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福特汽車公司曾獨占汽車市場鰲頭數年,創始人福特充分考慮了大量生產的優點規定了各個工序的標準時間并采用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線進行產品標準化生產,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使成本明顯降低。任何員工不能跟上機器運行的速度,將被克扣工資,甚至遭到解雇,極度緊張的工作狀況,嚴重破壞了工人的身心健康,增加職工傷亡,容易老化等問題。這種以過度消耗工人體能為前提來提高生產率的科學管理模式勢必不會長存,這便是“汽車大王”神話破滅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福特公司;經濟人;科學管理
一、前言
科學管理理論之所以被認為是“科學”的原因是其適應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經濟狀況與現實。資本主義剩余價值規律告訴我們: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決定性動機,就是采取各種方法獲得最大的剩余價值。剩余價值來自可變資本的增值,由M=m*v(M為剩余價值量,m為剩余價值率,v為可變資本)可以得出想要獲取更多剩余價值量需要提高剩余價值率即提高社會生產力,而科學管理剛好可以滿足這個需要。但科學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壓榨工人勞動力基礎上的“科學”,通過提高勞動強度來提高經濟生產率。正如孔茨在其《管理學》一書中闡述了對科學管理理論的評價“泰勒的科學管理主要有兩大貢獻: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學,二是勞資雙方的精神革命。”
二、案例回顧
享利·福特是福特公司的創始人,有著精明能干的頭腦和豐富的技術經驗。福特汽車公司的壟斷局面始于1908年,自1908年起福特汽車公司開始生產福特“T”型車,“T”型車的特點是進行標準化生產,它的設計簡單但異常堅固,駕駛操作較為容易而且價格較低。1913年福特采用了汽車裝配的流水生產法并實行汽車零件的標準化,形成了大量生產的體制,當年產量增加到13萬輛,次年產量則增加了13萬輛,1923年增加了191萬輛,這在美國汽車制造中形成壟斷局面。從此福特汽車公司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和最有利可圖的制造企業,創始人福特從利潤積累了1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但福特只單純的將工人當成是“會說話的機器”,只能服從上級的決定、指令進行勞動,最大限度的榨取了工人的體力和技能。也正是因為這種局限,1927年福特已漸漸喪失市場的領先地位,之后的20年也是逐年虧本。羅賓斯曾在其《管理學第九版》一書中指出了“科學管理理論的缺點就是把人單純的看成追求金錢的經濟人,僅重視技術因素,而不重視人的社會性。”
三、科學管理理論的壓榨實質
1.什么是科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方法最早是由泰勒提出的,是對工作進行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并以此制定日工作定額的管理方法。科學管理理論的內容包含以下兩點。首先是進行動作研究,要在執行同樣工種的工人選出強壯的身體,熟練的技術的一個,其工作過程被分解為許多步驟,在工人最緊張的勞動時用秒表測量和記錄所消耗的時間,然后根據經濟合理的原則分析和研究其合理的部分,改善或消除不合理的部分,制定出標準的操作方法及規范每個動作完成的標準時間,制定工作時間配額。然后是進行時間研究,在工資制度上實行差別計件制,根據規定的標準和時間定額不同的工資率,對完成和超額完成工作定額的工人以較高的速度計件支付工資,對未完成定額的工人,則支付較低工資。該管理方法以謀求最高工作效率為根本目的,把人看做是單純追求金錢利益的“經濟人”。
2.福特的科學管理理論
福特在泰勒的單工序動作研究的基礎上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進而對如何提高整個生產過程的生產效率進行了研究,他充分考慮了大量生產的優點規定了各個工序的標準時間是整個生產過程在時間上協調起來形成流水生產線。特點包括:產品系列化、零件規格化、工廠專業化、機器及工具專用化、作業專門化六個方面。
3.科學管理理論的壓榨實質
