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嫦, 羅燕萍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廣州 510000)
地鐵換乘車站站廳公共區面積控制標準
陳惠嫦, 羅燕萍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廣州 510000)
隨著地鐵線網的加密以及客流的快速增長,在工程建設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客流大、編組長、換乘線路多的大規模車站,共用站廳超規范的5 000 m2不可避免。經過分析認為,地鐵規范關于“換乘車站共用站廳不超5 000 m2”只適用6B編組的兩線換乘車站,通過對不同編組、不同數量換乘線路的換乘車站站廳規模的研究,以及對其他城市實際案例調研分析,從保證消防安全的角度探討更適應實際工程設計的規模標準,提出大面積車站應加強消防措施。
城市軌道交通; 消防; 換乘車站; 規模系數
《地鐵設計規范》(GB 50157—2013)28.2.2中及其他相關規范中都明確:地下換乘車站當共用一個站廳時,站廳公共區面積不應大于5 000 m2[1-4]。但在廣州市軌道交通新線設計中,個別車站客流量大、列車編組長、換乘線路多,在滿足交通運輸與客流疏散功能的前提下,該類車站共用站廳的建筑面積往往會超過5 000 m2,如廣州地鐵8號線北延段彩虹橋站,三線換乘站廳總面積為18 867 m2,21號線天河公園站,三線換乘站廳總面積為22 496 m2,均超出地鐵設計相關規范的規定,這樣給消防報批帶來很大難度。
經調查,其他城市換乘車站共用站廳面積超5 000 m2的常有發生,各地也為此研究制定了相關的消防地方規定。
2.1 典型城市案例與調研結果分析
典型城市消防地方規定情況見表1。

表1 典型城市消防地方規定情況
2.2 調查范例
1) 深圳北站(見圖1):是集國鐵與地鐵4、5、6號線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地面層換乘站廳公共區面積約22 000 m2, 無防火分隔,設自動水噴淋。

圖1 深圳北站示意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Shenzhen North Station
多線換乘站廳為大空間,未設防火分隔,設置了擋煙垂壁。
各地對面積超過5 000 m2的車站站廳做法不統一,同一地方不同案例的做法也不統一。主要措施為設置自動噴水滅火、方式相對靈活的防火分隔[5-7],這些消防措施的應用將對站廳空間帶來不利影響,同時也增加了車站投資。
2) 深圳車公廟站(見圖2):為四線換乘站,新建的三線共用站廳公共區面積為16 704 m2,無防火分隔,設自動水噴淋,與原1號線站廳公共區之間設防火卷簾。

圖2 深圳車公廟站廳平面Fig.2 Concourse plan of Chegongmiao Station, Shenzhen
3.1 規范要求
1) 《地鐵設計規范》(GB 50157—2013)28.2.2規定:地下換乘車站當共用一個站廳時,站廳公共區面積不應大于5 000 m2。
2)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范》(GB 50490—2009)7.3.16規定:多線換乘車站共用一個站廳公共區,且面積超過單線標準車站站廳公共區面積2.5倍時,應通過消防性能化設計分析,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
3.2 條文解釋
《地鐵設計規范》條文解釋明確,站廳公共區面積不應超過5 000 m2,是在《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范》中“不超過單線標準車站站廳公共面積的2.5倍時”的規定基礎上量化而成。可以看出,單線標準車站站廳公共面積以2 000 m2為計算基礎,按目前各城市標準車站的規模,2 000 m2應是6B地下標準站站廳公共區的規模(見圖3)。

圖3 標準6B車站站廳平面Fig.3 Concourse plan of 6B standard station
3.3 計算公式
若順應地鐵規范的思路,換乘車站的站廳公共區面積 =標準車站面積×規模系數。
3.4 研究方向
標準車站的規模與車站編組密切相關,換乘車站的站廳公共區面積則受到換乘線路數量、換乘形式的影響。
6B標準車站站廳公共區為2 000 m2,而8A車站與6B比較,站臺由120 m加長到186 m,站廳長度由100~110 m加長到145~150 m,8A編組線路客流較大,站臺寬度一般采用11~13 m單柱,站廳寬度達到19~21 m。因此,相對于6B編組,8A標準車站的站廳面積由2 000 m2擴大到約3 000 m2(見圖4)。

