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廣興
摘 要:在當前互聯網大背景下,商標權的間接侵權是一種法律的邊緣化行為,我國的法律并沒有對此進行清晰的界定。就網絡交易平臺自身而言,證明其對于直接侵權行為的了解在事實上存在一定的難處,因而可以就其對于商標權侵權行為的反饋來印證其態度。在其收到侵權通知時開展充分措施作為其免責條件,如若不然則應當認定其責任。
關鍵詞:網絡交易平臺;商標權;侵權行為
一、網絡交易平臺商標權間接侵權行為認定意義
1.有利于維護權利義務相協調原則
就互聯網交易行為本身而言,網絡交易平臺實際上是第三方,并沒有產生實際的交易行為,但是其在交易過程中的重要性卻也是無可爭議的,為侵權行為產生了極大的便利,并且在交易中也會收取相應的第三方費用,因而當然的應當承擔相應侵權責任。然而在侵權過程中,網絡交易平臺的責任應當被清晰的界定,其主要承擔監管不當的從屬責任,這也符合權利義務相協調原則的相關規定。
在網絡商業行為過程中,網絡交易平臺并沒有直接的進入到商業活動的過程中去,但是其作為載體,為網絡商業活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也為商標侵權行為的滋生提供了溫床,并且通過收取平臺費用獲得利益,從而在商標侵權行為中具有其責任。但是應當認清其在侵權行為中的次要位置,加強權力義務相協調的規定。
2.維護網絡交易的公平性
就當前互聯網的發展而言,網絡的任意性和互通性的性質,在互聯網高度繁榮的今日,體現出了十分鮮明的個體性質,在這種情況下,也就為商標侵權創造了滋生的溫床,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商標侵權的門檻和成本,并且也使侵權行為變得更難以界定和發現。就當前網絡交易平臺發展而言,大量的商標侵權行為在法律上而言是空白地帶,難以在司法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準確的把握。就現狀而言,大量的直接侵權行為已經轉變為了簡介侵權行為,因而傳統的商標侵權法已經很難再充分的發揮其效果,間接侵權行為的相關法律規定就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以如今最為常見的C2C商務模型來看,賣方往往是相對分散的小型個體,單個體量較小,但是數量和交易量十分龐大,在侵權行為產生后,權利人通過直接侵權進行追責往往很難實現,但是網絡交易平臺作為C2C的承載方,無論是在體量上還是經濟實力上都是追責的首選對象,這在法律角度而言明顯也是同公平原則相違背的,對于網絡交易平臺而言無疑是無妄之災,因而需要得到有效的調整和規范。
3.對于網絡交易平臺也具有警示和督促的作用
就當前發展來看,大量的網絡交易平臺出于盈利和吸引商家等原因,對于商標侵權行為熟視無睹,有的甚至推波助瀾,對于商標權人產生了極大的利益損害。部分網絡交易平臺對于法律知之甚少,在間接侵權這一行為上不了解、不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侵權行為的發生。從這個角度來看,通過完善商標權簡介侵權行為的法律法規,加強平臺的重視和警覺,勢必會對于商標簡介侵權行為產生有效的防控。
二、網絡交易平臺商標權間接侵權行為構成要件的認定
1.網絡商戶的行為構成直接侵權或即將構成直接侵權
傳統的舉證責任視角中,商標權所有者是舉證責任的承擔者。然而在實踐的過程中,由于互聯網交易的性質,交易較為迅速、體量較為龐大、產品迭代迅速,為取證行為設置了較大的門檻。同時,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原件的證明力才是被完全認可的,復印件則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證明力,必須得到充分的佐證才能產生完全的證明力。就此而言,網絡交易無論是貨幣形式還是物品展示往往都以虛擬產物作為其呈現形式,要想獲得原件簡直是難上加難,往往只能通過種種方式獲得復印件,這樣得來的證據無疑在證明力上難以產生充分的效果。要想使復印件產生充分的證明力,只有獲得侵權產品并且通過公證,才能對于復印件產生充分的佐證效果從而產生證明力,這無疑對于商標權人是一種額外的負擔。以耐克侵權訴訟而言,僅淘寶網一家網絡交易平臺中就有近三百家店鋪涉及侵權銷售耐克品牌產品,倘若通過這種規則要求耐克公司進行舉證,無疑對于耐克公司而言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2.網絡交易平臺提供商存在主觀過錯
就本質上而言,但凡過錯必定會有責任一方,追責是法律活動的一項重要職能。在網絡平臺交易的過程中,平臺的責任更多的體現為對于侵權行為的知而不管。對于這種知而不管,法理學街眾說紛紜。相當一部分專家提出,知而不管是以知道作為基本,但是另一些學者從更深入的角度提出,知道還應當細分為已經知道和應當知道,而這兩種方式的不同也應當對于定罪量刑產生影響。還有一部分專家提出,知道還應當分為可能知道和推定知道。
綜上所述,網絡交易平臺的責任要具備知道并且不以理會的特點,而不是主動的進行商標侵權行為。但是如果引入推定知道和應當知道的相關判定標準,將會對于網絡交易平臺產生必然的額外成本,是一種顯失公平的行為。在我國當前的相關法律規定中,就推定知道和應當知道這兩個概念缺乏明確的表述,勢必在司法實踐過程中會存在著無法可依、無法可循的亂象。
