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這段時間朋朋哥哥忙瘋了!
2017年3月至10月,大英博物館攜帶100件珍貴文物來到中國,分別在北京、上海兩地展出。朋朋哥哥作為博物館公共教育推廣人,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為青少年義務(wù)講解14年,寫過《宮城:寫給孩子們的紫禁城》《博物館里的中國:發(fā)現(xiàn)絕妙器皿》等圖書的資深專業(yè)人士,要為家長和孩子們準備若干參展攻略,寫文章、做PPT、微信語音講座,還有現(xiàn)場的講解工作。雖然忙,但朋朋哥哥愿意帶著他的團隊,更好地推廣博物館公共教育,服務(wù)到更多人,尤其是沒有機會到現(xiàn)場去看展覽的外地孩子們!
朋朋哥哥原名叫張鵬,是在做了國家博物館義務(wù)講解員之后才改的這個名字,為的是讓孩子們感覺親切、好叫。誰能料到,這個名字今天竟會那么響亮,他也把一份原本只是周末時間的社會實踐工作做成了專業(yè)!
朋朋哥哥今年34歲,從小喜歡的是歷史和文學(xué),但是上高中時他立志要當一名法官,因此發(fā)奮圖強考上了自己理想中的學(xué)府———中國政法大學(xué)。
來到首都北京上學(xué)后,他對北京濃厚的文化氛圍,尤其是各種類型的博物館充滿了興趣。2003年春天的一個下午,他在參觀國家博物館《珍藏特展》展廳時,被一位大姐細致生動的講解所吸引。跟這位大姐一交流,得知她是博物館的一名志愿者,隨即也知道了那天恰好是國家博物館志愿者招募面試的最后一天。懷著緊張的心情,朋朋哥哥推開了招募辦公室的門。

國博志愿者并不好考,分為筆試和面試兩部分,既考查應(yīng)聘者有沒有相關(guān)的知識積累,也要看應(yīng)征者是否有充足的時間去勝任這份工作。朋朋哥哥參加的那次招募,國博一共收到1000份簡歷,工作人員篩選出了100份,其中有90人參加考試,層層選拔后,最終可以上崗的僅20人。最終,朋朋哥哥被錄取了。接到電話通知他可以當志愿者的那一刻,他簡直樂暈了。
大學(xué)四年,幾乎每個周末朋朋哥哥都往返在博物館和學(xué)校之間。中國政法大學(xué)位于昌平區(qū),從學(xué)校到博物館,來回的路程需要4個多小時,朋朋哥哥沒有因為路遠而動搖過。他先在昌平坐公交車345路進入市區(qū),然后換乘5路在天安門西站下車。每次下車后橫穿天安門廣場去往國博的路上,他總?cè)滩蛔∫宦沸∨苓^去。
朋朋哥哥每次的講解大約是4小時,但為了這4小時,他往往需要準備10個小時的講解內(nèi)容,還要因人施講。如果發(fā)現(xiàn)觀眾中老年人比較多,他會放慢語速,增加一些貼近老年人的話題。比如講到乾隆的書法時,他會順帶介紹乾隆作為“十全老人”的長壽秘訣。如果發(fā)現(xiàn)是“80后”的年輕人居多,他就會通過他們歷史課本中學(xué)過的知識來引導(dǎo)。
他還摸索出一套適合孩子的講解方式。比如,給孩子們講青銅器時,他會讓小觀眾們分別扮演周天子、諸侯王、卿大夫,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們體會不同器物的象征意義。這樣一場講解下來,他的身后總會跟上比開始講解時多得多的人。
從2003年至今,14年過去了,外人很難想象有人會把一份無償?shù)墓ぷ鲌猿肿鱿聛恚谂笈蟾绺缈磥韰s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他覺得,就像有人喜歡周末去看電影,有人喜歡周末去逛街,他享受的是在各種文物間穿梭,并滔滔不絕地把它們介紹給大家的感覺。他覺得,志愿精神不僅僅是做一次好事,而是一種融入生活的態(tài)度,一種生活方式。

大學(xué)畢業(yè)后,朋朋哥哥完全有機會進入家鄉(xiāng)政法系統(tǒng)工作,但是因為舍不得國博那些古老的“瓶瓶罐罐”,他選擇留在了北京。2014年,他從國企辭職出來,創(chuàng)辦了憶空間體驗閱讀館,專職博物館公共教育。
博物館是什么?博物館的英文museum,是指古羅馬希臘神話中的繆斯女神,即阿波羅身邊掌管藝術(shù)的女神。博物館就是以她們的名字命名,珍藏人類美好的地方。
