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榮
(羅平縣中醫(yī)醫(yī)院,云南 羅平 6558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骨科常見的多發(fā)病。此病患者可出現(xiàn)腰腿疼痛及馬尾神經痛的癥狀。采用手術療法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手段。據(jù)相關的報道指出,患者在接受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后,其接受再次腰椎手術的幾率為5%~11%[1]。為此,筆者對近年來在我院接受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腰椎再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其手術療效及相關的影響因素。現(xiàn)報告如下。
擇取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腰椎再手術的49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初次檢查均被確診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且其因術后臨床癥狀緩解不明顯、其病情再次復發(fā)或加重而再次入院。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齡為28~72歲,平均年齡為(48.4±11.7)歲。其中,病程<1年的患者有28例,病程>1年的患者有21例;未合并神經損傷的患者有33例,合并神經損傷的患者有16例。他們中有38例患者曾接受過椎板間開窗椎間盤切除術,有8例患者曾接受過減壓固定融合術,有3例患者曾接受過微創(chuàng)手術。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具有如下手術指征:(1)腰腿部劇烈疼痛。(2)經保守治療6周后,其臨床癥狀無明顯緩解。(3)其臨床體征和影像學表現(xiàn)均顯示其存在神經根受壓迫的癥狀。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是:有心腦血管疾病、嚴重的糖尿病、嚴重的肥大性脊柱炎及手術耐受性較差。
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全麻插管,讓其取俯臥位。沿初次手術的切口切開其皮膚,分離其雙側的椎旁肌,暴露其病變的腰椎節(jié)段及椎板。對于腰椎間盤突出復發(fā)、發(fā)生其他新發(fā)節(jié)段病變、初次手術未徹底進行減壓的患者,術中可使用C型臂X線機對其患部進行定位,經其病變節(jié)段為其置入椎弓根釘。先在患者的鄰近病變節(jié)段取出其初次手術時放置的連接棒,再于其鄰近病變節(jié)段處置入椎弓根釘,切除其部分椎板及關節(jié)突內壁,顯露其椎間隙[2]。輕柔地撥開其神經根及硬膜,切除其椎間盤突出部分,松解其神經根。在椎弓根釘處使用連接棒進行連接和固定[3]。患者若需要接受椎體間植骨融合手術,應徹底對其椎間盤和軟骨板組織進行處理,并使用椎間融合器將松質骨植入其椎體間。在手術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負壓引流。術后為患者使用抗生素進行2天的治療。在手術結束 2d 后,對患者進行雙下肢直腿抬高訓練。術后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鍛煉,囑其在術后3 個月內避免負重。
在術后1個月對這49例患者均進行電話隨訪。(1)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優(yōu):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且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未受到影響。良:其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可以正常生活及進行部分輕微的勞動。差:其臨床癥狀未明顯改善或在加重,且其生活無法自理,不能正常工作。治療總有效率=(優(yōu)例數(shù)+良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影響因素:對不同病程患者中治療結果為有效的患者例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對是否合并神經損傷患者中治療結果為有效的患者例數(shù)進行統(tǒng)計。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電話隨訪,在這49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的臨床療效為優(yōu),有16例患者的臨床療效為良,有9人的臨床療效為差,其治療總有效率為81.6%。其中,病程<1年的患者中治療結果為有效者所占的比率明顯高于病程>1年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未合并神經損傷的患者中治療結果為有效者所占的比率明顯高于合并神經損傷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患者的病程及其是否合并有神經損傷對其臨床療效的影響分析[n(%)]
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治療中。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初次手術未徹底進行減壓、腰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復發(fā)、鄰近節(jié)段或其他節(jié)段發(fā)生病變等需再次進行手術治療。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這49例患者在接受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后進行腰椎再手術的總有效率為81.6%,其臨床療效良好。但患者的病程較長、合并有神經損傷均可影響其再次手術治療的效果,這與國內文獻報道的結論相符[4]。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與未合有并神經損傷的患者相比,合并有神經損傷的患者在接受再次手術后其臨床療效略差,這是由于患者神經受損后,其神經功能恢復的周期長所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病程越長,其機體就越容易產生炎癥反應,容易形成椎間盤周圍組織水腫及炎癥性瘢痕,壓迫其周圍神經根,加之初次手術形成的瘢痕組織加重了其神經壓迫的癥狀,進而影響其再次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
綜上所述,對行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的患者進行再次腰椎手術的效果較好,但其病程的長短及其是否合并神經損傷是影響其臨床療效的重要因素。
[1]Patel MS,Braybrooke J,Newey M,et al. A conparative study of th e outcomes of primary and revision lumbar discectomy surger y[J].Bone Joint,2013;95-B:90-4.
[2]王江平,李宇衛(wèi).中醫(yī)藥預防及治療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的現(xiàn)狀[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10):1137-1138.
[3]陳國平,洪天祿,李淑葵,等.多裂肌間隙入路手術治療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J].實用骨科雜志,2013,19(4):289-293.
[4]呂海軍. 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腰椎再手術的療效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0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