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雨涵
其實從我個人的觀點看,現代人為了繼承傳統的表達方式,或者說感受古代的情懷,是可以嘗試著去寫古文的。但是看過一些當今的人所寫的古文,總覺得缺少了真正的古代的意蘊。 首先,古人寫出一些作品,是因為他們生活在某個環境中,然后根據現實生活發表思想和感悟。比如古代的文人被貶官,古代的女子站在庭院中賞花。他們不會為了寫某個作品而刻意去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在政治上失意的人,也通常不會為了寫一首詩而刻意去選擇某個地方生活。當然有些文人也有可能為了創作作品而去某個地方體驗生活,但他們不是對現代人所定義的“古典生活”的模仿,他們本來就是古人。而現在我們站在今人的角度來看,我們所說的古典是對整個奴隸時代和封建時代的概括,大致就是從夏朝到清朝,我們所說的古代人的生活,古代人的表達方式都包含于這一段歷史時期。我們現代的人模仿古人的表達方式通常不是僅僅將古典的某一時期作為模仿對象,而是試圖去模仿整個被稱為古代的這一整個時期的模仿。既然是模仿,那么也就是說自己其實并不是這個時期的人,沒有經歷過這個時期的生活,我們會用自己的想象以及根據部分古代的作品去模仿古人的創作,但是我們所能用的物象大多數都是現代時期的產物。就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有人要為自己的校園作賦,那么他可能會摻雜一些現代人用的詞匯,比如‘學生“、老師”、“高樓”。或許‘學生“和老師”可以用古時候的方式去稱呼,但是現代的建筑外形和選材本來就和古典時期的不一樣,所以如果用古文去形容現代化的建筑就會使創作變味。 再比如說現在的部分人會用古文寫情書。古人的愛情觀本來就和今天的人大有不同,特別是傳統觀念上認為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女人就只能在一段時期只擁有一個丈夫,并且二嫁的人是會受到別人的冷眼的。還有就是古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現代的人總的來說婚姻是自由的,而且男女在結婚了之后都只能擁有對方一個,所以就算將所有的現代詞匯都換成古人用的,現代人寫的情書也能夠辨識出許多現代的痕跡。還有就是現代人寫的情書大多數都會模仿古人的淺唱低吟的那一種風格,因為現代的環境和風景能夠在一些細小的方面模仿古人,卻不能夠在宏觀的程度上模仿古人,現代我們總的來說是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中,而古時候很多時候都是在打仗,生活時常會遭遇流離的危險,現代人體會不到那種生存環境下愛情要遭受的考驗,所以現在大多數用古文寫的情書都不會寫出那種豪邁瀟灑的愛情來。 現代的人也會經歷升遷和貶官,也會為了愛情付出生命,但即便是這樣的人也和古人是大有不同的。現代為愛情付出生命的人其實有很多是有強烈的都市化的情結的,往往都是在人生根本就沒有遭到絕境那一步的時候,因為自己的脆弱去選擇了死亡,跟古人很多無力反抗封建禮教而選擇死亡是不一樣的。而且更多的人并沒有經歷過這么多動蕩和具有強烈戲劇化的事情,就更體會不到古時候的意境了。 古人的作品就先拿《鵲橋仙》來舉例吧,“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現代的人普遍都不會承受得了這樣的不在朝朝暮暮的愛情。因為這種不在朝朝暮暮可能不僅是短暫的離開,而有可能是永遠的分離。還比如說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曾經的英雄沒落進而變成一堆黃土這是從古至今都有的事,但是現在中國畢竟總的來講不是兵荒馬亂的時代,沒有那種許多人靠打仗來爭奪江山的畫面。現在的戰爭也比不得從前那樣金戈鐵馬,而是有很多先進的武器。現代的很多武器可能一瞬間就會讓許多生命結束,但那時候總的來講需要奮力的廝殺,古時候的戰爭殘忍的時間更長,現代中國人打仗不會再用冷兵器。所以沒有這樣的時代背景,寫古典的東西不過是一些形式化的東西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現代人寫古文也不用要為了追求多大的成就,寫古文更有利于學好古文,與古人的感受和思想產生碰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