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藝
[摘要]本文從新聞報道輿論導向功能兩極化入手,分析了新聞報道輿論導向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解決路徑。進而指出,新聞報道只有不斷提升輿論引導能力,才能把握好報道大局,真正成為黨和人民的喉舌,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關鍵詞]新聞報道;輿論導向;功能分析
成功的新聞報道能夠反映社會現實并能引起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引導社會輿論.但是由于這種引導存在著正反兩個方向,對社會的發展也就起著積極或是消極的作用,而也有一些新聞報道由于自身新聞價值含量低,而不能起到輿論引導的功能。或是只能引起社會討論卻達不到引導大眾思想及行為的效果。
一、新聞報道的輿論導向功能存在兩極化
新聞報道雖然不能直接決定受眾如何思考,但是對于社會大眾的思想及行動都具有迅速與廣泛的引導,當新聞媒介集中力量報道某一問題或某一事件時,這一類問題與事件就會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于是新聞媒介就利用其自身的導向優勢,通過選擇,或是忽略一些社會問題的方式來影響或是制造輿論。輿論導向正確,新聞媒體就能對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反之,新聞輿論導向錯誤就會產生消極乃至反作用阻礙思想進步,甚至是政權穩定。
二、新聞報道在輿論導向上存在的問題
1.表現庸俗乏味。很多新聞報道都喜歡跟風炒作,在一些情況下還會對當事人造成困惑,降低了新聞報道的輿論導向功能。
2.內容淺顯表面。新華社曾組織課題組對“輿論引導有效性和影響力研究”進行問卷調查,被調查者中68%的人認為典型報道的主要問題是“都是優點沒有缺點”;61%的人認為是模式化概念化,50%的人認為是空話套話多,39%的人認為是對典型人物的個性特點挖掘不夠。可見當前不少新聞報道存在表面化的傾向,大篇幅地進行宣傳,卻不能指出其報道的意義。對社會大眾沒有產生效果的正確輿論導向也不能堪稱是好的新聞報道。
3.新聞形式單一。
三、優秀新聞報道的正確輿論導向功能
1.注重選題把握亮點。根據新聞的特性,選題要有一定的依據。首先,新聞選題要有實效角度。要新穎,不能將“時過境遷”的事件或問題拿過來報道,要反映當下熱點,要反應受眾需求,才能引導社會輿論,解決當前社會存在的問題。其次,要選擇具有典型性的新聞進行報道。要激濁揚清,不要隨波逐流,要充分發揮記者的職業敏感,善于將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報道給社會大眾,從而激起社會的反響,引導受眾參考借鑒,從而提高新聞報道自身價值。第三,新聞報道要貼近生活。新聞記者要從社會大眾的不同需求角度出發,拉近新聞報道與百姓生活的距離。
2.深入調查全面報道。由于新聞在社會中起到反映并代表輿論,引發輿論,引導輿論的作用,因此,首先要保證輿論報道的真實可靠性。事件的真相是最有說服力的,媒體絕對不能聽風就是雨。沒有進行詳細深入的調查就開始進行新聞報道,這既是對受眾不負責任的表現,也是對自己工作的藐視,而且現象具有表面性、膚淺性甚至帶有欺騙性,不對事件進行深入的調查和追究,新聞事件的本質就會被隱藏。只有深度調查報道才能使新聞報道真實可靠,形成正確的輿論引導。記者一定要堅持唯物辯證法,兼顧主次,對具有主導作用的、有新聞價值的、發揮正面導向作用的事實。進行深入的報道,讓新聞事實更加明顯地呈現在受眾面前。
榮獲第二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的消息《全國藥交會開幕式成了“閉幕式”》就是一篇不拘于現象的新聞報道,記者在全國藥交會開幕式當天去現場采訪,本以為開幕式應該是座無虛席的場面,但實際會場上的來賓稀稀落落,記者憑借職業的新聞敏感,進行深入調查,了解到原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使全國藥品供應交流會的代表沒有按部就班地等待大會的日程安排,而是打出提前量。搶先做起生意。在大會召開前,參展代表就早已召開過20多場“會前訂貨會”。到大會開幕時已經成功交易達10億元,文中向人們揭示了一個大主題,參與競爭,就要懂得解放思想,充分發揮主動性與積極性。
3.把握方向反映問題。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新聞報道必須要把握好報道方向。堅持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大方向,報道有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大問題。反映不利于和諧社會建設發展的重要問題。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人們往往會因為片面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忽視長遠的社會效益,這就需要新聞報道及時地去警戒和譴責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引導人民保護和追尋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的美好事物。
綜上所述,新聞報道只有不斷提升輿論引導能力,才能把握好報道大局,真正成為黨和人民的喉舌,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新聞報道要想成為歷史的“宏音”,時代的“響箭”,新聞記者就必須胸懷全局,深入發掘新聞的理性力量,提升新聞報道的輿論引導能力。對于新聞媒體來說,必須要堅持新聞報道原則,提高新聞報道質量,堅定新聞報道立場,提升新聞報道價值,積極探索新途徑,增強新聞輿論影響力。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