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賽
摘 要:在國內實體經濟投資風險上升、投資收益率下降、金融市場與宏觀經濟運行有所背離的大環境下,商業銀行理財資金投資面臨的風險日益增加。本文在對目前理財資金投資市場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揭示理財資金投資所要面臨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商業銀行應進一步貫徹落實監管要求,強化理財投資風險管理,防范風險事件發生。
關鍵詞:商業銀行;理財投資;風險控制
一、商業銀行理財資金投資現狀
在競爭壓力、行業監管及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商業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范圍不斷擴大,覆蓋了貨幣、債券、股票、衍生品等多個市場,較大程度上滿足了廣大客戶的理財需求。根據wind披露的數據,商業銀行理財資金投資的基礎資產中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安全性較高的資產占比達到一半以上,這與商業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追求較高的安全性有關。
受我國宏觀政策影響,債券和貨幣市場理論上仍存在收益率下行空間,但空間嚴重受限,利率債長期配置絕對收益維持低位,不過交易配置存在一定機會;信用債券利差走勢分化說明信用溢價已逐步在信用債市場價格中反映,可適當配置短久期、高評級債券;理財產品剛性兌付仍難打破,負債端成本下降速度或繼續低于資產端收益下降速度,在前期缺乏長久期、高收益資產儲備的情況下,理財業務面臨的信用和期限錯配風險將進一步上升。
從投資標的的角度看,傳統理財資金投資范圍包括:一是債券類資產,包括但不限于在交易所、銀行間上市交易的國債、中央銀行票據、企業債券、公司債券(含交易所非公開公司債)、各類金融債(含次級債券、次級債務、混合資本債)、可轉換債券(含分離交易可轉債、可交換債)、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注冊發行的各類債務融資工具(如超短期融資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票據、非公開定向融資工具等)、資產證券化產品(資產支持證券、資產支持票據、券商收益憑證等)、債券正回購等;二是貨幣市場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現金、銀行存款、大額可轉讓存單(CD)、債券逆回購等;三是各類特殊目的載體,包括但不限于各類信托計劃、公募基金公司專戶產品、公募基金子公司的專戶、各種專項資管計劃、券商資管計劃等。
從投資模式的角度看,除主動投資模式之外,商業銀行委外投資模式占比較高,因為近年來理財資金規模加速增長,很多中小型商業銀行自身投資團隊成長度無法匹配,投資能力明顯不足,再加上受資產荒影響,信用風險暴露疊加,獲取優質資產的能力有限,此種狀況下,商業銀行優選投資業界較為優秀的非銀機構作為理財投資業務的管理人或投資顧問,借助外腦提升理財投資水平,但迫于MPA考核和去杠桿壓力,委外規模增長幅度會得到抑制。
二、商業銀行理財資金投資面臨的風險
經歷資產荒后,資產端資產配置和資金運作壓力加大,資產投資操作難度上升,杠桿水平偏好易被放大,在操作過程中,存在資產端久期和負債端久期錯配不合理的情況,再加上債市違約事件發生的頻率明顯加快,發生違約的發行人及涉及債券大量增加,且違約主體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辨識難度加大,可見商業銀行理財資金投資主要面臨的風險主要有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
(一)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1]是指因市場價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而使銀行表內和表外業務發生損失的風險。市場風險可以分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包括黃金)、股票價格風險和商品價格風險,分別是指由于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所帶來的風險。
從生產端的疲弱和需求端的低迷來看,國內經濟增速將繼續溫和下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隱含政府讓市場自動出清的傾向,但穩增長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仍將延續,市場出清速度和方式仍不明朗,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事件的頻發可能使得市場充斥著悲觀情緒,也使市場對經濟的預期出現較大波動和偏差。從實體經濟到虛擬經濟,從債券市場到股票市場,從信貸資產到非標準化資產,資產的配置和騰挪將成為影響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的重要因素,商業銀行面臨的市場風險將顯著上升,再加上利潤考核的壓力,做好市場風險管理是一項極為嚴峻的挑戰。
(二)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2]是指商業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流動性風險如不能有效控制,將有可能損害商業銀行的清償能力。流動性風險可以分為融資流動性風險和市場流動性風險。
縱觀全球經濟,在國際方面,預計美國加息周期的啟動和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會導致美元延續強勢,新興市場在強勢美元和大宗商品需求低迷的雙重作用下,匯率和資本項目將極度不穩定,人民幣相對美元仍將貶值,外匯占款延續下降趨勢,資金和資本的流出與央行貨幣政策的對沖,容易引起國內流動性市場的局部不均衡;在國內方面,預計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范經濟金融風險”的政策仍會繼續,采用偏緊的宏觀審慎政策予以配合,防止資金“脫實向虛”,使貨幣政策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從而更順利地實現“穩增長”的政策目標。
外匯占款下降、實體信貸需求低迷,經濟形勢倒逼金融改革加速或對原有的金融體系產生沖擊,以致沖擊全市場的整體流動性,2017年國內市場流動性或將起伏不定。如果政策監管再加大去杠桿力度,市場流動性會受到更大沖擊,而且,若商業銀行理財投資資產端價格無法滿足負債端需求,那么在理財產品到期續接方面就顯得余地不足,很可能造成流動性風險。
