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
發展的內涵質量,讓百姓實實在在感受方便、實惠、好用,為綠色出行提供更便捷、更周到的服務。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表示,該公司計劃到2020年建成充電站1萬座、充電樁12萬個,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形成半徑不超過一千米的公共快充網絡。
新能源汽車優勢凸顯獲消費者青睞
近期我國多地接連出現重污染天氣,很多地區不得不實行限行措施。河北某新能源汽車4S店的銷售人員介紹,雖然新能源汽車此前享受諸多優惠政策,但銷售情況一直不溫不火。供暖季以來,省會實施了號稱“史上最長”的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政策,不過新能源汽車不受政策影響,仍然可以上路,這也讓許多消費者最終下定決心購買新能源汽車。政策實施以來,到店客戶明顯增加,實際銷售量增長不少,客戶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明顯提升。一個家庭如果要買第二輛車,一是考慮代步,二是考慮不限行,這樣子會帶來更多方便,再加上現在霧霾確實嚴重,很多老百姓也在考慮環保問題了,所以說,新能源汽車滿足了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除限行政策、環保外,促成年末新能源汽車銷售小高峰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本月將是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最佳時機。12月底,新能源牌照面臨著6個月的有效期到期問題,再不購入車輛會造成車牌的廢棄。除此之外,2016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只剩最后一個月了,資料顯示,2017年國家將降低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預計該補貼將會逐年降低,這是國家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良性發展的既定方略。根據披露的信息,同樣是續駛里程超過250千米的車型,新方案的最高補貼額度將由現行的5.5萬元降低為最高4.84萬元。另外,還包括了對汽車本身技術標準的新要求。
“根據今年的發展形勢估算,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占到全球總量的40%。”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在12月10日北京舉行的“十三五”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高層論壇中表示,1到10月的國內汽車產量中,新能源產品占比已經超過了1.6%。普華永道在12月初首次發布的中國汽車行業藍皮書中預測,至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將達到185萬輛左右,也就是說2015年到2022年期間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8%。
截至2016年12月8日,北京已累計收到個人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配置指標申請和確認延期的共20964個,與10月份需要輪候的10398個指標一起,已有31362人進入新能源搖號排隊階段。2017年的新能源指標釋放還未開始,就已經有3萬個被提前預定了。12月,京津冀等地新能源汽車銷售迎來消費小高峰。
臨近年關,新能源汽車市場供需兩旺,產銷數字節節攀升,背后是整個產業的全面進步。
國家政策是堅實的后盾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自2016年起,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由起步階段進入加速階段。長期以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都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關于新能源汽車“十三五”期間的發展,國家和部分地方政府已發布相關政策。中央政府通過把充電基礎設施獎勵與省市新能源汽車推廣量綁定的方式,刺激地方政府保持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勢頭,政府獎勵意不在充電而在地方新能源汽車推廣量。
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家共出臺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59項。譬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目錄》《關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獎勵政策及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等。
技術不斷突破產業鏈逐步完善
近年來,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有了極大的突破。作為新能源汽車“心臟”的電池,其進步尤具意義。據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國產磷酸鐵鋰、三元材料電池的單體能量密度,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行業形成了關鍵材料產業化能力,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鋁離子動力電池技術體系。磷酸鐵鋰動力電池也形成了產業化的規模,并實現了全球配套,初步掌握了燃料電池的關鍵技術、相關部件關鍵技術等。這意味著在下一階段的全球競爭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有了競爭的實力與底氣。
充電樁建設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大量的社會資本涌入。充電站、樁的建設需求得到釋放,以及互聯網經營方式的發展推進,也促使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發生變化。12月11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鄭柵潔稱,下一步,除了繼續做好充電樁建設工作,增加充電樁建設數量,還要注重優化項目布局,規范充電接口,實現互聯互通,創新服務方式,提高充電服務水平,提高安全運行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