科學管理理論所設定的“標準作業方法”、“標準作業時間”、“標準工作量”則是以強健的身體,嫻熟的技術的工人進行最緊張的勞動時間所測定的時間定額為基礎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勞動工人都具有超強的體魄和專業的勞動技能,所以大多數的工人是不可忍受和堅持。實行該理論的管理者把人當作成純粹的“經濟人”,認為人的勞作僅出于對金錢的追求、利益的渴望等經濟動機,而忽視企業成員之間的交往及工人的情感、態度等社會因素對生產效率的影響。在“經濟人”的假設下,管理者要求工人在采用機械化或自動化生產線和產品標準化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強度。實行這種辦法,雖然可以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產量,降低商品的成本,增強了競爭能力,但在這種緊張勞動的情況下,工人即使多得一點工資,也彌補不了勞動的過度消耗。同時,實行這樣的制度勢必會減少就業人員數量,擴大產業后備軍的隊伍,使廣大工人的實際工資水平降低。列寧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里,技術和科學的進步意味著榨取血汗的藝術的進步”。同樣的,所謂的“加班費”“分紅”等表面上看是為工人的額外勞動提供了金錢補貼,但實際上工人所付出的勞動所具有的價值遠遠超過了獲得的補貼。正如馬克思所說“資產階級很清楚,為了有可能壓迫一個階級,就必須保證這個階級至少有能夠維持它的奴隸般的生存的條件。”所以資本家不會完全剝削工人到不付與勞動報酬的程度,但他們所支付的勞動報酬遠低于工人為他們所創造的經濟財富。福特的科學管理雖然提高了勞動效率,表面上看是科學合理的,但仍改變不了其加緊對工人剝削的本質。資本家無情榨取工人的血汗,他們用規定時間內超強度勞動和加班津貼作掩護,但實際上還是為自己謀利益,他們的最終目的仍然是迫使工人為他們創造出更多的剩余價值。
四、經濟對策
在資本主義經濟社會大環境下科學管理理論的本質是不會得以消除的,但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之選擇性效仿應用于我國企業中,使我國社會生產率得到提高的同時又不會重蹈壓榨剝削勞動人民的覆轍。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無論是企業的擁有者還是企業的雇傭者都是無產階級,所以就不會存在資本家與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的矛盾,就不會有剝削與被剝削的沖突。
企業管理者可以按照科學管理理論的學說在執行同一工種的工人中挑選出工作能力中等偏上的人將他的工作過程分解成多個動作,并在其正常工作時用秒表測量、記錄每一個動作的時間記錄,然后根據經濟合理的原則加以分析研究,肯定其中合理部分,不合理的部分進修改進或省去,制定出標準的操作方法并規范每個標準動作的完成時間,制定出勞動時間定額。對超額完成工作的工人給予額外獎勵,對于那些完不成勞動定額的人給予基本待遇不處罰不獎勵。通過這樣對工作能力中等偏上的工人進行行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并以此制定出日工作定額的方法會使那些工作能力很強的工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而那些工作能力中等及以下的人也會努力達到要求以獲取獎勵。而且,那些工作能力中等及以下的人不會擔心自己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會更加全心全意為企業工作。
同時,不應該單純把工人看做是“經濟人”,企業管理者應該有“民本思想”,正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身為管理者應時刻給予員工關懷,把管理的人本原理與科學管理理論相結合,堅持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為了人的原則,促使企業員工心甘情愿的為企業付出勞動。
五、結論
科學管理理論雖然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但卻無法擺脫其壓迫剝削工人的本質,所以如果單純沿襲就會重蹈老福特將汽車公司陷入絕境的覆轍。所以,企業管理者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選擇性繼承并應用于我國企業。繼續保持其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的程序,將研究對象改為工作能力中等偏上的工人;繼續保持工資與勞動能力相掛鉤的工資制度,但將“差別計件工資制”改為“計件獎勵工資制”。取消把員工單純看做追求金錢的“經濟人”的觀念,將人本原理與其有機結合,給予員工以關懷,真正把員工當做工作伙伴。這樣,會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羅賓斯.管理學(第九版).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五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3]列寧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4.
[4]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列寧、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趙薇(1994.04- ),女,漢族,山東德州市人,學歷:本科,山東大學在校學生;專業: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