(三)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融資方因種種原因不愿意或無能力履行合同條件而構成違約,致使投資方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從國際經濟環境來看,美國新總統特朗普上臺將會出臺經濟刺激方案,同時,伴隨著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美聯儲將來繼續加息的可能性很大,由此可見,全球市場利率繼續上行是大概率事件,在美元利率上升的驅動下,國內市場利率也有所上升。目前,國內市場“去杠桿”正進行的如火如荼,資金市場流動性已經出現偏緊,金融機構體會的尤其深刻。為了避免資本外流失控,國內加息的呼聲正逐漸高漲,一旦央行啟動加息政策,國內企業所處環境將會明顯惡化,不僅融資的成本上升,而且融資的難度加大,一批資質不高的企業將會頂不住壓力而暴露信用風險。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信用違約事件就頻繁爆發,商業銀行應高度重視信用違約風險,投資風險偏好不宜過高。
三、商業銀行理財資金投資風險控制措施
(一)強化投前審核準入
1、內控管理
制定相關制度辦法對理財資金投資的投資范圍、投資流程、合作機構的選擇標準進行梳理,建立逐級授權、逐級審批制度,設立評審團對理財投資標的準入、各類理財資金投資事項進行評價和審議,為有權審批人決策提供支持。嚴審合同文本,規范合作機構的投資行為,避免理財資金投資受到外部機構的道德風險、關聯交易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負面影響。業務操作實行雙人復核制,按照權限和業務流程開展工作。
2、合作機構選擇管理
在充分認識、分析各類機構資質的基礎上,審慎穩健地選擇理財資金投資合作機構,從公司治理、風險防控、資產管理規模、業務范圍、關鍵財務指標、主營業務創利情況,以及公司在行業中地位、市場份額、經營前景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建立嚴格的名單準入制度。在選擇的過程中,還要著重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管理經驗較為豐富,投研團隊較為強大,投資能力相對較高;二是對自身的聲譽風險較為關注,如果出現債券違約等極端情況,其應急管理能力相對較強;三是投行業務相對較強,可以承銷到一些優質券源。
3、投資標的規范管理
投資單一資產時,對資產準入門檻做出規定,建立資產儲備庫,入庫前需經過評審團評級及評審,并根據資產種類、資質等設置差異化的審批流程,未入庫的資產不得買入。對于產能過剩行業,規避其中資質相對較弱的發行人,選取信用評價較好的數家龍頭企業,并對其投資設置相關風險限額。
投資特殊目的載體時,要對其投資范圍、投資比例、杠桿率、久期進行嚴格限定,根據商業銀行本身的經營策略、發展戰略、資本實力和管理能力,審慎研發理財產品、謹慎選擇投資標的,明確每個理財產品所能承受的風險程度,建立清晰、全面的風險管理權限體系,并嚴格按照分級審核批準制度進行業務操作。
(二)著力做好投后監督
1、重視投資行為監控
持續做好估值盈虧、價格波動、信用風險等跟蹤工作,定期獨立制作或要求合作機構定期發送理財資金投資的資產明細,包括但不限于資產類別、資產評級等,可利用外部機構創建的資產組合管理系統,跟蹤交易指令,理清交易明細,主動加強存續期風險管理,確保對每筆投資都能做到心中有數。
2、及時調整投資策略
密切關注金融市場變化、利率政策調整、經濟數據和其他經濟事件等,加強與合作機構緊密合作,積極探討和共同研究最新的宏觀經濟、央行動態、利率走勢和市場價格,通過分析同業數據,追蹤各主要商業銀行產品發行收益情況,建立有效數據庫,每日進行數據分析和加工,并擬合成收益連續走勢圖,以更好的服務于產品定價工作,堅持 “流動性優先原則”、“產品久期與收益平衡原則”,加強排期管理,確定合理定價。對于可能出現的對投資組合流動性造成影響的事件和因素及時做出判斷、并且根據客戶申贖情況和市場價格變化及時調整資產端和負債端久期,確保投資組合的流動性。
3、關注投資集中度
首先,對于合作機構來說,以其綜合實力和資管產品的風險評級為標準,合理分配投資額度,為提升合作機構的競爭意識,可在合作機構間建立賽馬機制,按收益率進行排名,每年對投資額度進行調整,適當增加收益率較高、風控較好合作機構的管理規模,控制業績較差合作機構的管理規?;蛘咧苯犹蕴F浯?,對于資產投資比例來說,對單一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單一資產占其發行總量的比例等方面進行限定,例如投資于單只債券的比例不得超過該債券發行規模的20%,投資于非高信用級別和非高流動性的資產不得超過資產總規模的40%等,防止過度集中,達到風險分散的目的。
4、做好信用風險跟蹤
定期跟蹤投資資產的負面信息,對相關評級進行自測自評,或者引入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為商業銀行投資的信用債券提供信用風險管理服務,對存量信用債券進行逐一排查,及時提示信用風險,根據排查報告,信用分析團隊和投資團隊即時啟動分析及調查工作,及時調整倉位,若有需要,可安排現場調研。
(三)提高風險應對能力
制定風險事件應急管理辦法,明確分工,加強預警和監測,增強應急處理能力,保證發現、報告、控制等環節緊密銜接,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快速反應,啟動預案,及時處置。
四、結語
金融市場變化莫測,業務結構環環相扣,商業銀行在運用理財資金進行投資時,應時刻謹記規范操作,防止交叉性風險傳染的發生,提高防范風險的意識和水平,加強日常監控,發現風險隱患時,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與控制措施。
參考文獻:
[1]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EB/OL].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1123.html
[2]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EB/OL].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20091029E32AF284B0083042FFC2404B565CDE00.html
[3] 梁永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福建質量管理,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