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燚
摘要:闡述測繪和地理國情監測兩者的基本概念、技術體系的構建以及兩者的聯系,研究構建地理國情監測系統的整體設想,然后重點探討關于地理國情監測的主要內容和類型、技術指標以及研究成果形式等。
關鍵詞: 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技術體系;聯系;成果
一、引言
測繪是指在地球以及其他天體系統的研究過程中應用一系列的技術實施其相關數據的收集、處理、分配與顯示的綜合性活動。其研究方向是對地球和其他天體系統的整體各方面的特性以及其綜合動態變化特征進行探究和測量得出結果,其基本項目有天體的形態、大小、重力場以及天體表面的特性,對其相關的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人工建立的各類設施的空間方位與特性進行確定,然后將結果進行描繪的工作,最終呈現出關于天體各細節的地圖,并構建出天體的信息體系[1]。地理國情監測( GOM) 則具體指應用各類新型的測繪技術,將以往相關的測繪成果檔案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和借鑒,然后依據以往成果形成完善的監測計劃,分別實時監測天體的水體、地質形態以及交通特性等,研究各因素的變化情況,構建能夠綜合體現天體中環境、資源以及經濟的特性和變化規律性的信息[2]。
二、構建測繪技術體系
伴隨著人們對于物理、天文與地質科技領域的研究不斷深入化,關于測繪技術的理論體系與技術體系日益完善,其體現為采取多種精確地探查和測量方法、技能以及儀器設備而展開地具有較高效率與便捷性地測繪生產工作; 近年來,關于測繪地理信息的發展進程已經進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與信息化特性的時代; 測繪地理信息的目前所涉及到的實踐應用領域不斷地向外擴張,同時其服務的模式也日益發展和創新,最終形成了具有網絡化特性的地理信息共享方式和地理信息服務體系的社會化特征。而地理國情的監測技術不僅是新形勢下測繪地理信息任務的擴展領域,還是負責測繪地理信息工作人員的服務模式的改革形勢,對于地理國情的監測技術會借助于新型現代化的測繪技術,以地理學的理論知識來描繪與探討在地球表層中的自然環境、生物特性以及人文關系三者的改變情況與特性,并對作為國家物質基石的各組成要素進行統計,得出真實而全面的數據信息,以便于能夠為國家與各個地區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系統規劃與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提供指導。
三、地理國情監測的主要內容
為了有效性推動我國的地理國情監測工作的發展,國家與地方監測管理部門展開關于地理國情監測的試驗點,其包含有四個基礎類別:基本狀況、城鎮化發展、地表覆蓋物以及生態環境的動態情況,可包括19個具體項目,各個類別項目的主要內容見表 1中所示。目前傳統的測繪技術已經形成了較為全面的而且規范化的檢測體系,其所能夠包含成果的描繪、流程、參數、精度以及質控等,因此能夠為地理國情監測提供理論及技術兩方面的依據。
四、地理國情監測的成果
當前我國的地理國情監測領域雖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仍然在不斷的摸索和曲折的發展中。經由各地區的試點工作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本類型與主要內容可進行全面地統計與歸納,總結為表 2 所示。所有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有基礎數據、分析數據以及專題數據三種,三種數據形式的共同特性即為時態性,由此可知,時態型的數據則是未來我國實施地理國情監測系統以及形成信息數據庫的核心之一。
結束語:在實施測繪和地理國情監測的過程中所應用的各類技術以及研究方式沒有差別,但是兩者的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以及基本內容存在差別,其中地理國情監測更具備靈活性、豐富化以及廣泛性。因此,實施地理國情監測技術系統構建的核心目標即應以此為基礎,促使研究成效的表現模式、涉及的項目以及各個決定性的指標趨于體制化與完善化,而成果實現的技術規范以及工程化的標準,并促使地理的國情監測更加具備業務性的特征,最終使得研究成果的形式達到政府、各個行業領域以及人民公眾的基本需求,推動測繪地理信息的建設同時提升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保障和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德明. 監測地理國情 服務科學發展[N]. 人民日報,2011-03-29.
[2]陳衛青. 浙江省地理國情監測試點成果通過驗收[N].中國測繪報,2012-02-03.
[3] 劉銳,陳毓齡. RS 和 GIS 技術在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中的應用[J]. 測繪通報,2011( 5) : 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