圖4 標準8A車站站廳平面示意Fig.4 Concourse plan of 8B standard station
因此,6B標準站廳面積為2 000 m2,8A標準車站站廳面積擴大到約3 000 m2。
5.1 換乘線路數量對規模系數的影響分析
1) 換乘線路越多、客流量越大,站臺寬度相應遞增。對于單柱標準站,若滿足規范中關于側站廳不小于2.5 m,雙向樓梯寬度不小于2.4 m的要求,站臺寬度Bd=0.26×2(站臺門)+2.5×2(側站臺)+1.97(扶梯)+2.4(樓梯)+1.0(柱)=10.89≈11 m,則目前廣州標準站的站臺寬度按單柱不小于11 m控制。
對于換乘車站,考慮換乘節點寬度及客流增加的原因,兩線換乘標準站規模增加2.33倍,那么每條線對應的站廳規模增加量約為16%(見圖5)。

圖5 兩線平行換乘車站橫剖面示意Fig.5 Cross section schematic diagram of two-line parallel transfer station
三線換乘車站為換乘便利,如一條線采用一島兩側的站臺形式,理論上該線對應的站廳規模比標準站增加80%以上。對一島兩側的車站,對應的車站寬度約為40.3 m,與標準車站寬度21 m比較,對應站廳面積增加超過80%(見圖6、7)。

圖6 一島兩側車站換乘節點示意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transfer node in one island with two-side platform station

圖7 天河公園站三線換乘流線示意Fig.7 Three-line transfer flow lines of Tianhe Park Station
2) 換乘線路多,換乘距離較長,客流流線組織復雜:各線站臺脫離,站廳需進一步加長、拓寬。
車站島式站臺寬度一般不小于14 m,理論上對應的站廳寬度比標準站增加16%以上。如兩線8A平行同層換乘車站,站廳寬度約為45.3 m。
站廳長度按150~155 m計算,站廳面積約為7 000 m2,標準兩線8A站廳的規模一般需考慮8%~10%的增加量。比如:對兩線8A十字側島3層換乘車站,站廳面積約為7 400 m2,相對標準8A站廳為3 000 m2,對應每條線路增加量約為24%,其中站臺寬度增加量約為16%,因為換乘流線增加規模約為8%;兩線T型側島3層換乘車站,站廳面積約為7 600 m2,相對標準8A站廳為3 000 m2,對應每條線路增加量約為26%,其中站臺寬度增加量約為16%,因為換乘流線增加規模約為10%。
5.2 換乘形式對規模系數的影響
5.2.1 8A車站兩線換乘形式站廳規模分析
具體分析見表2。

表2 兩線換乘車站規模分析
5.2.2 8A車站三線換乘形式站廳規模分析
對于8A車站,兩線換乘站共用站廳面積約為7 500 m2;三線換乘的共用站廳面積約為11 000~22 000 m2,平均為16 500 m2;常用的三線換乘方式車站的共用站廳面積超過15 000 m2(見表3)。
5.3 計算公式
從以上分析可看出,若8A標準站站廳面積為S(3 000 m2),則兩線站廳規模應為:(1+0.16+0.1)×S×2=2.5S=7 560 m2,三線站廳規模應為:(1+0.16+0.28)×S×2+(1+0.8+0.28)×S=5S=15 000 m2。

