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寧
[摘 要]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分享型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主動思考與探究初中英語知識與問題意識的形成,對于提升學習效果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應用中的問題是學生興趣不高,參與度不強;學生對英語問題與知識探究不夠深入;學習資源不能合理分配。解決策略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合作學習中拓展知識面,提高知識的探究深度;在英語寫作中應用合作學習,提高各項資源的利用效率。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英語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06-0046-01
新的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中,要求教師在滿足授課要求的前提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自身的潛力。合作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被廣泛地應用和推廣。本文主要從初中英語合作教學的現狀問題入手,分析和探討正確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方法,以供參考。
一、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應用的問題
1.學生興趣不高,參與度不強
初中學生年齡偏小,自控能力較差,受外界不良因素干擾大,但又具有較高的“自我獨大”意識。在實際的小組學習中,部分學生不愿參與小組討論,“個人主義”嚴重,致使小組談論的結果與個人回答結果無異,導致合作學習陷入僵局。部分學生在小組進行教師布置任務討論時,渾水摸魚,常常被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所吸引,對于其他同學討論的結果進行“窺視”,不勞而獲思想嚴重,合作教學的作用難以發揮。
2.學生對英語問題與知識探究不夠深入
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會自行分配任務,每個學生將負責一個問題點的資料收集和總結,使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只對知識的某一方面特別了解,而無法全面深入了解知識的全部。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探究難以深入,多數學生只掌握了知識的表面,不能根據整個知識結構拓展知識視域,無法完善自己的知識構架。
3.學習資源不能合理分配
在普遍的學生教學中,學生學習成績分化嚴重。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課堂表現積極,會主動自愿投入合作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接收小組內同學好的想法與方法。而學習相對較差的學生,因為自身的知識點掌握能力較弱,在合作學習中常常膽怯,不愿主動發言或不能用英語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其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下降。導致合作學習僅成為為“好學生”搭建的學習平臺,進一步加劇了兩極分化的局面和形勢,學習資源無法得到合理分配,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 初中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正確應用
1.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教師可從教學方式的轉變入手,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意識的轉變。教師是參與合作學習的重要成員,同時也是整個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建設者。因此,教師可以其切身的實際行動,鼓勵學生走入合作學習中,促進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搭建師生溝通的互動橋梁。在整個合作學習教學開展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相對平等的,因此,不會造成學生抗拒心理的產生,整個學習氛圍是輕松愉悅的。與此同時,在學生的學習觀念上,也可實現“被迫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學習積極性可以很好地調動起來,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合作學習中拓展知識面,提高知識的探究深度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巨大,比一般性的外界因素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更為有效。在學生學習交流中,很多自我所不具備的詞語或句子,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得到補充,拓展知識的“寬度”和“廣度”,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迅速提升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3.在英語寫作中應用合作學習,提高各項資源的利用效率
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英語寫作課就如學生平時的自習課一般,學生獨自進行,無任何溝通交流,閉門造車。在此模式下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很難得到提升,學習效果不佳。但是如果開展合作學習,首先,教師確立寫作話題,進行分組,組內討論,各組員列出對寫作話題的框架、短語、時態等,每個組內進行分享。其次,根據討論結果每個組員進行獨立寫作,寫完后統一交給組長。再次,教師將修改方法傳授給學生,組內成員交換稿件進行修改,把其中的錯誤標注出來。最后,將修改后的稿件返回給本人,本人根據修改意見進行整理、定稿。學生在互相傳閱和修改的過程中,對英語寫作語言的應用、表達方式都有新的了解和掌握,提升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此外,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小組的凝聚力。
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教師的教學效果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正確進行運用會有效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效率,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有利的基礎。
(責任編輯 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