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 要: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成了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具體表現在融資渠道單一,來源少;融資程序繁瑣,成本高;融資數額有限。因此,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是我國經濟生活不可忽視的問題,多種方式融資,改善融資環境、調整信貸政策,創新擔保機制,完善金融體系,全方位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的融資機會將是化解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本文在此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對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對策;
當前,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業從其發展初期,便由于自身制度缺陷、金融機構體制障礙、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等因素,使融資難問題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因此,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刻不容緩。
一、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1、加大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的環境
建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奉獻投資基金,不斷拓寬風險資本的來源,引導民間資本和境外投資基金進入,擴大風險投資規模,為中小企業提供新的資金來源。推進擔保體系的建設。重點扶持一批經營業績好、制度健全、管理規范的擔保機構,加快組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不斷完善中小企業的信貸擔保機制,出臺擔保機構風險控制和信用擔保資金補償、獎勵機制等政策,引導和規范信用擔保行業的發展。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擔保體系,政府要引導中介機構經過科學評估和論證,建立企業經濟檔案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檔案,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信用體系,建立信用制度、發揮信用中介主體作用,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息評級制度、企業法人代表資信評級制度和企業總體資信評級制度,強化企業信用觀念,以信用等級確定是否貸款和擔保。構建完善的中小企業融資法律保障體系,加快有關中小企業信貸制度的立法,要劃分中小企業的分類標準,明確中小企業的界定方法和各類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信貸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業貸款的具體管理方法和鼓勵措施,落實政府支持中小企業貸款的財政資金渠道、執行機構及管理辦法,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法律體系,制定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范信用擔保機構的準入、退出及內控制度,明確信用擔保機構的行為定位及職能,對專業信用擔保機構的市場準入與退出,擔保人員從業資格,信用擔保機構財務及內控制度等進行明確的政策規定,進一步促進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規范化發展。
2、采取多種融資方式,靈活實現多融資
目前國內已經推出了許多新的融資方式,主要包括:一是股權融資。該種融資方式主要就是企業通過對目前經濟效益良好,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能源、環保科技、新材料、生物醫藥、IT、金融等行業通過購買股權實現投資,最終的經濟利益成為融資資金,經濟利益的來源也主要是企業的股權利潤;二是集合性發債,這種融資方式主要就是選取一個專門機構集合組織一些資本信譽較好的企業,以整體的形式向外統一發行債券,這些債券遵循的原則是“統一申請、統一冠名、統一擔保、集合發行。”這種融資方式適用于一些剛剛成立或者起步的小企業。三是發行企業短期融資券,根據規定,企業可以將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和交易,并約定在一定期限內(1年內)還本付息的能夠靈活轉讓,出讓成本較低的有價證券,作為企業籌措短期資金的直接方式;四是集合信托基金。這種基金主要的特點就是在政府財政資金作為牽頭,由銀行、政府管理部門,保險單位等社會組織共同參加,成立的集合性信托債權基金,這種基金由于以政府財政牽頭,所以具有很強的政策性,管理更具專業化,安全性能更高,產生的雙贏效果也使得財政資金的功能擴大了,真正使財政資金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3、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中小企業要降低自身經營風險,首先必須提高企業管理者經營管理能力,好的管理者有長遠的發展目光,有清晰的經營理念,在發展過程中企業會少走彎路。其次,中小企業應注意對自有資金的積累。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對自有資金積累不足,企業在遇到資金困難時,無法憑借自有資金來解決困難,只能依靠外界融資,而外界融資很難在短時間滿足企業需要。因此,企業在發展中應加強自身資金的開支、加大對自有資金的管理和增值等方法來增加企業自有資金的積累。最后,企業應在制定企業規章過程中,把誠信經營作為其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時刻以誠信來規范自身發展,在產品生產,編制財務會計報表,對外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始終把誠信放在首要位置。
4、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完善也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途徑,第一,為擴大擔保機構的資金,就必須創新信用擔保機構的設立形成,采取建立自下而上的中小企業信用機構,對于轄區內的中小企業,由地方性擔保機構進行扶持;而對于風險高、潛力大、對國民經濟影響大的高科技中小企業,則由國家級信用擔保機構重點扶持。第二,完善再擔保制度,從而對一般再擔保和強制再擔保業務進行合理開展,并有效地分散擔保風險。第三,加強中小企業信用地方政府組織財政、人民銀行、國有資產監督委員會等部門組成,進而對地方擔保機構進行監督管理。與此同時,以擔保行業協會的形式,規范行業行為,加強行業自律。第四,建立政府補償機制。只要貸款擔保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擔保機構操作規范,而政府若能保證擔保機構有穩定的補充資金,那么企業便可獲得較大的有效貸款,從而有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第五,建立健全共擔風險機制,即貸款銀行,受保企業與擔保機構共擔責任,加強銀行對借款人的審核程序,并且,通過多個中小企業相互擔保,強化中小企業的風險責任,從而約束企業經營者的管理行為。
5、政府的改進措施
(1)政府要為企業融資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過減輕稅費、幫助擔保、科技創新項目等各種渠道給予中小企業支持。同時建立各種中小企業發展機構,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各種扶持政策,建立起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政府應建立健全各種法律,使中小企業融資有法可依。
(2)政府要對民間融資規范管理,充實資本市場
民間借貸越來越活躍,但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使得市場很不規范。政府要加大對民間信貸的管理和監督力度,引導民間資本為中小企業服務,更好地創造價值。
6、金融機構的改進措施
(1)解放思想,改變觀念
金融機構應該改變傳統觀念,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認識,重視中小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放款力度。
(2)完善融資體系
加大商業性銀行和民間資本對中小型企業融資的參與力度,解決資金來源問題。特別是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支持中小型企業的發展。
結 語
綜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必須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一個多元化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上面做出全方位規劃,完善機制,形成政府、企業、銀行共同推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