至于為什么要去博物館?朋朋哥哥一直覺得今天的孩子被束縛得太多,尤其是被書本束縛著。在博物館里,可以把抽象概念具體化。比如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大多是禮器,國家大事在于祀與戎。通過看兵器、酒具,可以了解那個時候戰(zhàn)爭和祭祀的背景。這樣,孩子們讀到《詩經(jīng)》中涉及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時,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了。
朋朋哥哥不僅在博物館為孩子們做講解,還為家長如何帶領(lǐng)孩子逛博物館做培訓(xùn)。父母們常常煩惱,一方面自己對博物館本身不了解,包括其中的藏品、展覽等;一方面對孩子接受博物館知識的能力和水平不了解,不知道怎樣才算把博物館的價值有效地傳遞給孩子,通常他們會以為盡可能地把館里的文物都看了,方方面面的介紹全部聽完,才算不白來。
朋朋哥哥向家長們展示了如何才算是一次完整的參觀過程。首都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叫元青花鳳首扁壺。他帶領(lǐng)著孩子們觀察:它的口比較小,鳳凰的翅膀是張開的,頭和尾巴是立體的,上面還有很多花。這花什么樣子,如何描述?有的線條粗,有的線條細,為什么?再看鳳凰的嘴是扁的,朋朋哥哥就問孩子們:“我們見過很多裝水的壺,這個為什么要做成扁的呢?”他讓孩子們思考:可能是為了更省料還是什么?
最后他帶著孩子和家長們一起思考:有沒有可能這件文物是元代的?因為在馬背上的那些少數(shù)民族,他們可能會把喝水的器具盡可能地做成扁的,這樣貼放在馬背上,水不容易灑出來。后來,人們就把這種壺演化成了一種裝飾品、觀賞器。有沒有這樣的可能?孩子們會有更多的答案。
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給孩子講述文物的過程,重點是讓孩子學(xué)會在博物館里面觀察、發(fā)現(xiàn)和思考,而不是簡簡單單地記住展示牌上的信息。朋朋哥哥覺得,培養(yǎng)博物館參觀的習(xí)慣和傳統(tǒng)永遠排在第一位,知識排在第二位。
朋朋哥哥在給孩子們做講解的時候,常常是雙膝跪,跪麻了站起來活動一下,再接著跪下去繼續(xù)為孩子們講解,他的解釋是:“這樣我能跟他們目光平視,能看到他們,才能更好地交流。”
為了讓更多的小朋友能夠通過自己的講述喜歡上歷史文化、喜歡上博物館,朋朋哥哥帶著不同的課程,走進了北京以及外地的很多小學(xué),為孩子們講述中國歷史文化,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同時,他還為孩子們寫連載文章、寫書,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開設(shè)網(wǎng)絡(luò)公開課等,為的是讓更多社會公眾,尤其是其他城市和農(nóng)村的小朋友們有機會感受博物館的魅力。
受朋朋哥哥的影響,很多聽過朋朋哥哥講解的小朋友都報名成為博物館小志愿講解員,用孩子的視角為同齡人講述他們眼中的故事。
朋朋哥哥30歲生日那天,恰好是暑期的特別公開課。下課后,朋朋哥哥完全沒有準備,卻發(fā)現(xiàn)一百多名小朋友在生日歌的伴奏下,捧來一條十米長的橫幅,上面是一個個五顏六色、或大或小的手印,還有一句句用稚嫩的筆跡寫下的生日祝福。那一刻,朋朋哥哥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淚水沒有委屈,沒有辛酸,有的只是滿滿的幸福———朋朋哥哥認為,這是他收到的這輩子最珍貴的一份禮物。
不論工作再忙,事情再多,在展廳內(nèi)為觀眾們講解始終是朋朋哥哥最快樂的時光。一天,一位小朋友拉著朋朋哥哥的手,問他:“朋朋哥哥,等你老了還會在博物館講解嗎?”朋朋哥哥說:“朋朋哥哥如果能活到80歲,還可以再講50年,朋朋哥哥一定要講滿60年,講滿一個甲子。”
每一次講解結(jié)束,朋朋哥哥都會說這樣一段話:“博物館不是旅游景點,而是我們終身學(xué)習(xí)的場所。這里收集著人類的記憶,這里珍藏著民族的靈魂,這里抵御著歲月的剝蝕,這里記錄著時代的變遷。我們一個人因為有了自己的記憶,當你老去回憶起來人生會很精彩;一個國家擁有自己的記憶,這個國家才更顯厚重;一個民族因為有了自己的記憶,這個民族才能夠得以延續(xù)下去。所以,請大家?guī)е鴮κ湃ビ洃浀淖鸪绺凶哌M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