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顧志貞
(江蘇省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外一科, 江蘇 蘇州 215101)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臨床上治療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等疾病的一種微創手術,該術式具有創傷小、效果好等優點。過去,臨床上對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多實施常規護理,但該護理模式并不能有效降低患者在術后發生腹部疼痛、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幾率[1]。為此,江蘇省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對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其外一科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部分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并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近幾年在江蘇省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外一科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91例患者。將這91例患者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n=45)和預見性護理組(n=46)。在常規護理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31例。他們的年齡在19歲~80歲之間。在預見性護理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1例。他們的年齡在18歲~79歲之間。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為N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 進行常規護理的具體方法是:1)根據手術流程為患者進行常規術前準備。2)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配合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做好手術配合工作。3)手術結束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待患者度過手術危險期后,指導其合理地安排飲食。
1.2.2 為F組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 進行預見性護理的具體方法是:1)進行術前預見性護理。⑴成立預見性護理領導小組。由護士長任組長,由責任護士任組員。護士長提前對護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和技巧。⑵進行預見性風險評估。遵照醫囑協助患者完成凝血功能檢測、血常規檢測、尿常規檢測、肝腎功能檢測等各項檢測,然后根據檢測的結果對患者在術中或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風險評估。⑶進行預見性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大量的調查資料顯示,因擔心手術效果不佳,絕大部分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都會在手術前出現心情低落、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的情緒會嚴重影響其手術的效果,增加其術后發生并發癥的幾率。因此,在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此類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其進行治療的方法、效果及安全性,讓其做到心中有數和保持情緒穩定。⑷進行控制并發癥的護理。大量的臨床資料顯示,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在術前若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就會對其手術的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對于此類患者,護理人員應遵照醫囑在術前、術后對其進行降壓或降糖治療。2)進行術后預見性護理。⑴手術結束后,依據患者在術中的具體情況,對其可能發生并發癥的風險進行評估,然后根據對患者進行評估的結果,為其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性護理。⑵在手術結束后早期,護理人員可采用熱敷、艾灸和局部按摩等方法為患者進行預防術后疼痛的護理。⑶對于出現呼吸困難的患者,護理人員可對其進行心電監護和低流量吸氧治療,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血壓和腹部引流等情況,以預防其發生腹腔出血的情況。⑷對于存在排尿異常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為其進行腹部按摩或讓其聽流水聲,以促進其排尿,從而預防其發生尿潴留等情況。⑸對于情緒躁動不安的患者,護理人員需提前為其采取約束措施,并安排專人對其進行看護,以預防其發生墜床事件[2]。⑹密切觀察患者的手術切口是否存在滲液或滲血的現象,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對其進行相應處理,以降低其發生切口感染等術后并發癥的幾率。
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機體疼痛的評分、術畢至肛門首次排氣的時間以及住院的時間等情況。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結束后,F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N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比較 [n(%)]
手術結束后,在F組的46例患者中,發生肩部酸痛的患者有1例,發生腹痛的患者有1例,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35%。在N組的45例患者中,發生肩部酸痛的患者有3例,發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有4例,發生腹痛的患者有3例,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2.22%。F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N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n(%)]
F組患者的機體疼痛評分、術畢至肛門首次排氣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分別為(2.32±0.13)分、(1.21±0.34)d和(5.59±21.24)d。N組患者的機體疼痛評分、術畢至肛門首次排氣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分別為(4.21±0.82)分、(3.25±1.13)d和(8.42±2.1)d。F組患者的機體疼痛評分明顯低于N組患者(P<0.05),其術畢至肛門首次排氣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均明顯短于N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機體疼痛評分、術畢至肛門首次排氣的時間和住院時間的比較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一項微創手術,該術式雖然創傷比較小,但因術中需要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和建立氣腹,故極易增加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的風險。因此,臨床上積極探討對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進行有效護理的方法對預防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3-4]。
預見性護理是一種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模式,是指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系統、科學、合理的分析,然后根據其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和并發癥對其實施的護理干預[4-5]。該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術后并發癥的認知,改善其心理狀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從而達到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加速其術后康復的目的[5-6]。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F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N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機體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N組患者,其術畢至肛門首次排氣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均明顯短于N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可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輕其痛苦,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吳曼麗.腹腔鏡下保膽取石術的圍手術期的護理[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2):607-608.
[2]高永平,劉進鴿,喬娜,等.腹腔鏡、膽道鏡保膽取石術的護理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3):233,236.
[3]陳靖玲,王丹.20例全麻下腹腔鏡保膽取石術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7):2099-2100.
[4]何君,羅艷麗.電子腹腔鏡下手術治療膽囊結石的系統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96-98,104
[5]莊桂英,方育紅,高靖,等.腹腔鏡結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的護理[J].中國醫療前沿(上半月),2010,05(11):77-77.
[6]高景麗,丁曉平,艾德艷,等.快速康復理念在腹腔鏡膽囊切除病人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普外科電子雜志,2016,4(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