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媛媛 常懿 李海洋(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
“國字招牌”助力石化園區升級
馮媛媛 常懿 李海洋(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
在石油和化學工業“調結構、轉方式”的時代背景下,各地從強調項目本質安全和綠色發展入手,依據園區產業規劃建立項目準入制度,按照產業集聚、鏈條互補的原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能源的循環利用,減少三廢排放,涌現出一批在創新發展、節能環保、綠色發展方面取得優異成果的園區。
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行業形象
經過20余年的發展,化工園區以其產業發展集聚,土地、資源利用集約高效,安全環保監管規范,已成為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在石油和化學工業“調結構、轉方式”的時代背景下,化工園區的發展理念也得到提升,對安全環保的重視程度增強,循環經濟成為園區發展的主導方向。各地從強調項目本質安全和綠色發展入手,依據園區產業規劃建立項目準入制度,按照產業集聚、鏈條互補的原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能源的循環利用,減少三廢排放,涌現出一批在創新發展、節能環保、綠色發展方面取得優異成果的園區,樹立了良好的行業形象。他們中的一些成功的從省級經開區、高新區晉升國家級行列,一些在某一方面表現突出的園區獲得了國家級示范試點的稱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以下簡稱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委為了鼓勵先進,樹立典型對這些擁有“國字招牌”的園區也出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扶植政策,主要體現在行政管理、外商投資、土地、財稅金融、產業發展、環境保護政策等諸多方面。針對一些示范試點園區,主管部委會同財政部在很多方面給與了一定的資金上的支持和幫助。“十三五”期間,石化園區如何爭取這些“國字招牌”,如何有效利用這些鼓勵和扶植政策,促進園區更好更快的發展,在眾多園區中立于脫穎而出,是石化園區管理者和工作者需要進一步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與石化行業相關的“國字招牌”有哪些?申報需要什么樣的條件?什么樣的程序?有哪些優惠政策?有哪些石化類的園區已經走在了前面?下面我們將逐一分析說明。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園區委)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502家左右,其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4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8家;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42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36家;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12家。其中:上海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等成功升級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遼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成功升級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福建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獲得“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稱號;武漢化學工業區、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等獲得“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稱號;上海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獲得“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稱號等。
園區委自2013年起,每年評價并公布“中國化工園區20強”,評選出的20強園區代表了我國化工園區發展的先進水平,這些園區也都十分重視國家級園區的創建、申請工作。下表1總結了2016年評選出的“中國化工園區20強”所擁有的各項“國字招牌”情況:
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我國為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而設立的現代化工業、產業園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國家級經開區)是由國務院批準成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我國現存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居于最高地位。國家級經開區大都位于各省、市、自治區的省會等中心城市,在沿海開放城市和其他開放城市劃定一定區域,集中力量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創建符合國際水準的投資環境,通過吸收利用外資,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現代工業結構,成為所在城市及周圍地區發展對外經濟貿易的重點區域。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利于國有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進一步提高吸收外商投資的質量,引進更多的先進技術。
自1984年國務院批準設立首批國家級經開區起,截至2016年底,我國共批復國家級經開區219家,其中,東部地區107家,中部地區63家,西部地區49家,區域分布漸趨平衡。其中,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以下簡稱石化類)的國家級經開區42家,名單見表2。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以下簡稱“商務部”)受國務院委托,作為國家級經開區審核、管理的牽頭單位。國家級經開區相關工作的主要負責部門是商務部外資司開發區處,其主要職能是綜合協調和指導全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國家級開發區)的有關具體工作,如負責新設國家級開發區和拓展建設現有國家級開發區的協調、審核;負責國家級開發區綜合統計和綜合投資環境評價工作;負責國家級開發區全國性重大活動的協調組織工作;參與區域發展政策的制定和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特殊經濟區域(包括特區、經濟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的相關協調工作等。
申報國家級經開區基本原則包括:不涉及新增土地,不涉及土地總體利用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整,不涉及財稅政策調整;符合國務院確定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方針,以及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區域協調發展、科技創新、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經省級人民政府推薦,具有精簡高效的管委會體制和機制,規劃用地“四至”范圍明確,符合國家土地管理和城市總體規劃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具有區位優勢,可成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規劃新的城市圈、經濟帶的重要支撐點;同一城市原則上只允許申報一家,對在已有國家級級濟技術開發區的城市申報省級開發區升級的申請一般不予審核辦理。

