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宇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中醫醫院,四川 米易 617200)
進行剖宮產的產婦在術后極易發生腹脹的情況。產后腹脹不僅會影響產婦的正常進食,還會延緩其切口愈合的時間,甚至引發腸梗阻、腸粘連等嚴重的并發癥[1-2]。對進行剖宮產的產婦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是預防其術后腹脹的主要方法之一。為探討對進行剖宮產的產婦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在預防其術后腹脹方面的效果,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中醫醫院對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該院進行剖宮產手術的部分產婦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中醫醫院進行剖宮產手術的88例產婦。隨機將這些產婦分為A組(n=44)和B組(n=44)。A組產婦的年齡為21~37歲,平均年齡為(28.95±3.02)歲;其中有12例經產婦,有32例初產婦。B組產婦的年齡為20~38歲,平均年齡為(28.74±3.21)歲;其中有10例經產婦,有34例初產婦。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產婦均進行西醫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術前為產婦耐心地講解與手術有關的知識、術中及術后的注意事項。協助產婦進行相關的檢查。2)術后為產婦肌內注射50 mg的哌替啶,緩解其疼痛。術后2 h,將軟枕墊在產婦的背部,讓其取側臥位。每15min 協助產婦進行一次屈髖、屈膝的活動。每2 h協助產婦更換一次體位。術后6 h協助產婦翻身一次。產后24 h協助產婦下床進行活動。若產婦發生腹脹的情況,可讓其口服西沙比利、對其進行胃腸減壓,從而促進其腸蠕動。3)術后6 h內讓產婦取平臥位,告知其禁食、禁水。在產婦肛門排氣后,讓其正常進食,刺激其腸道,加快其腸蠕動。4)讓產婦使用鼻子呼吸,盡量不發出呻吟,防止大量的空氣進入其消化道。術后若產婦感到切口劇烈疼痛,可遵醫囑為其使用止痛藥。但連續使用止痛藥的時間不可超過2 d。在此基礎上,對B組產婦進行中醫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中醫認為,良好的情志可使營衛流通,氣血和暢,生機旺盛,身心健康。進行剖宮產的產婦在術前會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的情緒。這些不良情緒會影響手術的效果。因此,護理人員應在術前與產婦進行良好的溝通,根據其具體的心理狀態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減輕其應激反應,消除其抑郁、恐懼等不良的情緒。2)點按產婦的內關穴、足三里穴等可促進其腸蠕動的穴位。每天按摩2次,每次按摩持續3min。3)蘿卜在中藥里叫萊菔,白蘿卜具有下氣、消食、利尿通便的功效。術后6 h讓產婦飲用適量的白蘿卜水,促進其排氣。白蘿卜水的制備方法:將500 g切片的白蘿卜加入到1000ml的清水中煮熟。讓產婦每4 h飲用200~300ml的白蘿卜水。禁止產婦食用牛奶、豆制品及甜食等易產氣的食物。4)術后24 h為產婦拔除導尿管。同時為產婦使用20ml的開塞露。讓產婦用溫水泡腳。具體的方法是:讓產婦取仰臥位,雙腳搭在床下,浸泡在溫水中。水溫為39~42℃,水量以沒過產婦的腳面為宜。浸泡10~15min后,將產婦的雙腳擦干,并注意為其保暖。
記錄兩組產婦術畢至排氣的時間、術畢至排便的時間。統計兩組產婦并發癥(腸粘連、腸梗阻、切口紅腫)及腹脹的發生情況。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B組產婦術畢至排氣的時間及術畢至排便的時間均短于A組產婦(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術畢至排氣的時間及術畢至排便的時間(h,±s)

表1 兩組產婦術畢至排氣的時間及術畢至排便的時間(h,±s)
組別 術畢至排氣的時間 術畢至排便的時間A 組(n=44) 7.32±2.56 32.15±16.37 B 組(n=44) 4.51±1.52 20.13±10.27 t值 6.2606 4.1259 P值 0.0000 0.0001
B組產婦并發癥的發生率及腹脹的發生率均低于A組產婦(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并發癥及腹脹的發生情況
趙麗花[3]的研究結果顯示,導致產婦在剖宮產術后發生腹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產婦在術前攝入過多的高蛋白食物,增加了其胃容量。2)術中產婦為減輕疼痛而頻繁地屏氣,使其胃內積氣過多。3)麻醉導致產婦的腸管發生暫時性麻痹,使大量的氣體在其腹腔內部積聚。4)術后產婦因要緩解切口疼痛而吞入大量的空氣。5)產婦術后未盡早下床進行活動,導致其腸蠕動的速度減慢,術畢至其肛門排氣的時間被延長。6)手術操作刺激了產婦的腸管,導致其腸蠕動速度變慢。7)產婦存在抑郁、焦慮、煩躁等不良的情緒。這些不良的情緒可使產婦發生交感神經興奮的情況,進而減弱其腸蠕動的速度,并刺激其胃部分泌過多的胃酸,使胃氣增多。對進行剖宮產的產婦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是預防其術后腹脹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對B組產婦進行中西醫結合護理,盡可能地消除了導致其發生腹脹的危險因素,并有效地促進其腸蠕動,減輕其痛苦。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中西醫結合護理的B組產婦,其術畢至排氣的時間及術畢至排便的時間均短于僅接受西醫常規護理的A組產婦,其并發癥的發生率及腹脹的發生率均低于A組產婦。這與趙詠梅等[4]研究的結果相類似。
綜上所述,對進行剖宮產的產婦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可促進其排氣和排便,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有效地預防其發生腹脹。
[1]韓玲.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方法促進剖腹產術后康復的臨床研究[J].醫學信息,2015,23(34):114.
[2]劉曉君.剖腹產術后腹脹因素分析及護理效果探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7):280.
[3]趙麗花.剖腹產術后腹脹中西醫結合護理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21):2574-2576.
[4]趙詠梅,董慶平.剖腹產術后康復受中西醫結合護理的影響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8):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