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剛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云南 昭通 657000)
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腫瘤,其發(fā)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的常見類型,其發(fā)病率約占肺癌發(fā)病率的80%[1]。手術是治療肺癌的有效方法。傳統(tǒng)的開胸肺葉切除術存在創(chuàng)傷較大、患者在術中的出血量較多、術后恢復的速度較慢等缺點[2]。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外科技術的發(fā)展,臨床上用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3]。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通過對近年來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38例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對比用開胸肺葉切除術與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間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38例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將這38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19例/組)。試驗組患者中有男12例、女7例;其年齡在52~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5±1.8)歲;其病變部位為左上肺的有3例,為左下肺的有4例,為右上肺的有5例,為右中肺的有2例,為右下肺的有5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4例、女5例;其年齡在52~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5±1.7)歲;其病變部位為左上肺的有4例,為左下肺的有3例,為右上肺的有6例,為右中肺的有2例,為右下肺的有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對試驗組患者使用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為:使患者取側臥位,對其進行單腔或雙腔氣管插管及靜脈復合麻醉,同時對其進行單肺通氣。在患者腋中線的第7或第8肋間做一條長約1.5cm的切口,經該切口置入胸腔鏡,通過胸腔鏡觀察其胸腔內的情況。在患者腋中線的第4~第5肋間做一條長約8cm的直線切口,作為操作孔。用超聲刀分離、切除患者的肺動脈、肺靜脈及支氣管,取出其肺葉。打開患者的縱膈胸膜,清掃其淋巴結[4]。用支氣管殘端閉合器對患者病灶處的支氣管殘端進行處理,用血管夾對其肺門的血管進行處理。用可吸收縫線為患者縫合切口。對對照組患者使用開胸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為:使患者取側臥位,對其進行單腔或雙腔氣管插管及靜脈復合麻醉,同時對其進行單肺通氣。在患者肩胛骨內側邊緣和棘突連線的中點做一個長約20~25cm的切口(從腋中線開始,到第4胸椎棘突水平處)。用肋骨牽引器將其肋骨牽拉開,然后切除其肺葉,并對其進行淋巴結清掃。為患者縫合切口,并進行加壓包扎。手術結束后,對兩組患者的淋巴結進行標記及病理檢查。
治療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持續(xù)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中淋巴結清掃的數(shù)量、術后72 h內胸腔的引流量及術后平均的住院時間,同時比較其在術后的疼痛程度。將患者在術后的疼痛程度分為4級。其中,0 級:指患者無疼痛感;Ⅰ級:指患者存在可耐受的輕度疼痛;Ⅱ級:指患者存在明顯的疼痛,需服用止痛藥;3 級:指患者存在強烈的疼痛,需服用止痛藥或使用鎮(zhèn)痛泵[4]。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手術持續(xù)的時間較短,其術中的出血量較少,P<0.05。兩組患者術中淋巴結清掃的數(shù)量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持續(xù)時間、術中出血量及淋巴結清掃數(shù)量的對比 ( ±s )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持續(xù)時間、術中出血量及淋巴結清掃數(shù)量的對比 ( ±s )
組別 例數(shù) 手術持續(xù)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中淋巴結清掃數(shù)量(枚)試驗組 19 124.5±22.4 170.6±46.4 10.5±4.7對照組 19 185.5±30.1 285.5±50.7 11.3±5.4 t值 2.138 -2.435 -0.206 P值 0.041 0.033 0.861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術后72 h內胸腔的引流量較少,其術后平均的住院時間較短,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中主觀疼痛程度為0~Ⅰ級患者的數(shù)量較多,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72 h內胸腔引流量、疼痛程度及平均住院時間的對比
非小細胞肺癌具有致死率高、治療難度大、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等特點。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出現(xiàn)胸部脹痛、痰血、低熱及咳嗽等癥狀[5]。目前,臨床上一般采用手術的方法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治療,包括使用開胸肺葉切除術及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等。進行開胸肺葉切除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且其在術中的出血量較多,術后恢復的速度較慢。而且,有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該手術的患者在術后可出現(xiàn)肩部僵硬及上肢上舉困難等后遺癥[6],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在本次研究中,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對該院收治的對照組患者使用開胸肺葉切除術進行了治療,對試驗組患者使用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進行了治療。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手術持續(xù)的時間及術后平均的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其術中的出血量及術后72 h內胸腔的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試驗組患者中主觀疼痛程度為0~Ⅰ級患者的數(shù)量多于對照組患者,P<0.05。由此可見,用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具有創(chuàng)傷小、患者在術中的出血量少、在術后的疼痛程度輕及恢復速度快等優(yōu)點。
[1]王文才,火旭東,王進,等.胸腔鏡與傳統(tǒng)開胸手術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比較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11):2062-2064.
[2]李健,譚慶偉,顧春東,等.胸腔鏡下和傳統(tǒng)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Meta分析[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3,5(3):145-150.
[3]徐月亮,王孝彬,韓勇.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經電視胸腔鏡和開胸手術治療療效的Meta分析[J]. 腫瘤學雜志,2016,22(7):583-588.
[4]徐峰.比較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17):193-194.
[5]王金龍,宋瓊.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對機體創(chuàng)傷的比較[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3,40(9):595-598.
[6]王惠.全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對比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2(15):301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