表1 2016中國化工園區20強國家級創建情況表(排名不分先后)

表2 石化類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名單
經開區對國家級的申報主要分為三步,第一步:以市政府的名義向省政府申請;第二步: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審查批準后行文上報國務院;第三步:國務院批轉商務部部牽頭完成審批工作,最終由國務院發文批復。申報國家級經開區流程見圖1。

圖1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申報流程簡圖
國家對國家級經開區在行政管理、外商投資、土地、財稅金融、產業發展政策、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均給予了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持。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進一步提高發展水平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5〕15號)、《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基礎設施項目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12〕9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4〕54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7號)等文件精神中均有體現。
2016年4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完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考核制度促進創新驅動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14號),并專門召開了全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電視電話會議,對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工作進行了專門部署。5月3日,商務部按照國辦發〔2016〕14號文件要求制訂并印發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辦法》,規定考核評價工作每年開展一次。評價結果作為商務部對國家級經開區實施動態管理的依據,對當年考核評價結果排最后10名的國家級經開區,商務部將予以通報和約談,責令整改;對連續兩次考核評價結果排最后5名的,商務部將按程序報國務院批準后降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我國在一些知識與技術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建立的發展高新技術的產業開發區。高新區以智力密集和開放環境條件為依托,主要依靠國內的科技和經濟實力,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科技資源、資金和管理手段,通過實施高新技術產業的優惠政策和各項改革措施,實現軟硬環境的局部優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建立起來的集中區域。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國家級高新區)是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
1991年國務院批準了第一批26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8年8月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開始實施,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明確列入火炬計劃的重要內容。截至2016年底,我國共批復國家級高新區145家。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高新區8個,名單見表3。園區內存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石化相關產業板塊的國家級高新區27個(不做重點)。

表3 石化類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以下簡稱科技部)受國務院委托,作為國家級高新區審核、管理的牽頭單位。科技部的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和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具體負責國家級高新區的核查、指導、管理及牽頭審批的工作。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主要負責指導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承擔國家級高新區年度計劃編制及組織實施工作;承擔國家級高新區的日常管理工作;承辦高新區的擴區、改變區位與升級的審核工作;承擔對國家級高新區的考核與評價工作和編制年度發展報告工作。
申報國家級高新區的基本條件:首先必須是由省政府或下屬相關部門審批備案的省級高新區;第二需要具有一級財政,具有完善的管委會機構體制,在日常運行工作中能夠做到優化精簡、遵守政策、務實高效;第三是參照國家級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辦法,申請升級的高新區綜合經濟實力需達到同期省內國家級開發區中等以上發展水平;第四是申請升級的高新區的單位產值、稅收收入等指標需要達到國家級高新區的要求。
高新區對國家級申報分為三步,第一步:以市政府的名義向省政府申請;第二步:省政府審查批準后行文上報國務院;第三步:國務院批轉科技部牽頭完成審批工作,最終國務院核準后發文批復。 具體申報流程見圖2。

圖2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申報流程圖
國家級高新區的優惠政策主要包括國家優惠政策和地方配套優惠政策。國家優惠政策主要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收政策的規定》,其他的優惠政策多以給予高新企業獎勵及針對性財政獎勵支持為主。地方優惠政策多以稅收、土地、人才、科技獎勵等幾方面根據國家的政策法規及地方的實際情況完成優惠政策的制定。
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是為了推進園區循環經濟發展,提高園區綜合競爭能力,實現園區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以下簡稱發改委)、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以下簡稱財政部)聯合組織實施創建的。
2011年發改委、財政部下發《關于率先在甘肅、青海省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選擇了甘肅、青海的8家園區率先開展示范試點工作。自2012年起兩部委開始聯合發文,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循環經濟綜合管理部門、財政部門組織推薦具備循環化改造基礎的列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的園區以及再制造示范基地、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作為備選園區。要求“十二五”期間,50%的國家級園區和30%以上的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
截至2016年底,共命名“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 118家,其中,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開發區42個,占到示范試點園區總數的1/3以上,具體名單見表4。

