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嗣昌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者研究發現,將文本解讀模式引入其中,對高中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可發揮重要作用。基于此模式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對此模式應用意義、文本解讀內容以及具體運用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文本解讀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06-0041-01
閱讀教學作為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很難與文本相脫離,大多數篇章所涵蓋的知識點都是學生閱讀學習中需挖掘的主要內容。而篇章的理解與文本內涵的體驗關鍵在于閱讀教學中文本解讀模式的引入,其強調幫助學生學習語言與掌握閱讀技能的同時,更能深刻理解篇章傳遞的信息。因此,本文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本解讀模式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文本解讀模式應用意義
文本解讀模式的引入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從其應用的意義看,具體表現為兩方面。第一,教學目標的確定需以文本解讀作為基礎。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將課程目標分為五個維度,包括文化意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語言知識以及語言技能,這些目標很難在一堂課內直接實現,要求教師綜合考慮閱讀篇章涉及的文化、語言、題材以及體裁等,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目標的確定。其中篇章分析過程是指為文本解讀的過程,可從中尋找到利于學生學習與理解的途徑和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策略的選擇與教學目標的確定。第二,文本解讀模式的引入是閱讀教學活動設計的關鍵性保證。英語閱讀篇章中,題材類型不同,在教學要求上也有一定差異,如議論文題材要求學生在掌握篇章知識要點的基礎上給予評論,說明文題材要求學生充分了解篇章現象與事物情況。而題材的確定、篇章細節內容的讀取以及深層次含義的挖掘,都需在文本解讀模式下實現,以文本解讀結果為依據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可使教學活動有效性得到保證。
二、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本解讀內容分析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本解讀模式的應用強調在教學目標確定下,結合教學要點,對文本內容進行挖掘,從文本解讀內容看,包括三點。第一,解讀文本特征。根據大多數研究總結,文本特征在功能上以背景知識的激活、文本主要觀點的概括、綜合信息與關鍵點提取、以圖表解釋概念、補充信息的呈現等,這些功能特征是文本解讀中考慮的主要內容。第二,解讀文本結構。不同文本中采用的結構方式有一定差異,如插敘、倒敘或順敘等在記敘文中的表現,透過對文本結構的分析,對作者寫作意圖、寫作思路充分了解。以“Puzzles in Geography”篇章為例,篇章結構上分為六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作為引入,中間四個部分均以England為主題進行討論,將政治、歷史、文化與地理情況作出介紹,而最后一部分將對讀者提出的建議進行總結。在文本結構得以理清后,學生容易理解篇章整體內涵。第三,解讀文本語言,仍以“Puzzles in Geopraphy”為例,解讀可從具體詞匯、語句等方面著手,如worthwhile,enjoyable以及treasure等詞匯,都可將作者的思想情感描述出來,其中大多數語句也會對作者的寫作意圖、篇章講述的歷史與文化進行表達,這些都需通過解讀文本語言實現。
三、文本解讀模式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為了進一步提高高中閱讀教學中文本解讀模式的應用效果,實際教學中可考慮引入不同的文本解讀方法。第一,多讀方式。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已將多讀的重要性揭示出來,在篇章編排、圖文聯系以及語法內容等各方面,都可通過多讀實現。需要注意的是,反復閱讀過程中應鼓勵學生采用朗讀的方式,確保文本解讀的有效性,在理解作者寫作意圖、寫作思路方面,將會更輕松。第二,發散方式。該方式的應用與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相吻合,需鼓勵學生從多角度以發散性思維對文本進行解讀,通常不同學生在不同視角下,理解與體驗也會有一定的差異,而教師在課前設計中,若能將學生發散性思維下的理解與體驗充分了解,將使教學效果得到保障。第三,聚焦方式。英語閱讀教學本身可理解為系統工程,要求將所有語言、詞匯、文化、思維與策略融入其中,而這些內容在有限的課時內很難全部講授,所以要聚焦學生實際情況、文本特點與教學需要,將教學重點確定,使教學效果得到保障。
文本解讀模式的應用是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實際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中,應對文本解讀模式應用的必要性、文本解讀內容充分理解,在此基礎上合理選用多讀、發散以及聚焦等方式。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文本解讀模式的優勢,推動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責任編輯 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