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媛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護理對高血壓術前患者焦慮情緒的干預效果。方法 將88例伴有高血壓擇期行外科手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和對照組(常規降壓治療),各44例,比較兩組患者術前焦慮程度和血壓水平。結果 干預組護理后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為(30.2±4.1)分,對照組SAS評分為(43.2±4.3)分,且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也分別低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有高血壓并行外科手術患者加強術前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其焦慮程度,穩定血壓水平,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高血壓;外科手術;術前焦慮;心理護理;干預效果
高血壓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病,血壓長期處于較高水平,會造成多器官功能損害,對于伴有高血壓的手術患者而言,術前血壓升高以及存在的焦慮、恐懼等心理狀態,將會影響到手術治療的順利進行以及患者術后康復,對該類患者加強護理干預尤為必要。本研究選取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88例伴有高血壓擇期行外科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加強心理護理干預,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伴有高血壓擇期行外科手術患者88例,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版)相關診斷標準[1],危險因素分層為低危和中危險,無其他手術禁忌,對于合并精神系統、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疾病患者予以排除。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4例,干預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齡范圍為37~72歲,平均年齡為(53.8±10.2)歲,平均病程為(3.6±0.4)年,其中行肝膽手術11例,甲狀腺切除術14例,胃大部切除術7例,其他類型手術12例;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范圍為36~71歲,平均年齡為(53.7±10.3)歲,平均病程為(3.5±0.6)年,其中行肝膽手術12例,甲狀腺切除術13例,胃大部切除術8例,其他類型手術11例。
1.2方法 術前均給予抗高血壓治療,維持正常血壓水平,對照組嚴格執行常規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飲食指導,以及做好各項術前準備工作;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干預,明確患者術前各階段心理需求,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內容為:①入院初期:安排護理經驗豐富護士擔任責任護士,向患者介紹基本情況,盡快與其建立起和諧的護患關系,建立健康檔案,明確護理干預內容。②手術準備前期:多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采用鼓勵、暗示等心理支持形式,如播放輕音樂、指導患者沉思、深呼吸練習等,分散患者注意力,換氣放松反應,使其身心處于完全放松狀態。③手術準備后期:增加術前巡視次數,向患者介紹手術室情況,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盡量減輕其思想負擔,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使患者以最佳狀態接受治療。
1.3評價指標 采用SAS量表分別對兩組患者入院時和術前1 h的焦慮程度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明焦慮程度越嚴重;同時測定護理前后血壓水平,記錄SBP值和DBP值,分析焦慮值與血壓值之間的關系[2]。
1.4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 17.2軟件包對收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焦慮值與血壓值均以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焦慮程度評估 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均有所降低,其中干預組降低幅度更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血壓水平測定 兩組患者經降壓治療及護理后,SBP和DBP值均有所降低,其中干預組降低幅度更大且血壓水平較為穩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手術是一種高風險性的應激源,患者術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這種負性情緒反過來又會影響到手術的進行,有效緩解術前患者心理應激反應,能夠提高手術成功率[3]。對于有高血壓病史患者,手術引發的應激反應更為強烈,具體表現為術前血壓處于高水平狀態,且波動明顯,該類患者發生意外事件的風險較大,而常規降壓治療無法緩解手術引起的應激反應,焦慮情緒仍會持續,不利于血壓的控制[4]。
負性情緒和血壓水平之間相互作用,二者又會一同影響到手術的順利進行,有關術前心理護理對高血壓患者身心狀況干預效果的研究報道較多,陸娜[5]對79例骨折伴高血壓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其中在術前增加放松式心理護理的患者,SAS評分得到明顯降低,與給予常規降壓治療及護理的對照組相比,血壓改善情況也較為理想,基本上達到了預期效果,手術均得以順利進行。本研究中,所得結論與相關報道趨于一致,根據患者各階段心理需求采取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其中干預組44例患者,SAS評分為(30.2±4.1)分,而給予降壓治療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44例患者,SAS評分降低幅度并不大,為(41.2±4.3)分,伴有高血壓擇期行外科手術的患者,普遍存在焦慮等負性情緒,通過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改善其焦慮程度;兩組患者術前SBP和DBP測定值對照結果分別為(131.6±9.7)mmHg vs(146.5±10.2)mmHg、(92.2±5.1)mmHg vs(98.6±5.2)mmHg,與護理前相比,血壓水平均有所下降,但是干預組患者在得到控制的同時,血壓水平較為穩定,分析認為,焦慮程度影響血壓水平,單純降壓治療雖然能夠降低血壓水平,但是患者心理狀況較差,血壓水平波動較大,仍會對手術產生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能夠緩解高血壓患者術前焦慮程度和血壓升高狀態,改善其身心狀況,使其能夠更好地接受手術并順利完成治療,干預效果值得肯定,應引起臨床的重視。
參考文獻:
[1]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08):701-743.
[2]張素娟,褚彩娟.心理干預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焦慮情緒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3,11(3):268-269.
[3]李成香.心理護理干預對住院期間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焦慮情緒及血壓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4,8(31):234-236.
[4]姚曉芬,文珠仁,彭麗麗,等.集束化心理護理對術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25(7):29-30.
[5]陸娜.放松式心理護理方法對骨折伴高血壓患者術前焦慮及血壓的影響分析[J].吉林醫學,2014,9(32):7296.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