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鵬飛
摘要:目的 分析參苓白術散煎劑治療小細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療后引起的胃腸道反應。方法 隨機將行EP方案化療的小細胞肺癌患者50例,25例對照組患者均采用單純化療,25例實驗組患者則在化療的同時,給予參苓白術散煎劑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胃腸道反應情況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化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胃腸道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結論 應用參苓白術散煎劑治療小細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療后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具有比較顯著的臨床效果,而對患者的免疫功能進行顯著改善,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參苓白術散煎劑;小細胞肺癌;EP方案化療;胃腸道反應
在現代醫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惡性腫瘤的治療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和完善,進而也顯著提高了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和治愈率,然而在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治療時,化療依然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1]。在對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治療時,化療容易導致嚴重的胃腸道反應,進而對臨床療效和化療的開展造成嚴重影響。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參苓白術散煎劑治療小細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療后引起的胃腸道反應,現做如下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選擇對象為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小細胞肺癌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經過病理檢查或細胞學檢查證實,明確無法進行手術治療,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能進食半流質或者流質食物;過往并沒有接受栓塞、化療和放療;排除糖尿病史、高血壓病史或者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47~73歲,平均年齡(55.1±7.2)歲。隨機將全部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均為2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本組患者給予EP方案化療:足葉乙甙100~120 mg/m2,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第1~3 d;順鉑75 mg/m2,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靜脈滴注,第1 d。常規給予格拉司瓊止吐,給藥劑量為3 mg,靜脈滴注,第1~3 d;3 w為1個周期。
1.2.2實驗組 患者則在EP方案化療的同時給予參苓白術散煎劑治療。藥方組成包括丹參、山藥、白術、炙甘草各20 g,茯苓、扁豆各15 g,少人、薏苡仁、桔梗、蓮子各10 g;用水煎熬,每天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100 ml。
1.3臨床觀察指標 對患者治療后半個月的胃腸道反應情況進行觀察比較。抗癌藥物急性和亞急性毒性反應的分度標準為[2]:①惡心嘔吐:無則為0度;惡心為Ⅰ度;暫時性嘔吐為Ⅱ度;嘔吐需要治療則為Ⅲ度;嘔吐難以控制則為Ⅳ度。②腹瀉:無則為0度;短暫性腹瀉則為Ⅰ度;腹瀉能耐受則為Ⅱ度;腹瀉不能耐受,需要給予藥物治療則為Ⅲ度,血性腹瀉則為Ⅳ度。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化療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Ⅰ~Ⅳ級胃腸道反應發生率分別為52.00%、72.00%;在Ⅰ~Ⅳ級胃腸道反應發生率方面,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3 討論
在我國惡性腫瘤中,肺癌的發生幾率最高,而在肺癌患者中,小細胞肺癌的占比大約為20%~25%[3]。小細胞肺癌具有較高的惡性程度,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處于疾病晚期,另外轉移的幾率較高,臨床治療難度較大。臨床中在對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治療時,化療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但是化療而導致重度骨髓抑制和炎癥的胃腸道反應,導致化療不能按時規范進行,最終對臨床療效造成嚴重影響[4]。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化療藥物引起患者嘔吐、惡心的原因較多,而化療藥物對嘔吐中樞造成刺激則是引起化療患者出現嘔吐、惡心的主要原因。現階段臨床中在對化療所導致的胃腸道反應進行治療時,臨床中則常用的藥物主要為抗組胺藥物、h-HT3受體阻斷劑、鎮靜劑、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及多巴胺阻斷劑等,然而如果患者存在胃腸道疾病史,或者體質較差,在采用以上藥物治療時效果則較差。
隨著我國中醫學的不斷,現代中醫對化療藥物所導致的胃腸道反應的認識也更加深入,通過對臨床資料進行查閱發現,化療所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和胃氣上逆、脾虛濕阻有直接關系。因為化療藥物會對患者的脾胃造成損傷,進而引起水濕運化失職,脾失健運,阻滯中焦,胃氣下降受阻,進而引起胃氣上逆,如果患者病情輕微,則可能出現惡心,如果患者病情嚴重則可能出現嘔吐;除此之外還可能引起患者進食水谷減少,精微物質的吸收缺乏,進一步減弱患者的各個臟腑功能,讓機體抗癌能力削弱。所以對嘔吐、惡心等腸道反應進行及時消除或緩解,讓化療患者的脾胃功能及時回復,對于患者臨床療效的提高非常重要。
中醫研究結果顯示,參苓白術散煎劑具有益氣健脾的作用,藥方中的四君子湯主要為平補脾胃之氣,同時加入扁豆、蓮子、山藥、薏苡仁等和胃理氣滲濕的中藥,不僅具有健脾的作用,同時也具有滲濕止瀉的效果;桔梗則是一種引經藥;以上諸藥合用具有滲濕濁、補中氣、行氣滯的作用,而且能讓脾胃健運和受納恢復,讓胃腸恢復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讓機體免疫功能顯著提高。參苓白術散煎劑扶正祛邪相和,化濕養陰互補,在健脾益氣的同時不會導致雍塞,在祛邪的同時不會傷正。在實際的臨床治療中,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隨癥加減治療:對于氣虛明顯的患者,可以加用黃芪;對于胃陰虛隱痛的患者則可以加用石斛和麥冬;對于肝氣犯胃腹脹對患者,則應加用厚樸、枳實和柴胡;對于嘔吐嚴重的患者,則應加用旋覆花、竹茹、法半夏;對于脾胃虛寒患者,則應加用吳茱萸和干姜。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化療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Ⅰ~Ⅳ級胃腸道反應發生率分別為52.00%、72.00%,兩者比較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結果與臨床相關研究報道結果相似[5]。
總之,應用參苓白術散煎劑治療小細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療后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具有比較顯著的臨床效果,而對患者的免疫功能進行顯著改善,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呼永華.參苓白術散對小細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療胃腸道反應的療效觀察[J].甘肅醫藥,2013,32(11):817-818.
[2]盧義,肖宏宇,楊焱.參苓白術散對小細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療胃腸道反應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4):150-151.
[3]丁軍利.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8例臨床觀察[J].河南中醫,2005,25(1):42-44.
[4]劉現軍.小半夏湯預防惡性腫瘤患者化療胃腸道反應臨床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10):195.
[5]劉啟亮,鄒躍,張加望,等.柴苓湯加減治療小細胞肺癌化疔后胃腸道反應效果觀察[J].西南軍醫,2010,12(4):695-696.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