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兒子剛1歲,以前可以扶站,最近不愿意扶站,就醫后被診斷為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醫生說幸虧發現得早,治療效果會比較好。我女兒年齡相仿,小孩子不會表達,不知如何及早發現孩子的關節異常?
上海 張女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腎臟風濕科副主任醫師孫利: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是指16周歲以下、持續6周以上不明原因的關節腫脹。這是兒童風濕性疾病中發病率(約20/10萬)較高的疾病之一,早診斷、早治療對患兒日后生活質量至關重要。與成人不同,嬰幼兒很少能用語言表述疼痛的部位和性質,如果疼痛不足以影響活動,他們甚至不會哭訴,所以需要家長細心留意孩子的異常行為,如步態不正常、不愿抬頭或斜頸、不愿伸手或抬手、不能張口吃蘋果、手指或腳趾像臘腸樣紅腫等。同時,家長還要學會“摸”“比”“動”,摸摸皮溫高不高、比較對側相應關節有無腫脹、觀察關節活動有無受限,如果發現異常,應及時就診。此外,發生在外傷后的持續、反復關節痛極易被忽視。部分患兒外傷后,排除骨折等外科急癥、給予外用和內服解熱鎮痛藥無效或效果不明顯,甚至出現其他關節受累時,家長往往會歸咎于未休息好,從而延誤了診治。
專家門診:周一上午,周六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