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英 孫雅博 李俊庭 黃素坤 韓秀萍 鄭敏

【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了品管圈(QCC)活動在降低護士對壓瘡風險評估不準確的影響。作者通過開展品管活動, 分析壓瘡風險評估不準確的因素, 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將改進前后的情況進行效果評價。結果顯示壓瘡風險評估不合格率由活動前的53.0%降至實施后的29.8%, 目標達成率為109.4%, 進步率為43.8%;品管圈成員積極性、成就感、活動參與度、和諧度、溝通協調能力、QCC手法及團隊凝聚力7個方面均有提高。說明將品管圈手法運用到壓瘡護理質量管理中, 使圈員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 提高了護士溝通協調能力和團隊凝聚力, 并將品管圈成果標準化, 有效降低了壓瘡風險評估不準確率。
【關鍵詞】 品管圈;壓瘡風險評估;護理管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3.101
Evaluation of effect by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reducing inaccuracy rate of pressure sores risk assessment ZHAO Li-ying, SUN Ya-bo, LI Jun-ting, et 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01401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d investigation of influence by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on reducing inaccuracy rate of pressure sores risk assessment. Author made analysis on factors in inaccurate pressure sores risk assessment through implemen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followed by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evaluate effect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declined failure rate of pressure sores risk assessment from 53.0% before implement to 29.8% after implement, with goal completion rate as 109.4% and progress rate as 43.8%. Members i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had all improved positivity, sense of achievement, activity participation, harmonious degre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QCC manipulation and group cohesiveness. Implemen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pressure sores risk assessment developed positivity and creativity in members, improved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and group cohesiveness in nurse, standardize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utcomes and effectively reduced inaccuracy rate of pressure sores risk assessment.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ressure sores risk assessment; Nursing management
壓瘡是全球衛生保健機構面臨的共同難題, 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 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與醫療負擔。近年來,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重、地震、車禍等災難事故的增加, 導致傷殘人數增多, 壓瘡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 研究顯示, 進行壓瘡風險評估以及采取正確的預防護理措施, 可以使壓瘡發生率下降50%~60%[1]。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指在同一單位或工作相關的人員, 自動自發組織起來, 科學運用品管工具, 解決工作場所的關鍵性問題, 持續地進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等活動的小組[2], 以達到質量持續改進的目標。本院護理部于2015年5月開展品管圈活動, 確立了“提高護士對患者壓瘡風險評估準確率”為活動主題,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品管圈活動
1. 1 成立品管圈小組 共10名人員組成, 其中5名護士長, 有4名是壓瘡護理小組成員, 1名總護士長, 其他5名是來自呼吸科、心外科、普外科、神經內科、骨科的護理骨干, 由壓瘡護理小組組長任圈長, 總護士長任輔導員。
1. 2 選定主題 由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 在規定的3 d之內, 按照壓瘡護理管理程序, 列出有待解決的8個問題, 對問題就其上級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分別采用5、3、1分3級計分, 總分最高項即為本次要解決的主題。本次活動主題定位“降低護士對患者壓瘡風險評估不準確率”。
1. 3 擬定活動計劃 制定甘特圖:2015年5月成立品管圈、選定主題、擬定計劃, 6~7月為把握現狀、設定目標, 8月為分析問題、擬定對策并開始實施對策, 9月繼續對策實施、效果確認, 2015年10月為標準化、檢討與改進階段。每個階段落實責任人。
1. 4 分析現狀 由壓瘡護理小組成員3~4人共同對2013年6~8月全院上報129份難免壓瘡上報表在24 h內進行追蹤核實, 結果為難免壓瘡上報不準確率為53.0%。同時針對一線臨床護理人員下發了180份關于“導致壓瘡風險評估不準確的原因”進行問卷調查, 要求護士從操作者方面反映所存在的問題, 找出8個導致壓瘡風險評估不準確的問題。根據柏拉圖原因分析, 統計不同問題所占比例, 按照80/20原則主要問題為:護士為了規避風險及完成制度所規定的內容占59份, 未按規定參加壓瘡業務學習占48份, 評分時未用詳表占38份, 以上3項共占145份, 將此列為本次活動的改善重點。
