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斌
摘要:目的 本次主要對護理干預對情感障礙患者SCL-90、SDS評分的影響進行觀察分析,旨在提高臨床護理的水平。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并已確診的情感障礙患者70例,根據(jù)所有患者護理方式的不同進行平均分組,其中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為參照組,而在參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認知護理的患者為研究組,每組各35例。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對比。結果 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癥狀自評量表與抑郁自評量表中的各個因子的評分與參照組相比均較低,P<0.05,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結論 對情感障礙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干預措施不僅能使其焦慮、憂郁等情緒被降低,還可改善其臨床癥狀,促進其盡早康復。
關鍵詞:認知行為;護理干預;情感障礙
臨床中,情感障礙的主要特征為情緒持久低落,同時伴有睡眠障礙、軀體不適以及抑郁等消極心理情緒,焦慮情緒障礙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們錯誤的認知行為[1],為使情感障礙患者的錯誤認知及時改正,身心狀態(tài)及時改變,盡早康復出院,本次主要對我院收治的70例情感障礙患者分別實施常規(guī)護理與臨床護理干預,對其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xiàn)陳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并已確診的70例情感障礙患者,時間在2014年8月~2016年8月,其中在參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5~76歲,平均年齡(45.57±4.29)歲;研究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23~78歲,年齡均值為(45.21±4.58)歲。所選患者經(jīng)臨床診斷均符合《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中有關情感障礙[2]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太大的差別(P>0.05),可相互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護理內(nèi)容如下:給予患者10~40 mg的帕羅西汀口服,3 次/d;0.4~0.8 mg的佳樂定口服,3 次/d,同時給予精神科情感支持與日常基礎性護理,在此基礎上研究組給予患者認知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構建較好的護患關系 作為認知護理的基本前提,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至關重要。首先,護理人員需以熱情親切的態(tài)度接待患者,向其主動介紹病房內(nèi)的環(huán)境、主治醫(yī)護人員以及相關的作息制度,以此使患者的陌生感消除;對患者病史與臨床癥狀進行詳細地了解。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及時掌握其心理變化,若患者出現(xiàn)易怒煩躁的情緒,需及時予以心理疏導,通過不斷的交流逐漸取得患者的依賴與信任,其后依照患者個體化的不同,即性別、年齡、興趣、文化水平以及家庭環(huán)境等,鼓勵患者主訴內(nèi)心的想法,并對患者錯誤認知情況進行了解,每次護患溝通保持在20 min左右。
1.2.2心理健康宣教 與患者加強交流,若患者情感上較痛苦或出現(xiàn)不愉悅的精神因素,應使用易懂通俗的語言對患者進行疏導、安慰,并向其說明情緒不良是因消極思想造成的,通過疏導讓患者了解到諸多感覺并不代表現(xiàn)實,若感覺錯誤,極易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失真,進而造成不良情緒的出現(xiàn),對其心理健康產(chǎn)生影響。此外,不時向患者講解認知護理的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diào)動,消除顧慮,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來面對治療。
1.2.3錯誤認知糾正 通過角色扮演、啟發(fā)以及訪談等形式幫助患者及時認識錯誤的認知,每日由主管護理人員進行監(jiān)督,引導患者自主填寫非理想性的想法,其后幫助其對認知的錯誤性進行全面細致分析,最后予以糾正,確保患者能夠形成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認知。
1.2.4對患者的錯誤行為進行糾正 待患者的情緒有所好轉之后,及時幫助患者了解致病原因和疾病的性質(zhì)特點,并對影響疾病的個人性格特征及生活事件進行分析,進而讓患者了解到片面看待問題和不良行為極易造成認知錯誤,最終對錯誤進行糾正并積極接受健康教育。
1.3評價指標 對患者護理的情況進行評定,評價標準參照癥狀自評量表與抑郁自評量表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其中癥狀自評量表有90項,9個因子,每項均實施五級評分,即無:1分;輕度:2分;中度:3分;比較嚴重:4分;嚴重:5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明其癥狀越明顯,反之亦然。抑郁自評量表分四項,主要為抑郁心理、精神運動障礙、軀體障礙以及情感癥狀,實施四級評分,其中輕度抑郁:評分在53~62分;中度抑郁:評分為63~72分;重度抑郁:>72分,分界值為53分。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通過對SPSS20.0軟件的采用,對本此研究得出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值檢驗。當P<0.05時,則表明統(tǒng)計的相關方法具有參考價值和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兩組患者癥狀與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情況。研究得出,參照組患者兩項自評量表的得分均顯著高于研究組,P<0.05,有可比性,見表1。
3 討論
一般來說,人們的思維會對其行為和思想產(chǎn)生決定性作用,對情感障礙患者來說,其患病和生活態(tài)度、看待事物的想法以及性格關系密切,且焦慮情緒的形成主要在于其對現(xiàn)實不正確的認識,臨床護理中對情感障礙患者實施認知護理的要求為:引導患者及時認清錯誤的認知,以理性的思維對錯誤的認知進行糾正,重新建立起正確的認知,最終通過充足的信心來戰(zhàn)勝疾病。
情感障礙由多種心理因素造成,其心理特點較典型,最主要的表現(xiàn)行為有四點:①認知扭曲:在日常生活中但凡遇到挫折便會喪失信心,具有極強的自卑心理,并且遇到任何事情都會向壞處考慮[3],將內(nèi)心的不良感受當作真實存在;②性格特點:決定事情優(yōu)柔寡斷,膽小怕事,常常滿面愁容,依賴性較強,自信心缺乏;③易怒煩躁:這一點常伴有睡眠障礙與軀體不適等表現(xiàn),若使用藥物治療極難達到理想的效果,通過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使心理護理更全面展開;④心理失衡:對現(xiàn)實感到悲觀,對自身的評價較低但又有過高的要求。
總之,經(jīng)本次研究得出,研究組患者護理后情感障礙的評分均低于參照組,P<0.05,表明護理干預對情感障礙患者SCL-90、SDS評分的影響是積極的,不僅能使患者盡早意識到自身的認知障礙,通過逐漸改進,還可使其逐漸強化正確的認知。
參考文獻:
[1]孫紅衛(wèi),魏凌云,武玉娟,等.整體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情感障礙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45(18):2461-2463.
[2]聶明卿.護理干預對心臟介入患者心理情感障礙的影響及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24(23):75-77.
[3]王玉燕.護理干預對情感障礙患者認知行為的臨床干預價值[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3(17):176-177.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