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秋平+吳爽


進入冬季,下雪和化雪的時候會直接影響車輛的外觀,但我們看到行駛在青島大街小巷的公交車卻依舊潔凈明亮。這是為了做好公交車的“面子”工程,公交車保潔員的標準不降低。前不久記者探訪公交工作時發現,干凈衛生的車輛出場,兩個小時回來后,地板上有了不少紙屑、廣告傳單、塑料袋、痰跡,甚至有被踩實了的口香糖。由于車輛停站時間有限,每一輛車回到停車場,保潔員像打仗一樣快速清理,避免耽誤車輛運行,為了更好更快完成公交車保潔,保潔員們自制“神”工具使保潔、節水兩不誤。
各類神器解“難題”
日前,記者來到公交集團湖島車隊停車場,發現進場的公交車“灰頭土臉”,出場的車輛全部“煥然一新”。車隊黨支部書記黃愛君向記者介紹道:“公交車都有專門的保潔人員負責衛生清潔,公交車每次跑完一圈之后,保潔員就要對公交車進行清潔,保證公交車在始發站都是干凈衛生的。”記者了解到,保潔一輛公交車不只是簡單擦車皮、掃地板,“窗玻璃、玻璃縫、輪胎、座椅下方、壓條,邊邊角角是最難清理的了。”其中一名保潔員李玉珍向記者介紹說。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停車場內一直有工作人員對每一輛公交車進行衛生清潔,手中除了大拖把、小掃帚,還有小木棍綁著布條,扁鋁片扎著軟布,口袋里還有一件“神器”——擦玻璃縫的自制鐵片,連牙刷也利用上了。記者了解到,每種“神器”都有其用途,專門對付“邊角”。“牙刷是用來清理玻璃勾縫的,有些小紙屑、食品包裝紙塞到玻璃縫中,用牙刷往外刷,有時還用筷子往外夾。”李玉珍對記者介紹道。還有一個小鐵片,一端彎曲,李玉珍將一塊抹布套上輕松插進兩面玻璃縫中,玻璃夾縫中的灰塵一掃而凈。“小木棍用來擦夾條上的灰塵,扁鋁片可以伸到座椅下方的平臺上進行清潔。”李玉珍邊介紹邊用自制“神器”清潔公交車各個角落,灰塵被一掃而凈。
既要保潔又要節水
據了解,為提高公交車清潔效率,公交集團大部分車隊配備了洗車機,但洗車機清洗每輛公交車大約用水100~110升,為了節約用水,集團要求所有公交車將原來每車每天清潔一次,改為非雨雪天氣每周只使用洗車機清潔一次。同時,集團就針對節水問題對洗車機進行了改造。洗車機原本的噴水口為34個,出水量大,噴嘴噴水區域有很大的重疊部分,這會造成用水過多。經過測試,將洗車機噴嘴調試至24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洗車機的單水嘴噴水量、洗車時間、洗車效果都毫無變化,而單車次清洗用水量變為70L左右,節約了40L。
集團針對如何節水,又做了進一步探索。車隊的洗車機在原有基礎上新增了沉淀池,內有四級過濾系統,每次用來洗車的水通過下水裝置回到沉淀池,經過四次過濾后以供繼續使用。這樣一來洗車的水可以反復使用4-5次,之后再進行更換,較之前有了很大的節約。這樣用洗車機清洗一輛公交車消耗由70L左右的水下降為40L左右便可,每次可節約將近30L。
洗車機清洗車輛非常方便,但是洗車機只能清潔公交車車體表面,車廂內衛生還得依靠人工清潔。公交集團各個車隊都根據所有公交車數配備專業公交車保潔員,每輛公交車運行一個班次后,都要由保潔員、乘務員進行全面打掃。為了進一步做好節水工作,平時都是用更為節水的人工清潔。為了進一步提升乘務員、保潔員的節水技能,集團各車隊不斷開展保潔技能比武,達到只需要一桶水(25升左右),就可以把10多米長的公交車內外打掃得干干凈凈。
“小竅門”保潔又節水
保潔員李玉珍說,保潔員結合工作實踐總結的節水小竅門有三個:第一打掃車輛內部要遵守一定的步驟,打掃車內衛生要掌握先上后下,先輕后重的順序。一般一桶干凈的水,先輕洗不易落灰的車內蓬頂,再擦車內裙、擋板,然后擦拭易落灰的車內窗框、扶手、踏板區域等等,最后>中洗地板等。清理車廂外部衛生由原來用刷子蘸水刷車皮,改為用布擦車皮,再用投洗布剩下來的廢水擦輪胎。其次,保潔員還自己動手,用廢舊衣物等制作了“袖珍拖把、小鏟子、噴壺”等“清潔神器”。公交車上邊邊角角特別多,有時候用大的抹布或者拖把,既費力費時費水,還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用這些清掃小工具,打掃起來不僅更加省時省力,用的水量也大大減少。第三是對于頑固性的污漬,保潔員一般先用噴壺將污穢物噴濕,然后等待一會再用小鏟子和抹布配合著清理,這樣先將疑難污漬清理干凈后,再清掃車廂衛生更容易些。“一塊抹布八個面”,這是公交保潔員對于節約用水,厲行節約在工作中得一個縮影。
為了節約公交車清潔車輛用水,公交集團制定了節水方案,在清理公交車輛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據統計,公交集團5000余輛公交車每天將節約清潔用水150噸左右,大約相當于普通三口之家3年的用水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