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隼
吸煙(包括主動和被動吸煙)是目前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吸煙人群的死亡風險大于非吸煙人群,這是被反復證明的事實,也是國際上達成的共識。
吸煙致死,“傷心”占主因
很多人只知道吸煙會導致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統疾病,卻沒有意識到,煙草對于心血管系統所帶來的損傷更為嚴重,會導致更多的死亡。
全球每100個因吸煙導致的死亡中,有35個是因吸煙引發的心血管病死亡,多于其他任何疾病。因此,吸煙引發的心血管病死亡才是吸煙引發的最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全球每年因吸煙導致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數高達169萬,其中137萬為男性,32萬為女性。
2013年,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全市開展了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發現35歲以上人群每年因吸煙導致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數已達3503人,以缺血性心臟病和腦卒中(中風)為多。吸煙的心腦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要比非吸煙患者高出46%!因主動吸煙導致的心血管病死亡占所有心血管病死亡的9%,因吸二手煙導致的心血管病死亡占3%。
吸煙引起的心血管病死亡多集中在35~54歲的中青年人,比該人群平均死亡年齡早14年!
吸煙“傷心”,通過3條道
吸煙是如何危害心血管的呢?主要通過以下三個途徑。
1.高血壓
研究發現,吸煙者的高血壓患病率顯著高于不吸煙者,且隨著吸煙量的增加而增加。當吸煙量大于15支/天時,會大大增加高血壓的風險。
●煙草中的尼古丁通過興奮交感神經,使心率增快,心臟搏出量增加,升高收縮壓。
●煙草中的尼古丁會促使腎上腺釋放大量兒茶酚胺等縮血管物質,引起小動脈血管壁痙攣,使血管變窄、血管阻力增大,從而升高舒張壓。
●吸煙促使機體分泌大量腎上腺素,可以引起血中膽固醇含量增高,膽固醇沉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彈性降低、血壓升高。
2.動脈粥樣硬化
吸煙對人體血管內皮的損傷非常明顯,煙草中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能使游離脂肪酸增加,刺激肝細胞大量合成甘油三脂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并抑制肝臟微粒體合成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導致膽固醇等脂類物質集中附著在血管上,加速動脈硬化的發生和發展。
●無論是主動吸煙還是被動吸煙,均可引起縮血管物質的釋放增加。
●不穩定的動脈粥樣斑塊一旦破裂或脫落,會在短時間內堵塞血管,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腦卒中,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吸煙者冠心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比不吸煙者高2~6倍。
3.心功能損害
吸煙可以導致心臟功能下降,吸煙年限越長,對心臟的損害就越大。有研究發現,長期大量吸煙的健康成年人,在尚未出現任何臨床癥狀時,通過儀器檢測,已提示其心功能發生了改變。
吸煙者的運動能力較非吸煙者明顯降低,主要表現在運動耐力、最大心輸出量等心功能的下降。
控煙進展:2016年11月,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正式通過《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修正案,將室內禁煙的范圍擴大到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同時增加了部分室外控煙場所。該條例將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此舉是對煙草暴露的進一步有效防控,也有助于提高個人自覺戒煙的意識,促進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關注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更多疾病防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