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秋琳
摘要:隨著閩南經濟的快速繁榮,地區環境資源顯示發展不平衡趨勢,有必要進一步分析及優化閩南農業流域的環境資源配置以解決閩南農業流域環境資源短缺及分布不平衡的環境現狀。
關鍵詞:閩南農業流域;環境資源配置
環境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是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背景介紹
在自由市場中,通過供求的關系和市場價格的變化,協調各方需求與生產之間的關系,以及與生產相關的各種要素的流動與分配,進而來實現資源之間的有效合理配置。雖然這種市場自由經濟可以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但是對于環境資源,它缺乏自然誘因,極有可能會導致環境資源配置的扭曲。因此,環境資源并不存在所謂現成的市場機制,并且有相當一部分環境資源是沒有價格的,比如大氣。基于此,政府對此進行干預就是必要的。
要構建更為健全的環境資源配置政策,可以從多方面去思考。其一,要有環境資源配置全球化的觀念,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有效的環境資源配置。其二,要有明確的環境產權制度。其三,應該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與合作,給與環保部門更多的權利。其四,要建立相關的制度制約體系以及技術保護體制,對傳統經濟產業進行提升,積極發展綠色循環經濟。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誰排污,誰付費。這樣做的好處是比起“誰污染,誰治理”,有更強的專業性,治理效率較高,也使得社會資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做好環保稅立法工作”是值得關注的一條信息。這正好解決了環境保護政策沒有和經濟、發展政策有效地結合,一部分的清潔生產技術以及環境保護手段的紅利沒有得到釋放的問題。
2.1 閩南農業流域概況
閩南農業流域處于南亞熱帶,主要是指廈漳泉地區,包括九龍江流域地區及閩江流域地區等。雖然閩南農業流域有著優越的氣候條件,但受不穩定的季風氣候影響, 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充足的光熱資源是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但是目前并沒有充分地利用此條件。降雨的時空分布不均,使得這一流域易發生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
閩南農業流域地貌多樣,如平原,丘陵,臺地,盆地等。這樣的地貌特征有利于農業的全面發展。但是,人均耕地面積少,只有0.8畝,這樣的耕地面積低于了全國農業人均的耕地面積(1.5畝)[1],更低于了世界的人均耕地面積(4.7畝)。并且,可以用來耕種的土地資源大部分已經加以利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種植業的發展。
該流域適合多種生物繁衍生息。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給農業、牧業等各業創造了極好的條件,但是事實上,這些條件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合理的利用與開發,而且,各種珍稀的野生動物資源,森林資源,各種經濟魚類資源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導致許多經濟漁業,果林效益很低,生態環境也遭到破壞。
流域內的水力資源較為豐富,但目前利用率較低,還有較大的開發潛力。除了可以考慮對廈門等地的供水外,也可以考慮水力發電站的合理規劃建設。
閩南農業流域有著悠久的歷史,怡人的景色,造就了這一地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就比如廈門市,是全國聞名的旅游城市,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大量的游客涌入廈門,也對廈門的供水、用水、水處理、垃圾處理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2.2閩南農業流域環境問題分析
2.2.1 生態破壞現狀及原因。洪澇災害是這一流域的老問題,由于臺風暴雨、氣候變化以及水土流失使得這一區域洪澇災害頻發。導致水土流失愈加嚴重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是果園、茶園的過度開發,其次,是礦山、河沙的過度開采,以及大面積種植不適宜的樹木,破壞了地表的植被。水土流失日益嚴重也就更加助長了洪澇災害的發生,如此一來,就形成這樣一個惡性循環。
2.2.2 環境污染現狀及原因
(1)大氣污染現狀分析。閩南農業流域的大氣污染狀況比起國內許多城市都要好很多,近來廈門市已經采取了一些改善空氣質量的措施,比如強化機動車的尾氣污染治理,強化餐飲界的油煙污染治理以及對揚塵的防治措施。目前,漳州市對此的監督防治及治理措施還有待加強。
(2)水資源污染現狀分析。過度的不合理的水電站的建設導致了九龍江支流、干流出現了干旱、低流量的問題。“湖泊水庫化”使得水力停留時間增加,容易引發庫區水華和水體富營養化。在2009年,北溪庫區就發生過水華事件,導致了廈門市的生活飲用水受到污染,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當然,追及源頭,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各種污染源廢水的排放。水電站的建設應該進行整體的,合理的規劃,而減少水電站由此帶來的災害。
受到龍巖市造紙廠、漳州糖廠等的行業的影響,九龍江北溪、西溪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另外,在豐水期時,水流量大,稀釋作用也較為明顯,所以水質會好于枯水期的水質。總結下來有如下幾點,首先是畜類、禽類養殖產生的污染,流域內有很大基數的生豬養殖,多數養殖場污染情況嚴重,治理設施不完善甚至直排污水,導致流域內相關水域及土地的氮,磷,等指標嚴重超標;其次,水電站的建設不太合理,密度過大,使得水質的自然凈化得不到正常進行,水體容易發生水華以及水體富營養化;再者,像造紙廠,糖廠,制藥廠,金屬加工廠等行業產值在流域內占的比例并不算太高,可是污染物的排放量卻在流域內占了90%以上,這些企業應該進行一些整治。化肥及農藥的過度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附近水域及土地;最后,流域內的污水及垃圾處理設施的數量和規模并不能滿足相應的需要,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要想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那么環保設施,政策法規也應該快速發展以追上經濟發展的腳步。
結語:環境資源的合理配置與污染處理需要我們大家的努力,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干預、有效實施,離不開企業自身的節能減排、排污處理,也離不開我們每一個公民對環境的保護。
參考文獻
[1]馬國軍,林棟,劉君娣,張梅花,陳年來等.基于多目標分析的石羊河流域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J].中國沙漠,2008,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