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高
貴州有色地質遵義勘測院
巖土工程整治及利用實例分析
譚 高
貴州有色地質遵義勘測院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我國建筑行業迅猛發展,建筑工程巖土工程施工也日漸崛起。勘察工作在巖土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巖土工程勘察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勘察數據的準確性。但是,在巖土工程項目中,受到地形地質等的影響,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影響到工程建設的質量。所以就需要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整治、地基基礎持力層的合理選擇及利用。基于此,文章就巖土工程整治及利用實例進行簡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個借鑒。
巖土工程整治;利用;實例
貴州桐梓縣某項目地塊建筑場地四周均為旱地,北側為規劃城市道路(燎原大道),北西側約100m為擬建的04號地塊,東側為空地,西側與擬建的02號地塊相距距離為15m,南側約30m為官渡河。擬建場地孔口高程在923.22~925.27m之間,場地較平坦。
在鉆探揭露深度范圍內,場地地層按其成因自上而下分為①粘土層(可塑狀): 黃至灰黃色,切面光滑、細膩,呈可塑狀,稍有光澤,局部夾有極少量灰巖碎石,分布厚度在4.6~11.1m之間;②圓礫(碎石土):粒徑大于2mm顆粒占總質量的64.95%,礫石母巖以石灰巖為主、砂巖次之,顆粒形狀以圓形及亞圓形為主,結構稍密,壓縮性一般,級配不均,分選性較差,厚度分布不均,厚度在0.7~19.9m之間,主要分布深度在7.5~18.0 m之間;③粘土層(軟塑狀):灰白色,呈軟塑狀,廣泛分布于擬建場地圓礫層之下,厚度分布不均,厚度在0.0~16.2m之間;④下伏中風化炭質頁巖:深灰至灰黑色,薄層狀,局部見薄層狀泥質石灰巖。
本場地地下水埋藏相對較淺,通過對所施工的鉆孔中的鉆孔進行水位統一觀測,鉆探深度范圍內見穩定地下水,地下水埋深在地面1.72-3.77m(地面標高起算)以下,本場地穩定地下水標高在921.50m左右。本場地地下水為濕潤區強透水層中地下水,環境類別為Ⅱ類。
4.1 巖土參數分析與選擇
4.1.1 可塑狀粘土層(Q 4aL)
本次勘察現場取可塑狀粘土樣6件進行室內試驗,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土層物理力學指標見下表1:
根據試驗結果統計分析,建議可塑狀粘土參數取:C=27KPa、Φ=12°、γ=17.8KN/m3、Es=5.1MPa。設基礎寬度為3.0m,基礎埋深為0.5m,基礎底面以上及以下土的重度均取γm=17.8KN/m3,根據相關規范計算得可塑狀粘土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149.17KPa;取粘土孔隙比e=0.988,液性指數Il=0.508,根據相關規范內插得可塑狀粘土承載力特征值fak=163.28KPa。綜合以上計算結果建議取可塑狀粘土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150KPa。按平均液性指數IL=0.508,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續表5.3.5-1查得可塑狀粘土(按混凝土預制樁)極限側阻力標準值 qsik=60KPa。
4.1.2 圓礫層(Q 4al+pl)
根據擬建場地鄰近04號地塊6個孔作重型圓錐動力觸探,依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及《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進行統計,詳見下表2:

表1 可塑狀粘土主要物理力學指標

表2 圓礫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
圓礫層:根據厚度加權平均值計算,得圓礫層的N63.5修正后的平均擊數統計標準值為9.256(擊),查《建筑樁基技術規范》續表5.3.5-1及5.3.5-2(按混凝土預制樁)查取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160KPa,樁的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pk=8000KPa,根據《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表3-2-25查得,圓礫層變形模量E0=32MPa。
4.3 地基基礎設計方案建議
根據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結合擬建物荷載情況及結構關系,因此在場地內建議選擇中風化炭質頁巖作擬建物基礎持力層,21、22號樓采用樁筏基礎方案, G棟商業、H棟商業、J棟商業、K棟商業及地下車庫均采用單樁或多樁(承臺)基礎方案。由于場地地下水埋藏較淺,上部土層厚度較厚,宜采用高強度混凝土預制樁(PHC樁)。
4.4 試樁及成樁后試壓
4.4.1 在基礎正式施工前,須根據設計圖紙,結合地勘資料,選擇合適的樁位,進行試樁,試樁的位置對于本場地各擬建物位置都應進行布置。試樁的目的主要是確定管樁的施工長度、貫入度、錘擊數、收錘標準等施工參數,以便修正巖土參數的合理性,為正式施工提供依據。
4.4.2 對于成樁以后的試壓應進行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具體要求為:
(1)抽檢數量不應少于總樁數的1%,且不少于3根;
(2)當樁的承載力以樁身強度檢測時,可按設計要求的加載量進行, 施工前的試驗樁如未破壞又用于實際工程的可作為驗收依據;
(3)對工程樁抽樣檢測時,加載量不應小于設計要求的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的2.0倍;
(4)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前的休止時間應符合JGJ106的有關規定;
(5)抽樣檢測的受檢樁選擇宜按下列規定核查:施工質量有疑問的樁;設計方認為重要的樁;局部地質條件出現異常的樁;同類型樁宜均勻隨機分布;
(6)單樁承載力不滿足設計要求時應分析原因。當需要進行擴大檢測時,應經有關各方確認。
4.5 成樁可能性評價及施工對環境影響
擬建場地上部為可塑狀的粘土,易穿越,成樁可行。本場地地下水豐富,樁基單孔涌水量較大,建議本場地采用高強度混凝土預制樁施工工藝,本方法噪音小、安全可行。
本場地上部為可塑狀的粘土,其下為埋藏厚度分布不均的圓礫層,因場地穩定地下水位埋藏較淺,若采用人工挖孔樁,施工難度極大;采用機械成孔灌注樁,施工工期較長,且費用較高,不經濟;采用高強度混凝土預制樁(PHC樁),施工工期較短,費用相對較低,且對施工現場及其附近無污染。結合該場地的地質、地層情況,本場地對于采用高強度混凝土預制樁(PHC樁)的操作可行。
擬建場地地質情況較復雜,第四系土層為粘土層、圓礫層及軟塑狀粘土層,第四系土層最大厚度約46m,場地地下水埋藏淺。主樓部分建議采用樁筏基礎方案、裙樓部分采用單樁或多樁(承臺)基礎方案、建議采用高強度混凝土預制樁(PHC樁),該方案在該地區為新工藝、新辦法,達到本地區、本省同類樁基工程的先進水平。上述地基基礎方案比傳統的灌注樁方案節約施工工期及工程造價。擬建物竣工驗收完成且使用后,經過觀測擬建物沉降變形均在規范要求范圍內,現該地區與本場地相同(近)地層情況均采用上述基礎方案,本項目經建設單位預算基礎分部采用高強度混凝土預制樁(PHC樁)與傳統的機械成孔樁節約工程造價約300萬元,工期提前了6個月。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信息化時代下,建筑行業迅速崛起,并帶動巖土工程施工的發展,建筑工程巖土工程的勘察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逐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基礎方案,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治,從而更好的保證巖土工程的質量。
[1]寧波. 巖土工程勘察、設計與施工一體化模式研究[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04:115-116.
[2]趙晨凱,劉建剛. 關于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的思考[J]. 山西建筑,2016,07:92-93.
[3]王國田. 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有關問題及對策[J]. 中華建設,2016,0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