表3 三線換乘車站規模分析
5.4 小結
列車編組越長、換乘線路越多,客流流線組織復雜,站臺加長拓寬,車站規模越大,站廳公共區面積難以控制在5 000 m2以內,換乘站廳規模與標準單線站廳規模形成一定的系數關系,兩線為單線的2.5倍,三線為單線的5倍。
根據設計理論分析、工程實例對比,并考慮工程實施的包容性,建議:規模系數選擇時兩線換乘車站共用站廳按標準站的2.5倍、三線按5倍計算;8A編組換乘車站按站廳共用站廳面積不大于7 500 m2、三線換乘不大于15 000 m2面積控制。對于超過以上允許建筑面積的超大規模車站,應嚴格按允許建筑面積進行防火分隔。
站廳公共區消防措施以加強控煙、快速疏散為主[7-10],針對大面積車站,應在幾方面加強消防措施:合理設置疏散口,保證人員疏散距離不大于50 m;適當增加站廳層高度,合理利用頂棚內的蓄煙空間;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公共區的排煙量。有條件時,防煙分區面積盡量按2 000 m2設置;對于超過允許建筑面積的超大規模車站,建議設置自動噴淋系統;當防火分區面積較大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可將一個防火分區劃分成多個報警區域進行探測。
隨著地鐵線網的加密以及客流的快速增長,在工程建設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客流大、編組長、換乘線路多的大規模車站,共用站廳超規范的5 000 m2不可避免,建議對地鐵規范中相關站廳規模標準進一步深化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導實際工程的消防設計。
[1]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地鐵大面積站廳熱煙測試和計算模擬研究報告[R].北京,2015.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Simulation and research report on hot smoke test and calculation in large scale concourse of metro station[R].Beijing, 2015.
[2] 地鐵設計規范:GB 50157—2013[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Code for design of metro: GB 50157—2013[S].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14.
[3]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范:GB 50490—2009[S].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Technical code of urban rail transit: GB 50490—2009[S].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09.

[5]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地鐵地下車站防火分區、煙氣控制與人員疏散系統設計導則:DB/Z 100—2014[S].深圳,2014. Shenzhen Market Supervision Authority.Design guidelines for smoke control and evacuation system in subway station: DB/Z 100—2014[S].Shenzhen, 2014.
[6] 上海申通軌道交通研究咨詢有限公司.上海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標準(暫行):STB/ZH—000001—2010[S].上海,2010. Shanghai Shentong Rai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onsulting Co., Ltd.Urban rail transit design standard(provisional): STB/ZH—000001—2010[S].Shanghai, 2010.
[7] 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規范:DB 11/995—2013[S].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Beijing Urban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ail transit: DB11/995—2013[S].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14.

[9] 關于成都軌道交通超大地下站廳、車站與商業開發接口、地下及上蓋車輛基地等消防設計要求的暫行規定(討論稿)[A].成都,2016. Interim provision on super large concourse, station and commercial development interface, underground and covered vehicle base and other fir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Chengdu rail transit(exposure draft)[A].Chengdu, 2016.
[10]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及廣州地鐵設計院研究院有限公司.地鐵安全疏散規范(報批稿)[A].北京,2014.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Guangzhou Metro Design Institute Inst Co., Ltd.Code for safety evacuation of metro(draft for approval)[A].Beijing, 2014.
(編輯:郝京紅)
Control Standards of Public Space Area for the Station Hall of Metro Transfer Stations
CHEN Huichang, LUO Yanping
(Guangzhou Metro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uangzhou 510000)
Many large subway stations, which can handle large passenger flows, longer train marshalling, and multiple transfer lines, have been built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the rising passenger numbers and the increase of subway lines. As a result, the shared station hall covers an area of over 5,000 square meters, exceeding the allowed standard.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regulation that "the area of a shared station hall space should not be larger than 5,000 square meters" is only applicable to the double line transfer station which has 6B train marshalling scheme. The sizes of the station halls of different transfer stations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lines and different marshalling schemes are examined and case studies in different cities are conducted. A more applicable area standard for the station hall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fire protec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fire prote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r the large subway stations.
urban rail transit; fire protection; transfer station; coefficient of scale
10.3969/j.issn.1672-6073.2017.01.014
2016-03-16
2016-06-21
陳惠嫦,女,建筑專業,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軌道交通建筑設計,chenhuichang@dtsjy.com
U231
A
1672-6073(2017)01-006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