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亞玲
摘要:目的 探討間苯三酚聯合硫酸鎂治療急性胃腸炎患者痙攣性腹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隨機對照法將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胃腸炎痙攣性腹痛患者分為試驗組與研究組各48例,試驗組采用間苯三酚治療,研究組采用間苯三酚聯合硫酸鎂治療,對比兩組療效。結果 研究組治療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疼痛緩解時間、治療總有效率均顯著優于試驗組(P<0.05),副反應發生率與試驗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間苯三酚聯合硫酸鎂在急性胃腸炎痙攣性腹痛治療中療效確切,且副反應輕微,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性胃腸炎痙攣性腹痛;間苯三酚;硫酸鎂
急性胃腸炎是胃腸粘膜的急性炎癥,患者發病后主要表現為腹瀉、惡心、嘔吐、發熱、陣發性腹部疼痛等癥狀,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傳統治療急性胃腸炎痙攣性腹痛以對癥、解痙、止痛為主,多采用山莨菪堿、阿托品治療,雖能取得一定效果,但藥物副反應較多,且不適用老年患者、并發有青光眼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應用范圍受限。有學者指出[1],間苯三酚和硫酸鎂可迅速緩解急性胃腸炎患者痙攣性腹痛癥狀,且副反應輕微,對減輕患者痛苦具有重要作用。本次抽取96例急性胃腸炎痙攣性腹痛患者展開研究,旨在比較間苯三酚單一用藥及聯合硫酸鎂的治療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急性胃腸炎痙攣性腹痛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對照原則進行分組:試驗組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8.4±12.7)歲;研究組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48.8±13.2)歲。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試驗組中輕度疼痛者8例,中度疼痛者29例,重度疼痛者11例;研究組中輕度疼痛者9例,中度疼痛者29例,重度疼痛者10例。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患者臨床癥狀符合急性胃腸炎診斷標準,主訴均為急性腹痛;②就診前未接受任何治療;③臨床資料齊全,患者及家屬愿意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并發有急性闌尾炎、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統結石等疾病;②并發有嚴重器官功能障礙;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④對本次所用藥物過敏。
1.2方法
1.2.1試驗組 給予患者80 mg間苯三酚注射液(南京恒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6766,4 ml∶40 mg)+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陜西美辰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61021966,500 ml∶4.5 g)靜滴治療。
1.2.2研究組 給予患者80 mg間苯三酚注射液+2 g硫酸鎂針劑(江蘇正大天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2022858,10 ml∶1 g)+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靜滴治療。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及患者疼痛癥狀緩解時間,觀察用藥后副反應發生情況。
1.4評價標準
1.4.1疼痛程度評價標準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讓患者根據主觀感受在10 cm線段上劃“×”,評分為0~10分,與線段長度單位一一對應,具體評價分為無痛(0分)、輕度疼痛(0+~3分)、中度疼痛(3+~6分)、重度疼痛(6+~10-分)、劇烈疼痛(10分)五個等級。
1.4.2療效評估標準 根據患者用藥半小時后疼痛緩解率進行評估,其中疼痛緩解率(%)=[(治療前VAS評分-治療后VAS評分)/治療前VAS評分]×100%。顯效:患者治療后疼痛緩解率超過75%;改善:患者治療后疼痛緩解率在50%~75%范圍內;無效:患者治療后疼痛緩解率低于50%。顯效、改善患者所占比例表示治療總有效率。
