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浙報集團的轉型之路/郭全中 胡 潔
近些年來,在傳統媒體一片蕭條的時代大背景下,浙報集團逆勢增長成為蕭條中的一抹亮色,取得了轉型的階段性成功。浙報集團是如何進行轉型的?轉型的關鍵點是什么?筆者認為,一把手、市場化、資本化、上市、互聯網、大數據是其轉型的關鍵詞,浙報傳媒轉型理念站在未來進行戰略布局,在提升自身市場化能力的基礎上,利用資本的力量為集團轉型加速。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輿論學研究/陳力丹
改革開放以來,輿論的重要性逐漸被新聞傳播學界意識到,新聞學界分別在輿論理論研究和實際的輿論調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然而,輿論學理論研究目前只有不多的人在做,多數人專注于眼下各種實用性的輿論調查。一些調查對什么是輿論(特別是對輿論數量的把握)把握不當;面對輿論、輿情,如何劃清馬克思主義輿論觀和法西斯主義輿論觀的界限,認識不清。習近平強調宣傳工作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這個“勢”,包括輿論在內的各種社會力量。正視和尊重輿論是把握、引導輿論的前提。
淺析習近平總書記2·19講話的傳承性/胡 萍 童 兵
習近平就任黨的總書記以來,他曾多次發表有關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講話。從《擺脫貧困》到《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從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到文藝工作座談會,從視察解放軍報社到調研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極其重視和關心新聞宣傳工作??v觀習近平對宣傳思想工作的系列講話,我們會發現:不管時代、環境如何變化,這些講話的精神要領始終未發生改變。這些講話在有關宣傳思想工作重要性、黨性原則、正面宣傳與輿論引導、創新、講好中國故事、人才建設等問題的認識上,有著深刻的一脈相承性。
新聞禁忌與報道的禁限/劉建明
有些新聞內容不宜報道或絕對不能報道,盡管這類新聞完全真實,也不許記者公開披露。引起社會不滿或譴責的新聞與評論,不是因為它的言論,而是這類言論中的行為,媒體要劃清“純粹言論”與“行為言論”的界限。有些新聞雖然已經觸犯法律,造成社會危害,記者卻享有法律豁免權,但不能因為對媒體免責,記者就可對新聞的有害內容大加宣揚。媒體享有法律豁免權時,應當防止盲目追隨政府官員的錯誤行為,對政府糾正文書或管理行為的錯誤要及時更正。媒體的“公正評論”享有的法律豁免權,應建立在事實確鑿的基礎上。如果司法機關執法不公,貪贓枉法,媒體予以揭露是正義的,這與“媒體審判”完全是兩回事。凡涉及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危的大事,都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新聞政策,政治報道不能侵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