3.網絡交易平臺提供商存在加害行為
在網絡交易過程中,平臺很少也很難存在主動的加害行為,而更多的表現為對于商鋪侵權行為的不予制止,是一種標準的不作為行為。不僅包括對于已發現的侵權行為聽之任之,還表現為對于權利人維權行為的不予理會和對于司法調查活動的消極應對,這勢必會對于侵權行為的損害結果產生擴大,也勢必會對于維權行為產生極大的阻礙。
4.網絡交易平臺提供商的行為造成了損害事實
損害事實指的是由于加害行為導致的合法權利產生無妄之災,不能有效的得以形式,因此導致權利受損。就網絡交易平臺而言,我們主要可以將損害事實劃定三個種類。
第一種,網絡交易平臺中的店鋪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對于商標權人的產品產生了市場占有量的沖擊,并且由于其假貨銷售行為,導致用戶體驗感下降,損害了品牌價值;第二種,是消費者購買假冒產品后,將其當做正品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了一定的質量等問題,從而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體驗感,影響了整體品牌的塑造;第三種,是一些消費者處于虛榮心理和其他心理,明知假貨還購買,這無疑對于品牌價值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三、網絡交易平臺商標權間接侵權的歸責原則
1.無過錯責任原則
就無過錯責任理論而言,網絡交易平臺是網絡交易的載體,在其運作的過程中應當對于交易活動負有監管責任,換言之網絡交易平臺應當對于交易進行介入和監管,并且保障其平臺內的交易不是侵權行為,在這種理論下,具體實施了侵權行為的承擔主要侵權責任,網絡交易平臺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在這種原則下,網絡交易平臺無疑會付出大量的成本用于交易的監管,在對于網絡交易平臺顯失公平的同時,也對于我國互聯網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就我國法律來看,無過錯責任通常都采取法律明文規定的形式,但是就網絡交易而言,缺乏清晰的法律表述。從這個角度來看,網絡交易中不能有效的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2.推定責任原則
就推定責任原則而言,過錯責任原則是推定責任原則的基礎。然而就實際的舉證過程來看,商標權利人對于侵權行為的舉證往往存在很大的困難,但是如果就因為這個原因判定網絡交易平臺不承擔責任,這無疑對于商標權利人而言也顯失公平,同時也損害了法理價值。在這種背景下,過錯推定原則是一種良好的完善和補充。
然而就當前發展來看,我國法律還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如果推定原則無序擴張,則會放任法律自由裁量權肆無忌憚的發展。我國司法人員隊伍整體水平同歐美等發達國家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樣的情況下放寬自由裁量權,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對于法律秩序產生沖擊,對于公平和正義也缺乏有效的維系能力。其次,就網絡交易平臺商標權侵權而言,網絡交易平臺主要承擔不作為責任,即在收到商標權利人的申訴后沒有及時有效的采取措施,而是聽之任之。因此,商標權利人只需要就申訴這一事件本身是否存在進行舉證,而平臺則只需要就是否采取措施這一事件本身進行舉證,因而,推定過錯責任缺乏充分的存在合理性,
3.過錯責任原則
在那些支持過錯責任說的研究者看來,“專有權”的控制面積并不包括“間接侵權”所導致的種種情形,之所以將間接侵權包含于侵權責任的范疇里,是為了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面積,從而更好的體現對于權利人合法權利的保護。因此,在處理這些案件的過程中,應當以主觀過錯作為判定的標準。
四、總結
美國和歐盟在立法活動中都不約而同的做出了如下的規定:網絡交易平臺僅僅對于其注冊商鋪的侵權行為承擔過錯責任,即并不因為其注冊商鋪的侵權行為本身而承擔責任,僅僅對于因自身過錯而導致的損害行為承擔責任。在我國的立法活動中,也體現了明顯的過錯責任原則的痕跡。這體現了我國立法活動的與時俱進和兼容并蓄,是我國法律工作的進步,為保護我國公民的合法權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強.“通知移除”制度研究[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王遷.暴風雨下的安全港--美國《家庭娛樂與版權法案》評析[J].電子知識產權,2012年06期.
[3]梁志文.論第三方責任的合法性基礎--以版權法之公共政策為視角的分析[J].電子知識產權,201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