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瑋
摘要:目的 探討非營養性吸吮聯合體位療法對極低出生體重兒體重增長的影響。方法 將48例極低出生體重兒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僅用鼻胃管喂養,研究組在鼻胃管喂養的基礎上給予非營養性吸吮和體位療法,比較兩組患兒喂養情況、生長發育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兒較對照組胎糞排盡時間、達到全腸道喂養時間、胃管留置時間、恢復出生體重時間以及體重到達2000 g的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非營養性吸吮聯合體位療法能促進患兒胃腸功能發育,改善喂養不耐受,促進體重的增長。
關鍵詞:極低出生體重兒;非營養性吸吮;體位療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on nutritive sucking combined with postural therapy on growth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Methods 48 cases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only with nasogastric feeding,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non camp sucking and postural therapy based on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 on th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feeding,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Results 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waiting time of meconium, reaching full enteral feeding time,gastric tube indwelling time,recovery time of birth weight and weight at 2000 g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non nutritive sucking postural therapy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with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improve feeding intolerance,promote the growth of body weight..
Key words: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Non nutritive sucking;Postural therapy
極低出生體重兒(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是指出生時體重<1500 g的新生兒,極低出生體重兒協調,吞咽、吸吮功能差,不能經口喂養,初期往往需要鼻胃管喂養,因其胃腸功能發育低下,容易發生腹脹、嘔吐等喂養不耐受的情況。目前研究表明非營養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將無孔安慰奶嘴放入嬰兒口中,增加其吸吮動作,能促進早產兒吸吮-吞咽-呼吸的協調運動[1],改善喂養不耐受。我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對2015年3月~2016年3月入住的48例VLBWI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僅用鼻胃管喂養,研究組在鼻胃管喂養的基礎上給予非營養性吸吮和體位療法,觀察兩組患兒在胎糞排盡時間、達到全腸道喂養時間、胃管留置時間、恢復出生體重時間以及體重到達2000 g的時間的差異性(P<0.05),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NICU 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極低出生體重兒(VLBWI)48例,均符合VLBWI的診斷標準。入選條件:①出生體重<1500 g;②排除消化系統畸形;③排除嚴重先天異常和嚴重感染,不需要呼吸支持,生命體征平穩,均需鼻胃管喂養。將48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4例,研究組24例,兩組一般情況如胎齡、體重、身長、頭圍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時均給予留置胃管。選擇雀巢特別能恩配方奶(早產兒配方奶)喂養,腸道攝入不足的能量需補液和靜脈營養的供應,參考《中國新生兒營養支持臨床應用指南》[2]。了解喂養不耐受的臨床表現[3],發生喂養不耐受時匯報醫生,遵醫囑進行禁食,胃腸減壓或者洗胃等處理。
1.2.1對照組 常規經鼻胃管喂養,護士用注射器經鼻飼管間歇喂奶。
1.2.2研究組 取得患兒父母知情同意,每次經鼻胃管喂養前給予患兒吸吮無孔安慰奶嘴5~10 min,鼻胃管喂奶后給患兒取右側臥位,頭肩部抬高30°。
1.3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患兒胎糞排盡時間,胃管留置時間、達到全腸道喂養的時間以及發生喂養不耐受的次數,記錄患兒恢復出生體重的時間、體重到2000 g的時間。
1.4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均經過SPSS17.0數據分析軟件處理。計量數據用(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2 結果
2.1兩組喂養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兒胎糞排盡時間,胃管留置時間,達到全腸道喂養時間,發生喂養不耐受次數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兩者生長發育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兒恢復出生體重時間、體重到2000 g時間也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極低出生體重兒消化系統功能發育不完善,吸吮、吞咽不協調,胃排空能力差,易造成胃養不耐受。VLBWI喂養的首要目標是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全腸內喂養,使其達到最佳的營養和生長,并避免喂養過快導致的不良反應[4]。研究表明,在不增加熱量的情況下,非營養性吸吮可加快早產兒的體重增長[5-6]。早產兒由于其生理解剖特點,容易發生胃食管反流,易發生呼吸暫停。以往常取俯臥位以促進胃排空,減少胃食管反流,但俯臥位會明顯增加患兒窒息,嬰兒猝死癥等意外的發生。本研究中采用右側臥位,頭肩部抬高30°體位,更利于胃內奶汁的排空,減少胃食管返流[7]。
體位療法、非營養性吸吮、重力喂養及優質護理可減少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過程中的相關并發癥[4,6-9]。本研究顯示,研究組胎糞排盡時間、鼻胃管留置時間、達到全腸道喂養時間,喂養不耐受與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恢復出生體重時間,體重到2000 g時間與對照組相比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顯示:非營養性吸吮和右側臥位,頭肩部抬高30°相聯合可以加速胃排空,減少胃食管反流,使其更快的從鼻胃管喂養到經口喂養,有利于VLBWI體重的增長。
綜上所述,非營養性吸吮聯合體位療法可以促進極低出生體重兒胃腸道發育,改善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不耐受,早日達到全腸道喂養,有利于VLBWI體重的增長,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仝慧茹,周春蘭.早產兒準備經口喂養評估及干預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2,(21):18-21.
[2]周偉.實用新生兒治療技術[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268,241.
[3]薛辛東,蘆惠.極低出生體重兒的腸道喂養[J].小兒急救醫學,2002,9(1):51-52.
[4]Dutta S,Singh B,Chessell L,et al.Guidelines for feeding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Nutrients,2015,7(1):423-42.
[5]白雪梅,劉正娟.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的營養供給[J].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4,15(4):200-202.
[6]陳璐,王愛琳.非營養性吸吮對極低出生體重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0,24(13):1183.
[7]侯同秀.低出生體重兒胃腸功能障礙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1):31-32.
[8]霍秋桂,冉雙芹.極低出生體重兒兩種不同經口胃管喂養方法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5,(20):2545-2546.
[9]趙志英.預防早產極低出生體重兒合并癥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3,27(9):819-820.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