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鵬+孫達云+葛于兵
摘要:農業是我國重點發展的產業,農業氣象觀測,直接影響著我國農業生產與發展水平的提升。農業氣象觀測的自動化,不僅有利于提高農業氣象業務服務的及時性、針對性,還有利于提升我國農業氣象業務服務質量,提升氣象為農服務科技水平,本文針對我國農業氣象自動化觀測現狀進行了簡要探討。
關鍵詞:農業氣象;自動化觀測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自建國以來,我國對于農業氣象觀測就比較重視,具有統一的觀測技術規范,在長期的農業防災減災中,為農業發展提供第一手資料。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于農業氣象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利用先進的氣象監測技術,對農業氣象進行自動化觀測,有效預測以及防治農業災情,不斷提升農業氣象的服務質量,緩解自然災害的影響,提高農業氣象服務水平。
1. 土壤水分觀測自動化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建立農業氣象觀測站,目前,我國農業氣象觀測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自然物候、農業小氣候觀測,二是土壤水分觀測、作物觀測,三是養殖漁業、蔬菜畜牧、果樹、林木等觀測。傳統的農業氣象觀測,受傳統觀測手段和觀測儀器陳舊落后等因素的影響,不僅觀測的工作量大,觀測效果十分有限,而且觀測工作費時、費力。隨著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農業生產格局的不斷調整,對農業氣象觀測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自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氣象局開始調整站網布局和觀測項目,進一步規范現代農業氣象觀測業務,不僅有效的改進了農業氣象觀測儀器,還提升了觀測手段,組建自動化農業氣象觀測網。無論是對農作物生長狀況,還是對以及土壤水分,都做到了實時、在線、自動化觀測。土壤水分的測量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土鉆法,二是中子儀法,三是時域反射( TDR) 法,四是頻域反射( FDR) 法等。土鉆法操作簡單,測量結果較準確,但是工作量大、任務太重,各種土壤墑情監測、降水滲透深度、干土層厚度等農情普查頻率太高,工作人員需要常年取土,耗時費力,并且也很難做到實時、動態、連續觀測,這種觀測方式,已經很難適應新時期科學技術發展步伐。中子儀法測量存在較大局限性,主要原因在于土壤水分存在放射線輻射。時域反射( TDR) 法測量精度與用中子法相近,頻域反射( FDR) 法是根據探測器發出的電磁波計算出被測物含水量,該方法不破壞土層結構,儀器安裝也比較簡便。在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網中,利用數據采集器、水分傳感器,通過計算機網絡。可以將檢測到的信息,快速的回饋到觀測網各站點中。
2. 農田小氣候觀測
農田小氣候觀測,主要是通過作物病蟲害的動態監測,農作物生長氣候評價等,為農業氣象災害監測和評價提供數據和科學依據,通過對農田內和作物上方氣象條件觀測,偽科學評價提供數據。農田小氣候觀測對象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矮稈觀測,一類是高稈觀測。農田小氣候觀測要素相同,可根據需要設置層數,一般情況下,層次數量設置標配為三層,矮稈作物觀測傳感器安裝高度是3 層高度,即5 cm、60 cm和150 cm,一般情況下,矮稈作物頂部高度為 1.5 m。
高稈作物觀測傳感器一般設置 4 層,即300cm、150 cm、60 cm 、5 cm,一般情況下,作物頂部高度為3 m。根據農業氣象業務,農作物的生長特性和服務需求,農田小氣候觀測監測農田不同高度層光合有效輻射、地溫、溫度、濕度、降水量、風速等,也可根據需求擴充傳感器要素。我們結合各種氣象指標,利用農田小氣候觀測資料,可動態監測到大田主要氣象災害,如凍害、高溫、大風、干旱、干熱風、晚霜凍等。農田小氣候觀測系統也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硬件部分,一是軟件部分。硬件包括無線網絡傳輸、外圍設備、采集器、傳感器等,軟件主要有主、分采集器嵌入式軟件。農田小氣候觀測系統中的主采集器,提供一個用于安裝系統配置和本地通信的RS -232 口,為了方便GPRS無線網絡傳輸,還提供一個以太網接口,用于業務數據傳輸、WEB 服務器數據傳輸,同時,方便現場診斷維護。
3. 作物生長自動化觀測
作物生長自動化觀測,還沒有進行規模化的站網建設,離業務化運行還存在一定的距離,但為滿足新時期農業氣象服務需求,一些省、市已經開始設立田間小氣候觀測設備,組建作物生長自動化觀測網。作物生長自動化觀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物生長信息自動采集,二是圖像自動識別處理。另外,作物生長信息采集手段有兩種類型,一種是CCD( chargecoupled device) 圖像傳感器,一種是視頻圖像信息采集器。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 采集的圖像分辨率較高,裝距地高度 4 ~ 5 m,作物觀測范圍俯仰角比較固定,測面積約為36.6 m2;可以連續自動觀測固定區域的作物生長情況。視頻圖像信息采集器安裝高度 3 m,垂直方向旋角可達90°,平方向可實現360°無障礙旋轉。可以實現視頻拍攝圖像的自動抓拍,置定點參數等功能。自動作物長勢觀測系統,圖像自動識別處理,主要是結合不同發育期農業氣象特點,通過對發育期氣象指標,圖像形態、色度特征進行分析,實現對作物的自動識別。目前,作物發育期識別的主要農作物有糧食作物小麥、玉米、棉花、水稻等,不僅可以動態監測農作物生長變化,還可以實時提供農作物長勢信息
結語: 我國農業氣象自動化觀測,觀測的內容比較復雜,因此,在應用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的完善自動化觀測技術,實現農業氣象觀測點面結合,提高觀測的準確度,促進自動化觀測能力的普遍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舜,羿智華,陳亞丹.農業氣象服務現狀與發展趨勢[J].現代農業科技.2013(19)
[2]陳江艷,李惠,王麗娟.農業氣象服務現狀與發展趨勢[J].民營科技.2014(09)
[3]于科輝,于海軍.農業氣象服務建設與思考[J].農技服務.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