1. 5 設定目標 通過品管圈方法的目標值設定公式擬定改善目標。改善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 目標值=現況值-改善值。本次改善重點為現狀把握中需要改善的主要問題累計百分比80.56%, 活動圈能力50.00%。本次活動提高護士壓瘡風險評估的目標值為31.5%[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53.0%-(53.0%×0.81×0.5)], 即通過品管圈活動將本院護士壓瘡風險評估不準確率降低到31.5%。
1. 6 原因分析及要因論證 針對3項改進的問題點, 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法、魚骨圖法, 從護士、患者、物品、制度4個方面進行特性要因分析, 確定了相互關聯、標本兼治的問題共27個因素, 通過論證并按80/20原則明確了壓瘡護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培訓不全面不到位、督查不及時等是導致護士壓瘡風險評估不準確的主要原因。見圖2。
1. 7 擬定對策并實施 在對策實施過程中, 制定對策表。堅持任務清晰、責任分明;遵循PDCA循環, 落實“5W+1H”原則。
1. 7. 1 完善壓瘡護理管理制度 之前護理部規定, 患者發生院發壓瘡, 如果未報過難免壓瘡, 屬于護理不良事件并給以嚴厲懲罰, 因此, 護士為了避免懲罰, 盲目填寫壓瘡上報表, 使難免壓瘡上報比例極高, 約8.8%, 從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與護理部協商后, 重新規定, 此類事件屬于護理不良事件, 與其他不良事件同樣不再給予懲罰。
1. 7. 2 壓瘡上報表上另附Braden評分簡表 為了明確臨床護士在評估患者時所得分值的具體情況, 在原有的壓瘡上報表上另附Braden評分簡表, 護理人員必須使用Braden評分祥表的具體內容, 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評分后, 在簡表中勾出所選分值項目, 從而有利于壓瘡小組在核查時, 能夠發現護士在評分時所存在的問題, 有利于進一步有針對性的對臨床護士進行培訓指導。
1. 7. 3 聯合壓瘡聯絡員參與巡查 壓瘡小組共4名, 而且均為各重點學科護士長, 工作量相對較大, 全院平均每日上報壓瘡表約3~5份, 每次由2~3名小組成員在提交上報表24 h之內到上報科室巡查, 小組工作量相對較大, 因此, 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基礎上, 每次巡查時由1名壓瘡小組成員聯合上報科室的聯絡員及鄰近科室的聯絡員共同巡查, 這樣不但在實踐中培訓了壓瘡聯絡員, 同時也增強團隊合作精神, 避免了壓瘡小組巡查不及時的問題。
1. 7. 4 全院護理人員培訓 對全院壓瘡風險評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了培訓。①培訓了Braden評分表, 使大家明確不但要通過此量表所包含的感覺、潮濕、活動、移動能力、營養、摩擦力和剪切力所得總分確定風險級別, 同時提出在預防壓力性損傷時不能僅僅關注總得分, 還要關注Braden評分表各維度的得分, 并進行重點干預。②理論聯系實際再次培訓了壓瘡分期及壓瘡發生的特點, 使臨床護理人員能夠科學準確描述壓瘡分期。③針對本院護理管理工作制度中難免壓瘡相關規定及難免壓瘡上報意義進行了講解, 是大家明確了上報難免壓瘡重要性及必要性, 能夠更加科學客觀對待此項工作。④為了使壓瘡護理知識普及到每位臨床護理人員, 要求各科室壓瘡聯絡員組織科室護士進行壓瘡知識培訓講座, 并進行考核。評估時嚴格按照操作流程執行, 熟練掌握Braden詳表內容并能靈活應用。
2 結果
2. 1 有形成果 通過對2015年8月~2015年9月護士對患者壓瘡風險評估不準確率的查檢結果顯示為29.8%, 超額完成了預測目標(31.5%)。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數據-改善前數據)÷(目標設定值-改善前數據)]×100%=[(29.8%-53.0%)÷(31.8%-53.0%)]×100%=109.4%;進步率=[|改善后數據-改善前數據|÷改善前數據]×100%=|29.8%-53.0%|÷53.0%×100%=43.8%。
2. 2 無形成果 品管圈成員積極性、成就感、活動參與度、和諧度、溝通協調能力、QCC手法及團隊凝聚力7個方面均有提高。
3 討論
3. 1 提升了壓瘡護理風險評估的意義 隨著我國步入老年化社會, 住院患者中高齡、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日益增多, 長期臥床使得壓瘡的發生逐漸增多[3]。為了更好地做好患者的壓瘡預防和治療工作, 減輕患者的痛苦, 正確、全面的評估尤為重要。只有評估準確, 才能有效防治壓瘡, 促進壓瘡的愈合[4]。
3. 2 使本院壓瘡風險評估工作更加科學化客觀化 有護理管理者及護士的共同參與, 應用頭腦風暴, 結合本院壓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選出較重要及緊迫的主題, 圈員充分討論分析, 分析較全面, 從諸多造成壓瘡風險評估不準確的因素中找出要因, 制定實施防范對策, 操作性強, 完善了制度, 優化了壓瘡預報登記管理制度的流程[5]。
3. 3 有針對性的培訓提升了護士壓瘡風險評估的能力 通過對護士進行壓瘡分期、壓瘡風險評估工具及壓瘡風險評估的意義等知識的培訓, 強化了護士的壓瘡防護意識;壓瘡小組聯合壓瘡聯絡員進行督查、指導, 解決了巡查不及時的問題, 同時也提升了護士的壓瘡風險評估能力, 推進制度的落實[6]。
綜上所述, 品管圈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 可以使圈員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參與權, 提高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QCC是一種有效的、快速的品質管理方法, 且QCC使護理管理由傳統方式向現代化管理轉變, 護士工作態度由被動變為主動, 從患者需求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 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朱守林, 瞿小龍, 李來娟, 等. 壓瘡知識培訓對壓瘡現患率及預防措施的效果分析.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16):213-214.
[2] 李紅, 余春華, 吳洪美. 品管圈管理在晚期腫瘤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3, 19(10):1201-1203.
[3] 王靜, 黃建豐, 楊亞平, 等. 應用品管圈活動提升護士壓瘡評估的準確性.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4, 31(4):55-57.
[4] 許彩云. 壓瘡護理研究新進展. 臨床護理雜志, 2011, 10(6):50-53.
[5] 王惠琴. 應用品管圈減少護士來回于護理站與病房的途中耗時. 中國護理管理, 2013, 13(6):12-15.
[6] 章一華. 品質圈活動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狀與進展.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09, 28(6):723-725.
[收稿日期:201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