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倪傳婧出生于廣東,5歲的時候,曾在深圳學習畫畫。倪傳婧至今記得,那位女老師的教學模式非常先進,她提倡小孩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尋找自己的聲音”。這跟當時很多強調技巧、抓臨摹素描的教法很不一樣。
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倪傳婧非常喜歡和享受畫畫,因為不是為了完成任務,或者討好他人去做這件事情,所以,小學美術課的作業總是女孩最期待的。10歲那年,她隨父母移居香港。
倪傳婧喜歡畫畫以及用視覺來說故事,所以插畫成為了自然的選擇。在中學里,同學們覺得只有做醫生、律師、銀行家才能掙大錢,從事這些職業才算出人頭地,畢竟香港是金融和法律人才遍布的地方。
高中會考時,成績優異的她鼓足勇氣跟媽媽談心:“我想學插畫!”還好,向來開明的母親只是吃驚了一下,然后問了一個問題:“這樣的職業很可能沒飯吃的,你有心理準備嗎?”當時的倪傳婧年少輕狂,回答:“哪有那么苦?”
1999年高中畢業后,沒經過正統藝術教育的倪傳婧,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世界一流藝術院校———號稱“藝術哈佛”的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剛進大學的時候,18歲的倪傳婧并不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于是選擇了平面設計專業。可是,她的生活漸漸被疑問給占據了。“我畫得夠專業么?”“同學們都好厲害,我畢業該怎么辦?”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她終于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還是畫插畫。
就像千里馬最終會被伯樂賞識一樣,導師克里斯·巴自利發現了這位中國女孩的才華。當倪傳婧因為學校成績、比賽而分心,試圖“畫得更專業”時,導師卻意外地問她對于繪畫的熱忱源自何處?他告訴倪傳婧,“風格只是一個人繪畫的習慣,每個人天生就有自己的特色風格,每個人天生就是獨一無二的。”這使倪傳婧意識到,要發掘自身獨特的“聲音”。
由于倪傳婧家境一般,紐約物價又高得驚人,她很快就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于是她便在大學里想法賺“外快”生存。恩師幫她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原來,他的太太秀珍當時是《主辦者》雜志的創意總監,也是業內非常有名的媒體人,克里斯·巴自利經常把自己學生的作品推薦給妻子,而她正好看中了倪傳婧的插畫。
于是,倪傳婧就得到了一個寶貴的實踐機會,為秀珍主編的雜志創作插畫。大學畢業的時候,她已經發表了10多幅作品。
由于是國際生,畢業一年內不能將學生簽證變成工卡,倪傳婧就必須離開美國。其實即便手里握著這么多優秀的作品,找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剛畢業,倪傳婧就馬上搬到紐約求職,厚著臉皮給《紐約時報》的編輯發郵件。那時的她,只能租著遠郊布魯克林黑人區的房子、吃著便宜的飯菜,省下錢把自己的作品印成明信片發出去。
那一年,她印了600張圣誕卡,每張卡背后都親手寫上自我介紹和作品的網頁。郵票很貴,在美國國內是38美分,如果要寄到加拿大,就得98美分。正是這份執著,讓倪傳婧遇上了《紐約時報》的美編,也打開了發表作品的道路。從此,她的插畫作品開始進入主流視野。
在羅德島設計學院學習的時候,倪傳婧看到很多來自中國的學生,他們的技巧性特別強,石膏素描都特別棒,但插畫作品卻毫無個性,顯得非常平庸。但是,美國學生就很注重個人想象力的發揮。她覺得,“想象力應該更重要,技巧性的活兒可以由電腦代替,但藝術不是工廠出藍圖,必須通過想象產生。”

翻開倪傳婧畫的插畫,一股濃郁的中國風撲面而來。純黑的底色中,多少濃淡相間的棕色菊花開得正艷,半空中,一只暗紅色的蝴蝶飛過,卻被籠罩在一片如珍珠般的蜘蛛網中,而這張網,明暗間,湊成了一個骷髏頭……這是倪傳婧一張叫《繭》的插圖,為祭奠偶像麥昆而作。
倪傳婧很喜歡亞歷山大·麥昆(英國時尚教父,于2010年2月11日自殺身亡),喜歡他每個設計背后的故事,喜歡他以犀利的裁剪賦予女性以魅力。如果黑色、骷髏頭在西方代表死亡,那么,畫中精致的菊花、蝴蝶卻蘊含著更深的中國味道———人淡如菊、化繭成蝶。
從2010年到2013年,倪傳婧的作品連續入選《紐約時報》年度最值得關注的文章插畫。2014年1月中旬,倪傳婧的名字赫然登上美國《福布斯》雜志每年評選的藝術與時尚類“30 Under 30”名人榜,而且是榜單中最年輕的得主之一。當選者不僅代表這一代人的創業精神、創意和智慧水平,更具備令人驚艷、富有魅力且熱衷勤奮等特質。這次入選的30名藝術潮人中,13位是視覺藝術家,其余的則為時尚設計師、圖形設計師、時尚博主等等。
倪傳婧事后才知道,自己是由母校羅德島設計學院提名的,在入圍之前她一無所知,所以能獲此殊榮她非常意外。“你知道嗎?也就是從這時起我媽才真的放下心了,過去她真的怕我在紐約沒飯吃!”在和導師克里斯·巴自利談起此事時,倪傳婧開心地笑了。
這位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美女,一下子就引起了美國眾多媒體關注。色彩斑斕的作品,為她贏得了《紐約客》《紐約時報》《連線》雜志、麥當勞等一系列重要客戶。
2016年,蘋果為擴大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決定請深諳西方繪畫技法的華人青年藝術家來繪制春節年畫。10月,應蘋果公司之邀,倪傳婧為雞年的到來創作新作品。
這次為蘋果公司創作年畫,倪傳婧前后花了兩個多月時間,主要考慮的角度有三個:第一是傳統的中國新年元素,第二是現代的趣味,第三是與蘋果品牌的關系。傳統的中國新年元素當然有2017雞年的公雞、熱鬧的場面以及喜慶的暖色調。
除了歡樂和祝福,倪傳婧還希望這次的作品能給歷史悠久的年畫帶來新氣象,能在以往的年畫中鶴立雞群,于是加入了富現代感的趣味。這主要體現在這幅年畫的故事上:一群打扮成公雞的小樂團成員在城市的屋頂上穿梭演奏,還引來兩只大公雞跟它們共同起舞。在用色上除了傳統的金色和紅色,也加入了更多現代感強烈的色彩。最后因為這是為蘋果公司創作的,蘋果品牌里的音樂元素也不能少,這體現在樂器般的城市大樓設計上。
倪傳婧這次的創作是使用的蘋果產品,所以整個過程是全電子化的。這樣的模式也重新定義了“工作室”的概念。在這個項目進行的兩個多月中,倪傳婧身在洛杉磯、紐約、香港以及奧地利,但只要帶著她的電子創作工具,任何地方都可以搖身一變為工作室,包括在飛機和火車上。
幾年來,倪傳婧幾乎拿到了插畫這個領域在美國可以拿到的所有大獎。靠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鮮明的中國元素,她殺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