1.5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檢驗方法為t檢驗,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臨床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及疼痛緩解時間 治療前試驗組VAS評分為(7.32±2.21)分,與研究組(7.35±2.19)分無顯著差異(t=0.067,P>0.05);治療后試驗組VAS評分(3.92±1.76)分明顯高于研究組(2.56±1.5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040,P<0.05)。試驗組疼痛癥狀緩解時間(24.35±4.18)min,明顯比研究組(17.44±3.52)min長,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t=8.761,P<0.05)。
2.2兩組治療情況分析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2.92%,與研究組95.83%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兩組副反應發生情況 試驗組副反應發生率為14.58%,研究組副反應發生率為18.75%,組間差異較小,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胃腸炎多發于夏季,冰冷、炎癥、機械性刺激、飲食不當、暴飲暴食、食入生冷腐餿、穢濁不潔的食品等均會誘發該病,患者發病后會出現痙攣性腹痛癥狀,嚴重者會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癥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以往治療急性胃腸炎患者痙攣性腹痛多采用山莨菪堿,該藥能在一定程度緩解胃腸絞痛癥狀,但起效較慢,而且其會對腺體、心臟、中樞神經等產生不良影響,引發其他一系列并發癥,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間苯三酚屬于一種新型的解痙藥物,其是從某些天然植物中提取出來的物質,其能選擇性作用于痙攣部位,對緩解消化系統和膽道功能障礙引起的急性痙攣性疼痛具有重要作用。歐洲小兒科與婦產科將間苯三酚作為治療痙攣性疼痛的首選藥物,且大量研究證實[3],該藥具有解除平滑肌痙攣的作用。硫酸鎂具有鎮靜止痛的作用,其能作用于交感神經節,有效松弛平滑肌,適用于胃腸道痙攣治療。沈文財指出[4],在間苯三酚基礎上,給予急性胃腸炎患者痙攣性腹痛硫酸鎂治療,可增強臨床療效,縮短止痛時間,利于減輕患者痛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VAS評分、疼痛緩解時間明顯低于試驗組,且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試驗組,證實了上述結論。究其原因,具體為:間苯三酚是一種親肌性非阿托品非罌粟堿類純平滑肌解痙藥物,可在平滑肌直接發生作用,糾正交感神經節沖動傳遞障礙,達到舒張平滑肌、緩解疼痛的作用;鎂離子具有阻滯鈣離子通道的作用,其能阻礙鈣離子通過細胞膜,使平滑肌內鈣離子濃度大幅度降低,促進平滑肌松弛;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有效緩解患者惡心、腹痛癥狀[5]。
有學者指出[6],間苯三酚基本結構與黃酮類物質相似,無抗膽堿作用,故不會造成低血壓、心律失常、排尿不暢等不良反應。大量毒性試驗報道顯示,間苯三酚對血液生化指標、重要臟器功能不會造成明顯影響,不存在致畸、致癌的風險,安全性極高。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用藥后僅出現頭暈、惡心、口干、視覺模糊等輕微副反應,且研究組患者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表明在間苯三酚基礎上加用硫酸鎂不會加重副反應,證實聯合用藥的安全性。但有學者通過臨床實踐發現,硫酸鎂不適用腎功能障礙、腸道出血、心肌損傷者,在實際應用中,必須要嚴格篩查有用藥禁忌者。且大劑量使用硫酸鎂時,容易出現鎂中毒,必須要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
綜上所述,在急性胃腸炎患者痙攣性腹痛治療中,間苯三酚聯合硫酸鎂能在短時間內緩解患者疼痛癥狀,臨床效果顯著,且副反應輕微,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范澤潮,俞秋荔.聯合使用硫酸鎂與間苯三酚治療急性胃腸炎痙攣性腹痛[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2):49-50.
[2]常曉紅.間苯三酚聯合硫酸鎂治療急性胃腸炎痙攣性腹痛的療效觀察[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7):89.
[3]李勇.硫酸鎂聯合間苯三酚治療急性胃腸炎痙攣性腹痛60例療效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17):2587-2588.
[4]沈文財.急性胃腸炎痙攣性腹痛應用間苯三酚與硫酸鎂治療的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4(14):75-75.
[5]何紅艷. 間苯三酚聯合硫酸鎂治療急性胃腸炎痙攣性腹痛的療效[J]. 當代醫學,2013,19(34):146.
[6]林靖.硫酸鎂聯合間苯三酚治療急性胃腸炎痙攣性腹痛療效觀察[J].青島醫藥衛生,2015,47(5):352-353.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