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旭輝 趙小燕 楊玲
摘要:目的 探討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對于治療川崎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江西省某縣醫院2004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6名川崎病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3例,實驗組患者給予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對照組給予普通劑量的丙種球蛋白,觀察兩組的臨床表現。結果 實驗組的各種臨床表現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使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川崎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川崎病
川崎病是小兒常見病,又被稱作皮膚黏膜淋巴綜合征。目前,丙種球蛋白已經廣泛應用在川崎病的臨床治療當中,有研究表明,不同劑量的丙種球蛋白對于川崎病的臨床治療效果不同,本文選取石江西省某縣醫院2004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6名川崎病患者,進行相關研究,研究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江西省某縣醫院2004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6名川崎病患者,年齡在1~5歲,平均年齡(2.11±0.52)歲,所有研究對象均具有明顯的川崎病的發病癥狀,具體癥狀表現為:持續發熱超過5 d,嘴唇、眼結膜、口腔黏膜均表現充血癥狀,根據相關標準,可確診為川崎病。將86例患兒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3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21例,對照組43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23例。兩組患者的各種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實驗組患者給予大劑量的丙種球蛋白,即根據患者體重,2 g/kg進行靜注,對照組采用常規劑量,即400 mg/(kg·d),兩組患者都是在發病10 d內采取的治療措施,且都是連續靜脈注射5 d,觀察比較兩組在治療前后血沉(ESR)、血小板(PLT)、C反應蛋白(CRP)的變化情況,以及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和住院時間等。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利用SPSS12.0軟件進行,采用?字2檢驗計數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結果
2.1兩組觀察指標比較 經過靜注丙種球蛋白治療,兩組的各項觀察指標均有明顯改善,但是,實驗組的改善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經過靜注丙種球蛋白治療,兩組的癥狀消退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都大大縮短,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2.3副作用 經過靜注丙種球蛋白治療,實驗組的43例患者中僅有1例產生副作用,而且是冠狀動脈輕微受損,而對照組中的43例患者中,出現了4例發生副反應的患者,并且,其中包含3例冠狀動脈瘤的患者,情況比較嚴重。所有發生副反應的患者都被醫生進行了及時而有效的搶救,并未造成傷亡。
3討論
川崎病是一種急性熱性發疹性疾病,這種病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它主要損害患者的冠狀動脈,嚴重者可形成冠狀動脈瘤,如果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者血栓,可造成心肌梗死。川崎病發現至今已有近50年的歷史,但是,對于它的發病機制,醫學方面還沒有確切的定論,目前的防治工作以控制血管炎和冠狀動脈病變為主。
本文研究中,通過給實驗組和對照組施加不同劑量的丙種球蛋白,探究丙種球蛋白劑量對于治療川崎病的影響。通過比較可知,給予大劑量丙種球蛋白的實驗組,臨床觀察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實驗組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對于川崎病的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有資料表明,當大劑量注射丙種球蛋白時,人體內的免疫球蛋白數量會迅速增多,有利于增強人們的免疫力,這也是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更有利于健康恢復的原因。
總之,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在治療川崎病方面優于常規劑量治療組,能夠明顯改善臨床癥狀,縮短治療時間,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周瓊.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川崎病的臨床研究[J].海峽藥學,2012,24(1):78-80.
[2] 錢勝,劉波 大劑量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治療小兒川崎病的療效觀察[J]. 吉林醫學, 2015(1):47-48
[3]姚小花.不同劑量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治療川崎病64例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09,11(12):68-69.
[4]羅小華.不同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川崎病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0,8(6):19-20.
[5]張俊.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治療川崎病的療效觀察 [J].中國醫藥指南, 2015(35):71-72
[6]胡海云.不同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川崎病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 2011,31(9):95-96
[7]曾莉.阿司匹林聯合不同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川崎病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4):68-69.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