表4 石化類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名單
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審批歸屬部門主要是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循環經濟發展處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
申報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包括:已按發改辦環資〔2016〕513號文件要求,報送“十三五”循環化改造需求;園區應列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07年第18號)或2007年以來經國務院批準的各類開發區、通過驗收的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園區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園區內的產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明確的園區邊界以及園區組織管理機構或投資運營主體;園區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和產業規模;園區土地開發利用潛力較大;園區廢棄物產生量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和循環化改造潛力較大;園區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具備符合國家標準的各項環保設施,近三年未出現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和群體事件;園區具備循環化改造基礎,已開展相關工作;其中,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的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縣)的園區,列入國家或省級循環經濟試點的園區優先。
擬開展示范園區創建工作的工業園區,需由所在省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財政部門行文聯合推薦,發改委、財政部組織專家對推薦名單進行初審,以確定初選名單。申報所需推薦材料包括:1、省級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財政部門聯合推薦文件;2、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要在開展園區物質流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園區循環化改造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提出擬建設完成的循環經濟重點支撐項目;3、相關支撐材料。包括園區的批復文件,符合土地利用、城市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的相關文件以及國土資源部門確定的四至范圍等材料。
申報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流程見圖3。
園區循環化發展獲得國家大力支持,多項政策陸續出臺。“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按照物質流和關聯度統籌產業布局,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建設工農復合型循環經濟示范區,促進企業間、園區內、產業間耦合共生”,要求推動75%的國家級園區和50%的省級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對申請開展示范園區創建工作的工業園區按照“成熟一批、推進一批”的原則,依據相關程序予以批復并根據當年財政預算情況,安排中央財政資金予以適當支持。
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以下簡稱新型工業化基地),是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速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集約發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組織創建的。該項工作覆蓋了裝備制造業、原材料工業、消費品工業、電子信息產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軍民結合等主要的工業行業和領域。
自2009年工信部批準第一批62家新型工業化基地以來,截止到2016年底,已審批了七批,共計335家。以石油和化學工業為主導產業的新型工業化基地36家。具體名單見表5。

圖3 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申報流程圖
工信部規劃司是新型工業化基地的審批、管理、年度報告的組織部門,但是根據產業的不同,工信部的其他產業司局也會參加新型工業化基地的評審工作,石化類新型工業化基地由原材料司組織篩選及專家評審等具體工作。
申報新型工業化基地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的規定,符合國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及國家相關產業規劃;申請主體還應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集約程度高,規模效益好。第二,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第三,創新能力強。第四,技術水平高,產品質量優。第五,安全有保障。第六,信息化水平較高。第七,人力資源充分利用。第八,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第九,所在地政府大力支持。
申報新型工業化基地分三步,第一步:省經信委或工信廳對申報新型工業化基地的成員進行篩選,向工信部提出申請;第二步:工信部規劃司根據各省及自治區提出申請的新型工業化基地候選名單進行篩選、審核;第三步:工信部組織相關產業主管司局完成專家評審,通過評審后的新型工業化基地通過公示后,工信部核準后發文批復。

表5 石化類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名單
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申報流程見圖4。
針對新型工業化基地,工信部主要從規范建設、智慧園區、產業轉移三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規范建設方面,工信部2015年印發了《促進化工園區規范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了化工園區未來發展的方向及規范標準。智慧園區方面,工信部原材料司2016年針對智慧園區提出了以魯西化工、嘉興港為主的兩個試點示范單位,進而在全國進行進一步推廣。產業轉移方面,工信部根據《產業轉移指導目錄》,加快各地的危化品搬遷轉移工作,并對此項目提供了貼息貸款。未來“十三五”期間,針對新型工業化基地,將會有更多的政策、財政方面的支持。2017年2月,工信部發布《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管理辦法》,開啟了“十三五”期間新一輪的新型工業化基地的工作。

圖4 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申報流程圖
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是指依據循環經濟理念、工業生態學原理和清潔生產要求,符合《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標準》和其他相關要求,并按規定程序通過審查,被授予相應稱號的新型工業園區。
截止到2017年1月,我國共批復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共計49個,其中石化及相關化工產業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12個,名單如下:

表6 石化類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名單
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由環境保護部、商務部和科學技術部組成。領導小組負責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批準建設、命名和綜合協調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和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組成,辦公室設在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負責示范園區建設管理工作。適時召開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定期召開辦公室年度工作會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保、商務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轄區內示范園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示范園區是具有法定邊界和明確的區域范圍,具備統一的區域管理機構或服務機構,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各類工業園區。
擬開展示范園區創建工作的工業園區,向園區所在地省級環境保護、商務、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提交示范園區創建申請,經三部門同意后,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辦公室。創建申請材料包括:1.園區創建推薦書;2.園區管理機構出具的示范園區創建申請;3.園區管理機構出具的環境守法承諾書;4.工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完成情況證明;5.示范園區建設規劃和技術報告。
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申報流程見圖5。

