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部耕地質量等級國家標準發布
《耕地質量等級》國家標準近日經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于2016年12月30日起實施。這是我國首部耕地質量等級國家標準。
標準從農業生產角度出發,對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狀況和田間基礎設施構成的滿足農產品持續產出和質量安全的能力進行評價,將耕地質量分為10個等級。一等地質量最高,十等地質量最低。標準將全國耕地劃分為東北區、內蒙古及長城沿線區、黃淮海區、黃土高原區、長江中下游區、西南區、華南區、甘新區、青藏區等9大區域,各區域評價指標由13個基礎性指標和6個區域補充性指標組成,明確了相關評價指標的涵義、獲取方法和劃分標準等。
農業部2014年曾發布《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情況公報》。根據這份公報,評價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27.3%;評價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積比例為44.8%;評價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積比例為27.9%。
——新華社
本月起用戶簽入網協議必須實名
工信部已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規范電信服務協議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電信業務經營者與用戶訂立入網協議時,應當要求用戶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并進行查驗,對身份不明或拒絕身份查驗的,不得提供服務。通知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
工信部提出,用戶委托他人代辦電信業務手續的,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要求受托人出示用戶和受托人的有效身份證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進行查驗。
此外,電信業務經營者在為用戶開通包月付費或需要用戶支付功能費的服務項目時,應征得用戶的同意。征得用戶同意的憑證作為電信服務協議的補充協議,與電信服務協議具有同等的效力。
——新華社
到2020年我國基本建立分級診療制度
日前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部署加快建立符合國情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醫藥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規劃》提出,將在5項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堅持居民自愿、基層首診、政策引導、創新機制,到2020年,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二是建立科學有效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權責清晰、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三是建立高效運行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完善籌資機制,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提高大病保險對困難群眾支付的精準性。四是建立規范有序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實施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建設符合國情的國家藥物政策體系,理順藥品價格,保障藥品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供應充分。五是建立嚴格規范的綜合監管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領域“放管服”改革,構建多元化的監管體系,強化全行業綜合監管,引導規范第三方評價和行業自律。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