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典+毛秀蘭
摘 要:“十三五”規劃繼續助力創新創業,將創新驅動發展重大戰略落到實處。通過梳理我國欠發達地區江西省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業環境有利的變化和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當前實際,分別從培育創業氛圍、優化產業結構、拓寬融資渠道、加大科教投入、加快成果轉化等幾方面提出了優化創業環境的建議。
關鍵詞:創業環境;欠發達地區;優化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由此,黨中央對雙創的重視可見一斑。江西商業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曾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今作為欠發達地區,在經濟新常態下,在“雙創”的浪潮中,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引導下,如何發揮發達地區的腹地效應,推進江西省經濟供給側改革,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與效益,實現在中部地區的崛起目標?創新創業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作為創業活躍程度決定因素的創業環境則需要系統地了解分析。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省創業環境的有利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優化產業結構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創新創業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推進“雙創”的進程中,江西省創業環境也相應地發生了有利變化。
1.政府支持,出臺鼓勵“雙創”的政策使創業環境更趨寬松
經濟新常態下,創新創業已然成為普通民眾耳熟能詳的熱點詞匯。為了更好地激勵有能力、有創意的創業者新辦有特色的企業,黨和政府高瞻遠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雙創”的相關方針政策,支持企業技術進步和創新,推動創新創業事業不斷深化發展。例如,《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提到要進一步優化登記方式,營造寬松的準入環境;要總結推廣新型孵化模式,為創業企業提供便利且低成本開放式的綜合服務平臺和發展空間;綜合運用積極的財稅優惠政策,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以鼓勵創新創業的發展,加大引導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支持創業活動;運用調整貸款(對創業困難群眾貸款最高額度由原來的針對不同人群的5萬元、8萬元、10萬元不等統一調整為10萬元)及政府貼息的方式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的發展;切實搭建創業交流平臺,培養創業精神,培育創業氛圍。
2.簡政放權,進一步優化商事制度改革
為激發創業熱情、優化經商環境、降低創業門檻,合力促進商務誠信建設,商事改革應運而生。商事改革簡化了注冊程序,提高了注冊質量與效率。改革了工商登記事項,在改革中強調了信用機制的完善,優化了登記審批流程,統一了審批與監管程序,使行政審批更為方便高效,使創業的商務環境更為完善,從而有利于創業浪潮的形成。
3.綠色發展,市場開放程度逐年提高
2015年,江西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3%,位列全國第二。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江西省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大力發展觀光旅游業及生態休閑農業,產業結構逐漸優化升級,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與此同時,江西省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不高,成熟企業對新創企業和成長型企業設置的阻礙其發展的壁壘不高,市場進入相對容易,進入成本較低。江西省政府深化改革,借助“一帶一路”發展機遇,積極推進“開放”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加深對外開放程度。
二、“十二五時期”江西省創業環境存在的若干問題
當前形勢下,江西省創業環境在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具體如下:
1.經濟基礎薄弱,創業資金支持少
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人民收入較低,一方面制約了群眾的消費,從而不利于優質商品的生產與創新創業良好環境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江西創業活躍程度相對發達省份存在不足,江西省的創業環境亟需完善。同時,受經濟發展水平影響,江西省財政收入相對較低,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比起沿海發達城市要少,創業企業的貸款數額不高。創業資金支持相對較少。
2.創業教育有待完善,技術投入相對不足
在創業教育方面,江西省逐步重視創業導師對創業的重要作用,并逐步推進了創業導師隊伍的構建,加強了高校創業課程的開發與設置,但尚處初步階段。首先,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中,有過創業實踐的創業導師較少;其次,高校創業教育還處于概念化教育階段,真正指導實踐的不多。技術投入方面,隨著國家對科技的不斷關注,專利申請、授權量不斷增加,但R&D成果應用投入稍顯不足,專利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動力不強。
3.創業環境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地區間的差異較大
在江西省的11個設區市中,南昌市依托本省幾所重點高校以及創業成功導師的深入推廣,創業教育投入與產出效果相對較好,創業活躍度較高;經濟基礎較好,政策支持落實強,有利于本市創業環境的改善。贛州市、宜春市、九江市因其便利的交通體系與優勢地理區位,綜合排名相對較前。而環境資源相對不足的設區市則綜合評價處于后位,如撫州市。
4.創新意識不強,創業認可度依舊不高
江西省創業人文氛圍不強。江西自古就是農業大省,農民占比高,習慣了小富即安、自給自足的生活,求穩意識強;官本位思想相對較強,“重官輕商”意識還比較濃厚,特別受很多創業失敗案例的影響,創業認可度依舊不高。民眾保守思想較明顯,創新創業意識不強。
三、“十三五”時期江西省創業環境優化有效路徑
通過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省創業環境的有利變化與存在問題分析,結合江西當今發展的實際,從以下幾方面提出優化創業環境的對策與建議。
1.要轉變思想,培育創業氛圍
江西省創業氛圍相對滯后,大眾創新意識不強。要改善江西省創業環境,則需要從觀念上轉變大眾意識,培養大眾創業文化,孕育創業風氣,形成良好的創業文化基礎。加大創業宣傳力度。綜合利用各種媒介,宣傳創業先進事跡,塑造創業形象與創業精神,加強全社會創業文化熱度。在創業文化的宣傳中,緊要的是做到對政府相關政策的推廣,使創業政策為民所了解,為民所用。在此基礎上加大對創業先進事跡的宣傳力度,發揮創業明星帶動效應,催生群眾創業意愿,便于大眾發現創業機會,進而促進創業的發展,進而促進創業文化落地生根。
2.要科學推動,優化產業結構
江西省創業環境中的產業結構雖處于相對較好的態勢,但仍處于中游水平。要優化江西省創業產業結構,建議因地制宜,協調各設區市發展。江西省各設區市的創業環境各不相同,地區間差異明顯。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在五大發展理念指引下,政府部門應根據各社區市經濟發展條件、人口、收入等各方面的不同,提出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政策。譬如南昌和九江市,以昌九一體化為契機,憑借自身的地理區位優勢與經濟、科教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贛州市借助國家政策對蘇區發展的支持和臍橙的知名度,可大力發展農產品種植業,延升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景德鎮瓷都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3.要深化改革,拓寬融資渠道
在江西省創業環境實際調查中發現,由于本身經濟總量相對落后,加之經濟增速放緩,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享受的資金支持相對較少,融資困難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為完善江西省創業環境,政府部門一方面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關注,積極引進風投、天使投資等組織,對缺乏啟動資金的有發展潛力的項目進行支持。另一方面在創業低息貸款、創業貸款擔保等領域加大支持力度,從政策和社會的角度扶持創業企業,深化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拓寬創業企業的融資渠道。
4.加大科教投入,加快成果轉化
創業的發展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學校,高校是創業人才培養的陣地。江西省應加大對創業教育的投入,加強高校創業導師隊伍培養,優化高校創業課程,開創創業大講堂等課外活動,鼓勵創業成功的畢業生回歸講堂與接受創業教育學子交流經驗。同時,相關部門應積極推進高校創業教育改革政策落實,準許在校創業學生推遲畢業。同時,江西省創業技術投入相對不足,特別是R&D成果轉化較差,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創業實踐活動的深化。因此,在江西省創業環境的改善過程中,應著力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教育,把推動協同創新發展的機制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呂薇.如何培育創業創新的更強時代動力.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年第22期.
[2]楊軼雯.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創業環境評價--以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為例.企業經濟,2014年第11期.
作者簡介:張典(1988- ),男,河北懷安人,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毛秀蘭(1989- ),女,江西吉安人,就職于江西省農業廳市場與涉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