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雯君
【摘要】詩歌翻譯活動在中國已存在近百年的歷史。然而,中國學界對其翻譯本質的界定、翻譯效果的評價,乃至所使用的翻譯原則仍存在著一定的爭議和分歧。這種爭議和分歧既表明了我國對于詩歌翻譯研究的不成熟,也不利于后來學者對于詩歌翻譯本質和基本原則等的探索和確立。基于此,本文通過對趙彥春英譯《千字文》、《道德經》、毛澤東詩詞的探究和賞析,提出了對于詩歌翻譯本質和原則的獨特見解,這對于以后詩歌翻譯實踐活動的展開具有巨大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詩歌翻譯 翻譯本質 翻譯原則 趙彥春英譯詩歌
一、引言
翻譯難,文學翻譯則是難上加難,而文學翻譯之中的詩歌翻譯,其難度更堪稱是在板凳上跳芭蕾。詩人摩爾根斯特恩曾說過,“詩歌翻譯只分壞和次壞的兩種”,這就是說,在詩歌翻譯活動中,除去譯者自身的文化素質和語言工力,由于源語言和譯入語兩種語言在語言結構和格律上的不同,詩歌譯文或多或少地都會與原文在意境、節奏、音韻上出現差異。換句話說,譯文永遠不可能完美再現原文的意境和神韻。弗羅斯特也曾說過:“詩就是在翻譯中喪失的東西。”這也很形象生動地說明了詩歌在兩種不同語言中較差的互通性。當然,詩歌也不是完全不可譯的。如果我們可以正確的認識到詩歌翻譯的本質,準確把握詩歌翻譯的基本原則,恰當地處理與應用語言技巧,我們至少可以保證譯文之于原文的理解之確、音節之合、神韻之得、體裁之稱和字眼之切,從而使譯文在譯入語的語言藝術領域達到與原文在源語言語言藝術領域程度大致相當的語言藝術效果,從而實現“最佳近似度”。
二、詩歌翻譯的本質
要探究詩歌翻譯的本質是什么,其必要前提是充分了解什么是詩歌翻譯。“一切詩歌的特定妙蒂總根于特定的語言形式”。相較于其他文學形式,詩歌語言形式更為精煉和復雜,也更能體現和代表源語言的結構和規則,因此詩歌的翻譯無論是在“神”“形”的層面,還是在“意”的層面上都更加注重對語言技巧的理解、把握與處理。由此我們可以斷言,詩歌翻譯的本質即是將一種精妙的語言藝術轉“易”成另一種精妙的語言藝術。所以,在詩歌翻譯的實踐活動中就需要譯者具有深厚的文學底蘊,熟悉詩歌的語言載體,能夠精確的把握詩歌極其豐富的文體特征和藝術內涵,并可以巧妙地運用自己的語言工力將原詩的“意境”、“神韻”、“情思”、“精神”,以及語言結構、節奏、格律等一一再現。
三、詩歌翻譯的基本原則
縱觀中國近百年的詩歌翻譯研究史,關于詩歌翻譯的基本原則,即詩歌翻譯應忠實于內容還是形式而言,眾說紛紜。就詩歌翻譯的內容和形式概括說來,比較活躍于翻譯界的就有詩歌直譯論,詩歌意譯論,詩歌翻譯格律論,詩歌翻譯散體論,形似論,神似論,詩歌翻譯音美、形美、意美論和詩歌翻譯多元標準論,等等;而將不同的觀點排列組合而成的新流派更是隨處可見。然而,就目前中國詩歌的翻譯現狀而言,詩歌翻譯的效果可謂乏善可陳。一味追求直譯的譯者,詩歌通常會譯得太直、太淺白,往往忽略了詩句之間的流暢與連接;而一味崇尚意譯的譯者,詩歌通常就會譯得太自由,譯者自身張揚的創造性往往會掩蓋原詩的意境和精神;而太過于要求格律和形式的譯者譯出的詩歌則經常會流于形式,失了原文的神韻。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詩歌的翻譯不能僅僅局限于詩歌的某一個方面或層次,譯者應該根據不同的詩歌特點選取不同的翻譯標準,采用不同的翻譯技巧,這才是詩歌翻譯的基本原則。
這種基本原則反映在詩歌翻譯活動中則體現為,在寫實主義類的漢詩英譯實踐中,我們應注重對于原詩內容和意境的表達,比如趙彥春翻譯的《道德經》、《莊子》等等。這類詩歌文獻價值在于其內容對于后人的教育和啟發意義,因此翻譯這類詩歌就要求譯者對于源語言和譯入語,尤其是源語言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識,以便于可以準確的理解原文的意思。在《道德經》的英譯活動中,趙彥春對于“道亦有道”的準確翻譯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在古典主義類的漢詩英譯實踐中,我們應注重原詩的形式特征和節奏韻律的展現,比如趙彥春翻譯的《千字文》等等。《千字文》的經典之處在于原文作者使用了一千個完全不同的字連貫流暢地表達了其主旨思想,這在用單字詞就可以表意達情的漢語中已實屬難事,更別提在靠重復的介詞、連詞來完成銜接與連貫的英語中了。完成《千字文》的英譯文,這不僅很大程度上考驗了譯者對于譯入語語言結構的掌握,也體現了對于譯者遣詞造句、語言運用工力的嚴格要求。趙彥春英譯的《千字文》不僅僅靠一千個英文單詞就完成了對原文內容的詳細描述,更絕佳近似地展示了原文的形式特征和藝術內涵,堪稱完美之作。而在浪漫主義類的漢詩英譯實踐中,我們則應更加注重對于對原詩意境和情懷的表現,比如趙彥春在毛澤東詩歌《憶秦娥·婁山關》的英譯文中,憑借一些簡潔卻極具豐富感情的單詞,諸如“signs”,“hard enow”,“roll low” 和 “glow” 等,生動形象地為讀者展現了詩人不畏艱險、奮戰到底的壯志情懷就體現了這一點。
四、結論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詩歌翻譯的本質即是實現精妙的語言藝術在不同的語言載體之間的轉換。而漢詩英譯的基本原則則是根據不同的詩歌特點采取不同的翻譯標準和運用恰當地翻譯技巧。也就是說,詩歌在翻譯中的完美再現有時體現在其內容和意境上,有時體現在其形式特征和節奏韻律上,有時則體現在其意境和情懷上。而漢詩英譯的根本就在于盡可能地實現原文和譯文之間的這種“最佳近似度”。
參考文獻:
[1]辜正坤.世紀性詩歌翻譯誤區探討與對策[J].中國翻譯,2015 (3):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