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惠娟
摘要:目的 研究桔貝合劑在小兒肺炎臨床輔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肺炎患兒,將108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4例。對照組患兒實施利巴韋林注射液治療,觀察組在其基礎上采用桔貝合劑治療。對比兩組肺炎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臨床癥狀和體征恢復正常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肺炎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臨床癥狀和體征恢復正常時間均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別不大(P>0.05)。結論 使用桔貝合劑輔助治療小兒肺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臨床推廣價值較高。
關鍵詞:小兒肺炎;桔貝合劑;輔助治療
小兒肺炎一般使用抗生素類藥物進行對癥治療,由于用藥時間長,導致機體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效果并不理想,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長久不愈會對機體的恢復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選擇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方法非常重要。本文旨在研究在小兒肺炎臨床輔助治療中桔貝合劑的應用效果,將我院肺炎患兒108例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為往后臨床治療小兒肺炎以及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肺炎患兒10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4例。觀察組男33例,女21例,年齡4個月~7歲,平均年齡(3.24±0.75)歲,病程1~14 d,平均病程(7.25±0.61)d。對照組男32例,女22例,年齡5個月~5歲,平均年齡(3.15±0.78)歲,病程1~13 d,平均病程(7.19±0.62)d。
納入標準:①臨床體征與衛生部《小兒四病防治方案·小兒肺炎防治方案》制定的小兒肺炎評定標準相符合,確診為支原體肺炎;②經血清學檢測肺炎支原體抗體IgM呈陽性;③臨床表現為持續發熱和劇烈咳嗽,且使用頭孢類抗生素及青霉素治療效果不理想。
排除標準:①在參與本次研究前3個月未曾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的患兒;②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的患兒;③存在嚴重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兒。
剔除及脫落標準:①全程實驗參與不完整或治療過程未完成的患兒,病情惡化導致不能參與實驗的患兒以及隨訪中失訪的患兒;②在本次研究期間使用其他藥物治療的患兒;③不配合臨床研究標本采集工作導致數據采集不完整的患兒。對照組和觀察組肺炎患兒在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 對肺炎患兒實施利巴韋林注射液治療,靜脈滴注利巴韋林注射液10 ml/kg·d,持續治療10 d。
1.2.2觀察組 在上述治療措施的基礎上給予本組肺炎患兒桔貝合劑治療,<3歲則一次給予桔貝合劑5 ml,3次/d;>3歲則一次給予桔貝合劑10 ml,3次/d。治療天數為10 d。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3.1觀察指標 對兩組肺炎患兒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變化進行觀察和記錄,以此來判定治療效果[1];觀察兩組肺炎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恢復正常時間(咳嗽停止時間、退熱時間、濕啰音消失時間、X線恢復正常時間),統計用藥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計算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1.3.2療效判定標準 若患兒在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恢復正常,則將治療效果判定為顯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在治療后明顯輕于治療前,干濕啰音較少,則認定療效為有效;如患兒在接受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未有任何改善并出現加重趨勢,則將療效判定為無效。以(54例-無效例數)/54例×100%為肺炎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
1.4統計學處理 將本文數據錄入到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用%表示臨床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以[n(%)]形式表現,使用卡方進行數據檢驗,采用(x±s)表示臨床癥狀及體征恢復正常時間,用t進行檢驗。當P<0.05時,表示兩組肺炎患兒的各項資料數據對比有明顯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
2 結果
2.1在經過治療后,觀察組肺炎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96.30%)較對照組更高,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見表1。
2.2觀察組肺炎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在治療后恢復正常時間均比對照組短(P<0.05),見表2。
2.3通過觀察發現,觀察組肺炎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41%,其中包括口部不適和心率過快各1例,消化道癥狀2例。對照組肺炎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56%,包括口部不適、心率過快和消化道癥狀各1例。對比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肺炎患兒和對照組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
3 討論
在兒童時期肺炎較為常見,我國肺炎的發病率較高,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以及呼吸困難等,由于病程長、用藥時間長,容易導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發癥的出現[2],不僅對患兒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還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以往常使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和對癥處理,雖然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在停藥后具有較高的復發率[3],因此選擇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對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兒康復的意義重大。
中醫學將肺炎納為“咳嗽”范疇[4],認為該病的起因為風邪入侵,溫寒失衡,且小兒的脾肺嬌弱,易受外邪影響而熱化,可歸屬于痰熱閉肺證。相關研究表明,肺炎患兒在使用西藥治療的同時使用中藥內服能夠使患兒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因此本次研究在應用利巴韋林治療的同時采用桔貝合劑為肺炎患兒治療,為以后小兒肺炎的臨床安全用藥積累經驗以及提供指導。
王雪峰指出,導致小兒肺炎的主要病理因素為肺毒熱,因此臨床治療應以清肺開閉、清熱解毒、止咳宜肺為主[5]。在臨床治療中應依據肺炎患兒的生理和病理特點隨癥加減,促進藥效的發揮。桔貝合劑由黃芩、麥冬、浙貝母、桔梗、枇杷葉、苦杏仁和甘草配伍而成,能夠有效治療肺熱咳嗽,起到止咳潤肺的效果。黃芩中包含的黃芩素、黃芩苷能抑制多種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真菌及流感病毒,使過敏性炎癥滲出[6],促進毛細血管通透性的降低,具有較強的抗乙酰膽堿、抗組胺作用;麥冬中包含的麥冬黃酮和麥冬皂苷可減少心肌缺氧性損害,使心臟血液動力學效應得到改善,促使機體耐缺氧能力大大提高;浙貝母可松弛氣管平滑肌,起到止咳鎮痛、散結解毒的效果;桔梗可宣肺祛痰、抗炎解熱、鎮靜鎮咳;枇杷葉的抗炎效果明顯,有利于咳嗽次數的減少,在治療肺熱痰嗽上的作用顯著;苦杏仁可使延腦咳嗽中樞得到抑制,從而達到平喘、鎮咳的目的;甘草有利于咽部和支氣管黏膜的分泌,通過將痰液稀釋促進痰液的有效排出,具有較強的排痰效果,同時甘草能夠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可起到清熱解毒、抗炎抗菌、宣肺止咳、祛痰鎮靜等功效。另外,桔貝合劑可使毛細血管擴張,進而使肺循環和肺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對機體免疫系統進行調節,對炎性介質的釋放進行抑制,減少炎性反應,吸收肺部感染的炎性病變,起到抗感染的效果,促進臨床癥狀的改善。
在本次研究,觀察組肺炎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臨床癥狀和體征恢復正常時間與對照組相比更具優勢(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同對照組相比差異較小(P>0.05)。
總而言之,桔貝合劑應用在小兒肺炎臨床輔助治療中起到的效果明顯,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可作為臨床安全、合理用藥的參照。
參考文獻:
[1]黎曉燕,徐正華.48例桔貝合劑輔助治療小兒肺炎的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2014,24(10):76-77.
[2]王永蘭.桔貝合劑輔助治療小兒肺炎臨床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18):2153-2155.
[3]周晶明.桔貝合劑和利巴韋林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臨床效果對比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4):26.
[4]盧暉.辛涼宣泄法治療小兒肺炎59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4,35(7):35-36.
[5]童自強.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5,23(7):77-78.
[6]劉迎春.中西醫結合對小兒肺炎熱、咳、痰、喘四主癥消失時間的影響[J].中醫兒科雜志,2013,9(4):19-20.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