合國防和經濟建設資源優勢,提高國家整體效益,發展軍民融合式發展之路是必然選擇。
1 軍民融合的涵義
目前,較為普遍認可的提法是美國國會技術評估局,在《軍民融合潛力評估研究報告》中給出的定義[1]:軍民融合,是把國防科技工業基礎同更大的民用科技工業基礎結合起來,組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科技工業基礎的過程。由于軍民各自相互獨立工作,使各自的費用昂貴,從全局來看又造成了重復建造,不能充分利用的浪費,軍民融合利于實現雙贏。從發展來看民用企業擁有較高的科技水平,許多新技術新方法已在地方得到了多年應用,有經驗有市場,而軍方單位也有自身的優勢,但也在許多方面存在缺口,急需引入地方的先進力量予以補充,因此,若能實現軍民融合發展,將對雙方帶來極大的便利和效益的極大提高。
2 引入軍民融合優化航材運輸機制
航材的運輸,是保證航材供應的一個重要環節,它關系到航材供應的連續性和周轉速度。組織航材運輸時,應當密切與運輸部門配合,加強與收發單位之間聯系,及時掌握運輸情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運輸工具,迅速、準確地完成發運和提運任務。
目前航材數量多,運輸占了航材保障經費的很大比重。武器裝備的發展更加顯示出軍隊物流保障能力與保障需求的矛盾更大,應該加大力氣研究如何組織軍民兼容、軍地融合的綜合物流保障。
2.1 借用地方裝備及設施,提高應急保障水平
通過軍民融合,實現軍民一體化應急物流保障,已成為各國軍隊的必然選擇。早在海灣戰爭時,美軍就曾雇傭了26個地方單位對戰場物資運輸實施應急物流保障,才得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籌措到所需的物資。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也曾臨時征用民間企業來實現從工廠到戰場的一體化物流保障機制,運輸快、占用庫存成本少。
考慮我軍的實際情況應該從以下兩方面來考慮提高應急保障水平:
一方面,借用地方的通用保障裝備。電子、通信、防護、工程、運輸、修理等技術裝備是軍民通用的保障裝備,這些裝備的基本性能既適合于軍用又適合民用。在戰時或緊急情況下可以進行借用來滿足軍用裝備不足的問題,另外,也可以平時開展合作關系,借用地方的保障裝備滿足部隊的需求,以節約成本。
另一方面,借用地方基礎設施。對于一些通用航材,不涉密的非精密航材可以借用地方的器材儲存設施進行存儲,也可以借用地方的裝備生產設施進行生產航材,甚至可以借用民間土地、碼頭等來臨時停放各種飛機、艦船、地面作戰裝備,以及臨時征用地方的運輸設施(如鐵路、內部公路)來運送物資,這些地方基礎設施可用于應急物流保障的建筑物和固定場所。
2.2 優化運輸布局,加強戰儲儲備能力
現代化信息化戰爭具有節奏快、物資消耗率高的特點。因此,單靠軍方的運輸和儲備能力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戰時的需求。因此,需要綜合軍民的運輸能力及運輸需求,優化布局,從而加強戰儲儲備能力。在布局儲備地點時,應當考慮各種戰略規劃的需要,要根據航材的消耗和應急搶修的需要,尤其是部隊跨地區作戰時,保障機型不同但不便于攜行大量航材的情況,如何能夠合理規劃布局,將地方倉庫、單位充分利用,節約成本,快速機動。
2.3 集中發展優勢力量,保障重點任務
目前,航材運輸保障機制還不夠健全,不可能做到全面顧及,應當在盡量保障全局的基礎上,適情、適時、適量、適地地集中發展優勢保障力量,對重點裝備、重點部隊、重點區域實施重點保障,確保在保障重點任務時儲得足、運得快、供得好、保得了。
主要應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優化:
一是抓重點抓急點保障。在遇到需要重點保障或急需保障的任務環節,應當集中軍對運輸和地方運輸的大部分力量進行保障,保障重點在武器裝備、武器彈藥、維修器材等裝備物資能在最短的時間供上。
二是發展空地一體力量。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之所以能夠贏得戰爭的勝利,其物流保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美軍利用軍隊和地方動力傘、直升機、民航運輸機等航空運輸工具,從空中向地面投送軍用物資,形成了空地運輸一體化模式,提高了戰時物資保障的時效性。
2.4 各軍種協同作戰,實現聯合保障
信息化戰爭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決定了戰爭的勝負,因此如果仍是單兵種各自作戰,就很容易錯失戰爭的時機,因此,現在提倡多軍種協同作戰。在進行物資運輸時也應當根據戰爭的需要,統一指揮、統一規劃、聯合保障,同時優化整合各兵種、武警部隊和地方物流企業,統一布局,協同作戰、聯合保障。[2]
主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優化:
一是統一指揮各種保障力量。將軍隊運輸保障力量、地方軍工企業,以及民兵技術支前力量,統一編組、統一指揮、統一部署,從全局著眼綜合考慮應急物流保障需求,科學合理的制定物流保障規劃。
二是綜合調配裝備物資。集合可用的軍用和民用物資,根據戰時的需要,通盤計劃,綜合調配,集中補給。
三是聯合組織保障行動。摸清軍民保障力量,在戰時統一組織,按照平時簽訂的合同要求進行分工,發揮各自的優勢,在軍隊領導統一指揮下,打破軍民界限,目標一致,力量集中,減少不必要的審批和報告環節,精簡重疊的物流保障機構,提高物流保障的統一性和時效性。[3]
3 結束語
軍民融合是航材保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必然選擇。[4]航材運輸機制目前的還不夠完善,急需按照戰時需求,統一規劃發展,形成統一力量。建設軍民融合式航材運輸保障機制,需要將整合軍隊和地方的運輸力量,協調工作,優勢互補,高效合理的共同完成平時及戰時的航材運輸任務,有益于軍民共同發展,實現共贏。這需要軍隊有關部門提高認識,積極探索,大膽實踐。
參考文獻:
[1]游光榮.堅持軍民一體化,建設和完善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J].中國軟科學,2006(7):70.
[2]吳亞男,李雄,王樹禮,陳康柱.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軍民一體化應急物流保障研究[J].物流科技,2012(6):20-23.
[3]蔡揚明,占群峰,毛才善.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方法淺析[J]海軍裝備維修,2012(10):36-37.
[4]孫萬,焦彥平.探索新形勢下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發展之路[J].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10(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