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錦燕
一、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將我院近兩年間收治的141例宮頸糜爛患者隨機分成三組,即對照甲組、對照乙組以及實驗組,每組有47例患者。三組受試者的年齡均為25~49歲。經統計學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甲組及對照乙組在年齡、糜爛面積、糜爛表現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上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有可比性。
2. 排除標準
(1)排除有全身性疾病如嚴重心臟病變、肝臟病變及血液病患者。
(2)排除有生殖道急性炎癥的患者。
(3)排除宮頸惡性病變患者。
(4)排除有體內金屬植入物的患者。
3.治療方法
(1)對照甲組:單純微波治療。于患者月經結束后4天進行手術,采用婦科微波儀進行治療。術前備皮,囑患者取截石位,一次性擴陰器暴露宮頸后,消毒宮頸及周圍陰道,距糜爛5mm處,以15~17W的照射頻率垂直照射創面,并放射狀照射周邊組織,待創面色澤呈現為焦黃時停止照射,術后將EGF凝膠均勻涂于創面,并持續使用一周。術后囑患者保持清淡飲食,恢復期內禁止性生活,術后一個月經周期后來我院就診復查。
(2)對照乙組:僅給予外用藥物治療。使用保婦康栓陰道給藥的方式進行藥物治療。睡前正常清洗外陰后,將雙手尤其是手指部分用肥皂清洗干凈。患者戴滅菌指套,取合適體位,以中指輕頂藥栓底部,緩慢將藥栓推入陰道內,每日一次。
(3)實驗組:微波結合藥物治療。在微波治療的基礎上,予以藥物治療。
4.觀察指標
觀察三組宮頸糜爛患者膿血性白帶、腰骶酸痛以及接觸性出血等臨床癥狀的減輕程度以及宮頸糜爛面積的縮小程度。
5.評價指標
治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消失,宮頸不存在糜爛。
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大多消失,宮頸仍存在糜爛,但糜爛面積較治療前縮小一半以上。
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稍有減輕,宮頸存在糜爛,且糜爛的面積雖有縮小但改變不明顯。
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無改變甚至加重,宮頸糜爛的面積無改變甚至擴大。
總有效率 =(顯效+好轉)/總例 數×100% 。
6.統計學處理
所有的數據均應用SPSS20.0專業的統計學系統軟件進行分析,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在施行不同的療法治療后,實驗組、對照甲組以及對照乙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都為100%,表示不同療法治療宮頸糜爛皆有不同程度的療效,但實驗組患者的治愈率為65.96%明顯高于對照甲組53.19%的治愈率和對照乙組38.30%的治愈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目前臨床上物理治療在病理性的宮頸糜爛的治療中應用廣泛,其中微波治療最常用。而EGF凝膠可加速細胞增殖,有利于蛋白質的合成,有利于術后創面的愈合。通過對本研究中三組患者療效的對比發現,實驗組的療效明顯好于兩組對照組,所以采用微波聯合藥物治療能夠明顯改善宮頸糜爛患者的臨床癥狀,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徐素君,湯榮光.微波治療慢性宮頸炎的有關問題及處理[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2,18(5):298-299.
[2]劉月貞,莊秀眉.波姆光治療宮頸糜爛240例療效觀察[J].福建醫藥雜志,1997(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