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近日播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提出,根據各地資源環境承載狀況、耕地后備資源條件、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潛力等,分類實施補充耕地國家統籌。
嚴守耕地紅線,“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是我國土地管理制度始終不變的基本宗旨。在此宗旨統領下,探索補充耕地國家統籌,既不是對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做某種松綁,也不是放松相關管理要求,而是在當前后備資源不足、占地需求與后備資源空間不匹配的現實之下,實事求是地解決部分省份、部分國家重點項目占補平衡難題的必要改革舉措。
在嚴控規模、嚴格監督、規范實施前提下,適度探索耕地跨省占補平衡的正向效應可望在以下諸方面逐步顯現:
首先,適度探索耕地跨省占補平衡,可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從供給側推動中國經濟效率提升、質量提升。這主要體現在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雖然其本身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樣自由流動,但土地與其他要素的結合是否順暢,實則就是一個考察經濟體內部要素流動是否自由、要素能否被配置到回報率最高的地區與部門的核心變量。
以部分直轄市為代表的少部分地區建設用地相對匱乏,而由這種稀缺性倒逼出的“騰籠換鳥”固然在整體上有利于地區平衡與產業升級,但其副作用是,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產業集聚的內在趨向,以及各地區發展的比較優勢,結果就如有的調查研究所顯示的那樣,2003年起我國全要素生產率開始出現顯著下滑,其中很重要的一項起因就是,大量東部地區企業因用地問題發展受限。
其次,適度探索耕地跨省占補平衡,有利于加快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這主要體現在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存在的最突出問題,就是少部分地區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而三線以下城市的庫存積壓依然嚴重,而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土地供應與人口流向嚴重錯配。
因此作為重點解決舉措之一,本輪房地產調控針對性地提出,要實施有效用地調節政策,在住房供求關系緊張地區適度增加用地規模,而適度探索耕地跨省占補平衡,無疑正合調控基調。
第三,適度探索耕地跨省占補平衡,有利于更好更高效地保護耕地與節約用地。這主要體現在此前耕地占補平衡中,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近補遠、占水田補旱地等情況并不少見,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各相關方利益難以兼容。
適度探索耕地跨省占補平衡,可以在原有激勵約束機制基礎上,通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對耕地保護責任主體增加補償激勵,讓土地在相對豐歉的不同地區都能夠產生更大收益,從而在體制機制上,促進形成保護更加有力、執行更加順暢、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護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