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靈敏
摘要:目的 研究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混合痔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混合痔患者100例為對象進行分組。普通組采用傳統護理方法,中醫路徑組采用中醫護理臨床路徑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對圍術期護理的滿意度;疾病知識認知評分、傷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和費用;護理前和護理后患者不良情緒、疼痛情況的差異。結果 中醫路徑組跟普通組比較,對圍術期護理的滿意度更高,P<0.05;中醫路徑組相較于普通組疾病知識認知評分更高、傷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和費用更少,P<0.05;護理前兩組不良情緒、疼痛情況相似,P>0.05;護理后中醫路徑組相較于普通組不良情緒、疼痛情況改善更顯著,P<0.05。結論 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混合痔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加速傷口愈合,減輕患者不良情緒,縮短治療時間,減少治療費用,患者滿意度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醫護理;臨床路徑;混合痔;圍手術期護理
混合痔是常見肛腸疾病,發病部位特殊,對患者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多數經保守治療無效者需進行手術治療,但術后可出現創面愈合慢、切口疼痛、排尿困難和便秘等癥狀,需加強護理。臨床護理路徑是根據每天標準護理計劃為患者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的新型護理方法,護理人員明確護理目標,并預見性進行護理,鼓勵患者參與到護理中來,可加速病情康復,減少資源浪費,縮短住院時間。將中醫理論跟臨床護理路徑融合可大大提高護理效果[1]。本研究對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混合痔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混合痔患者100例為對象進行分組。所有患者均進行混合痔外剝內扎術。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中醫路徑組患者男27例,女18例;21~65歲,年齡(46.34±7.13)歲。普通組患者男28例,女17例;21~64歲,年齡(46.29±6.2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普通組采用傳統護理方法,中醫路徑組采用中醫護理臨床路徑進行護理。①術前護理:給予入院介紹,說明住院環境、主治醫生和責任護士,各項檢查注意事項,介紹手術方法和配合要點、飲食禁忌、手術費用等,并指導患者進行床上排尿訓練。術前排空大小便,更換衣物,備皮并進行清潔灌腸。②術后1~4 d護理:術后采用中醫臨床路徑護理。第1 d加強對患者的疼痛護理,可按摩太沖、合谷、承山、三陰交等穴位,必要時給予止痛藥。對排尿困難者可給予下腹熱敷,按摩三陰交、關元、氣海等穴位。術后第2 d給予飲食指導,指導患者多攝入粗纖維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天用中藥洗液熏洗,時間10~15 min,并觀察有無濕疹和出血等癥狀。術后第3 d指導患者自由活動,對于便秘患者可給予艾灸治療,艾灸曲池、大腸俞、天樞等穴位,或兩手搓熱進行摩腹。術后第四天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進行提肛運動,每次持續5秒,然后呼氣放松,2~3 次/d,每次持續30~40下。③出院前護理。出院前給予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飲食有節,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久坐和久站,保持肛周清潔,適當鍛煉[2]。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對圍術期護理的滿意度,滿意度根據患者的滿意情況可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在計算滿意度時統計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的總比例。疾病知識認知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代表認知越好)、傷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和費用;護理前和護理后患者不良情緒(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疼痛情況(用VAS評分)的差異。
1.4統計學處理方法 SPSS22.0軟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P<0.05。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對圍術期護理的滿意度相比較 中醫路徑組跟普通組比較,對圍術期護理的滿意度更高,其中,普通組非常滿意16例,比較滿意19例,不滿意15例,滿意度為70.00%,中醫路徑組非常滿意32例,比較滿意15例,不滿意3例,滿意度為94.00%,P<0.05。
2.2護理前和護理后不良情緒、疼痛情況相比較 護理前兩組不良情緒、疼痛情況相似,P>0.05;護理后中醫路徑組相較于普通組不良情緒、疼痛情況改善更顯著,P<0.05,見表1。
2.3兩組患者疾病知識認知評分、傷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和費用相比較 中醫路徑組相較于普通組疾病知識認知評分更高,傷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和費用更少,P<0.05,其中,普通組疾病知識認知評分、傷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和費用分別為(84.39±2.71)分、(15.39±3.57)d、(17.61±2.59)d、(15373±526)元。中醫路徑組分別為(93.51±4.41)分、(11.51±2.61)d、(12.62±1.21)d、(9725±352)元。
3 討論
中醫護理臨床路徑是一種整體化、科學護理模式,可為患者提供有序、規范護理,護理人員具備高度責任心和耐心,可充分激發患者積極性、主動性,使其積極參與到護理中,加速疾病康復,減少醫療資源浪費,減輕患者住院經濟負擔[3-4]。對混合痔圍術期患者而言,采用中醫護理臨床路徑護理可充分應用中醫特色技術進行護理,并將其融合到臨床護理路徑中,確保各項護理工作有序進行[5-6]。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混合痔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加速傷口愈合,減輕患者不良情緒,縮短治療時間,減少治療費用,患者滿意度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黃曉萍.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混合痔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34):170.
[2]田先麗,蔣維連,劉穎等.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混合痔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8):559-561.
[3]鄧蓓蕾,丁正中,焦黎麗,等.混合痔圍手術期鎮痛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8):3629-3632.
[4]鄧蓓蕾,焦黎麗,張毅明,等.耳穴埋針在混合痔圍手術期鎮痛的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8):650-652.
[5]張惠玲,肖秋平.中西醫結合無痛護理模式在混合痔圍手術期的護理[J].光明中醫,2016,31(6):877-878.
[6]李蔚,趙華,陳澤欽,等.混合痔圍手術期針刺鎮痛的臨床應用進展[J].新疆中醫藥,2016,34(1):122-124.
[7]段躍和.評價優質護理應用于混合痔圍手術期患者護理中的效果[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1):220-221.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