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杰
(秦皇島市骨科醫院, 河北 秦皇島 066001)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醫學領域中。相關的研究資料顯示,為行骨折內固定物取出術的患者提前建立病案數據庫,可有效縮短其手術的時間,減少其C型臂X光機的使用次數,提高手術的效果[1-2]。為了驗證這一結果的有效性,筆者為近2年在秦皇島市骨科醫院進行骨折內固定物取出術的部分患者提前建立了病案數據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此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近2年在秦皇島市骨科醫院進行骨折內固定物取出術的8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8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患者。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平均年齡為(41.35±10.64)歲;其平均病程為(13.8±1.8)月。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平均年齡為(42.07±11.45)歲;其平均病程為(12.4±3.2)月。對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曾采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下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進行治療。2)在進行手術治療后的12~18個月,其骨折部位達到骨性愈合標準。3)由同一個手術醫師為其實施骨折內固定物取出術和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為觀察組患者建立病案數據庫 具體的方法是:1)在肱骨干骨折患者首次入院進行治療時,采用Visual Fox Pro 9.0開發環境為患者創建病案數據庫,該數據庫可在Windows 7和Windows XP等多種電腦操作系統上運行,并與Office辦公軟件、Adobe Photoshop、ACDSEE等瀏覽優化工具相兼容。該病案數據庫內關于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病歷號、姓名、年齡、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既往病史、經管醫師、手術醫師、手術的時間、使用內固定物的相關信息、行內固定術后進行相關影像檢查的資料、行取出術前進行相關影像復查的資料、首次入院的時間、入院診斷、末次出院的時間以及出院診斷等信息。2)在進行手術前,由手術醫師、放射科醫師和巡回護士組成數據庫信息小組。由手術醫師任組長,放射科醫師和巡回護士任組員。組長通過閱讀病案數據庫里的患者信息,為患者準備合適的取出器械。然后再將病案數據庫里的患者信息傳達給組員,使其在參與手術前就能清楚地掌握與患者相關的手術資料(主要包括患者在接受骨折內固定手術治療時使用的鋼板型號以及鋼板被折彎的弧度等)。3)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手術醫師要向放射科醫師和巡回護士陳述為患者確定為標志物的螺釘與鋼板螺釘孔的間距及其與在鋼板外進行單獨固定螺釘的關系等相關情況。然后,在C型臂X光機的定位下,根據患者體內螺釘的位置及長度取原手術切口,逐層進入取出內固定物。4)手術結束后,由巡回護士對取出的內固定物進行拍照,并將照片信息上傳到數據庫內。5)由放射科醫師負責將患者在行內固定術后到取出術前拍攝的正側位X光片、中立位X光片等影像資料上傳到數據庫內,以便為日后查詢、診斷提供參考依據。
1.2.2 不為對照組患者建立病案數據庫 具體的方法是:1)在肱骨干骨折患者首次入院進行治療時,不為其建立病案數據庫。2)在進行手術前,手術醫師僅查閱由患者提供的部分原始病歷信息。然后,按照常規的手術流程,為患者準備取出器械。3)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手術醫師需借助C型臂X光機對患者體內螺釘的位置及方向進行定位,然后根據內固定物的大概位置及長度取原手術切口,并逐層進入取出內固定物。
觀察并記錄組兩組患者內固定物成功顯露的時間、發生斷釘的比率、發生螺釘脫扣的比率、每個螺釘取出的時間以及術中使用C型臂X光機的次數等指標。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內固定物成功顯露的平均時間、發生斷釘的比率、發生螺釘脫扣的比率、各螺釘取出的平均時間和術中使用C型臂X光機的次數分別為:(4.37±1.22)min、17.50%、15.00%、(2.46±0.22)min和 3次。 對 照 組 患者內固定物成功顯露的平均時間、發生斷釘的比率、發生螺釘脫扣的比率、各螺釘取出的平均時間和術中使用C型臂X光機的次數分別為:(8.64±5.27)min、62.50%、60.00%、(6.58±1.57)min和7次。觀察組患者內固定物成功顯露的時間和各螺釘取出的平均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其發生斷釘的比率、發生螺釘脫扣的比率和術中使用C型臂X光機的次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內固定物成功顯露的時間、發生斷釘的比率、發生螺釘脫扣的比率、各螺釘取出的平均時間和術中使用C型臂X光機次數的比較
肱骨骨折內固定物取出術是骨科常見的手術類型。在該項手術中,手術醫師需將置入患者體內的鋼板取出,而鋼板的形狀是根據人體的生理弧度彎曲設計,在術中要根據患者的解剖結構進行折彎,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手術醫師在實施手術的過程中出現取出困難等情況[3]。因此,當發生取出困難的情況時,手術醫師就會多次借助C型臂X光機對患者體內螺釘的位置及方向進行定位,但該操作除了會延長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之外,還極易破壞患者的骨質[4]。所以,為行肱骨骨折內固定物取出術的患者探究一種適宜的取出方法,以便減少其術中透視的次數,縮短其手術的時間,提高其手術的效果已成為骨科臨床上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內固定物成功顯露的時間和各螺釘取出的平均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其發生斷釘的比率、發生螺釘脫扣的比率以及術中使用C型臂X光機的次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為行肱骨骨折內固定物取出術的患者提前建立病案數據庫,可有效縮短其手術的時間,減少其使用C型臂X光機的次數,降低其發生斷釘的比率及發生螺釘脫扣的比率。
[1]王國壽,周正茂,陳淼儉,等.下腰椎退行性病變手術治療臨床數據庫構建探討[J].當代醫學, 2012(33):13-14.
[2]張林林,邱勇,毛賽虎.脊柱外科手術患者臨床數據庫系統應用體會[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 2015, 26(3):42-43.
[3]Parsch KD. Modern trend in internal fixation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children:a critical review[J].J Pediatr Orthop B 1997,6(2):117~25.
[4]徐衛東,吳岳嵩,陳長青.股骨交鎖髓內釘閉合固定股骨粗隆下骨折[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1999,9(4):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