圖5 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申報流程圖
商務部推動有關金融機構為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提供融資支持,重點支持和推動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開展節能環保國際合作;另外還將引導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內的企業充分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在資金、招商引資、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服務等方面加大對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外商投資更多地投入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各地財政也將設立支持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發展的專項資金,為開展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的園區提供有針對性的財政補貼,重點加大對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政策研究和重點項目的補貼、貼息貸款或稅收減免。
獲批開展示范園區建設和獲得命名的工業園區每年應對生態工業建設績效進行自評價,形成年度評價報告,于次年5月底前報送辦公室。自獲得示范園區命名之日起,每3年開展一次復查。復查采取抽查方式,由辦公室組織實施,提出擬復查名單并發布。復查結果由辦公室統一發布。對通過復查的示范園區,予以確認;未通過復查的,限期整改。領導小組對發生嚴重污染環境事件,或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的示范園區撤銷稱號;處于建設階段的園區,從批準建設園區中除名;且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創建。
(一)新區
國家級新區(以下簡稱新區)是由國務院批準設立,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區。
新區設置于某個特定區域,其成立乃至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總體發展目標、發展定位等由國務院進行規劃和審批,相關特殊優惠政策和權限由國務院直接批復,在轄區內實行更加開放和優惠的特殊政策,并鼓勵其進行各項制度改革與創新的探索工作。因有國務院批復體現國家級戰略和新區發展需要,所在省按要求須下放省級管理權限,其實質均擁有副省級管理自主權,而與新區所處區域行政級別無關。
南京化學工業園區位于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內,是其重要功能區。江北新區依托南京化工園區,重點拓展精細化工產業鏈,推動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材料產業。
(二)保稅港區
保稅港區是指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在國家對外開放的口岸港區和與之相連的特定區域內,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港區的功能具體包括倉儲物流,對外貿易,國際采購、分銷和配送,國際中轉,檢測和售后服務維修,商品展示,研發、加工、制造,港口作業等9項功能。
申報程序主要由以下幾個步驟:理論研究,可行性論證;請示文件上報省級人民政府;省級人民政府上報國務院;國務院批轉各部委閱辦;國務院辦公廳批轉海關部署牽頭閱辦;海關總署綜合各部委意見形成的《關于建立**保稅港區的請示》文件完成10部委會簽工作,并正式上報國務院;國務院批復請示。
張家港保稅區是1992年10月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全國第一批、江蘇第一家保稅區,2008年升級為保稅港區,位于張家港市西北方,毗鄰長江,是江蘇開放程度最高的特殊經濟區。2001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作為保稅區的配套工業區,享受保稅港區各項優惠政策。
(三)石油和化工行業區域經濟命名
石油和化工行業區域經濟命名工作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負責統籌組織,辦公室負責協調和管理,各有關部室、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負責實施。被命名區域應具備以下條件:產業現狀和發展規劃符合國家石油和化工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方向;申請命名區域應具有與命名名稱相對應的集中度(或比重);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產品質量、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職業健康等方面符合國家法規和標準,并在本區域內積極推行責任關懷;命名申請應取得區域所在地人民政府推薦。
申報程序主要由以下幾個步驟:被命名地區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受理申請后由受理單位會同聯合會辦公室組織評價。評價一般分以下三個階段:文件審查—現場調查—綜合評議。受理單位依據評價結論擬寫請示報告,連同評議報告經聯合會辦公室會簽,報秘書長審核后,報分管副會長審批。審批后,由受理單位在聯合會網站發布公示公告。對公示期間無異議的,由受理單位擬批準文件報分管副會長簽發。對有異議的,報秘書長審核。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這些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示范試點區無疑是全國最具活力的投資熱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是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是產業集聚、人才集聚、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的重要陣地。努力躋身其中的一員,一方面, “國字招牌”不僅對園區的招商引資,經濟發展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爭取到一些示范試點,對于園區循環化改造、企業搬遷入園等相關工作的開展也會有相應的國家專項資金的支持,這些也必將對園區的發展建設提供莫大的助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這項申報工作進一步與國家部委的重點工作建立起緊密的聯系,為后續爭取大項目,優化當地政府的資源配置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