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細胞工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其理論和實驗教學對該學科有著重要意義。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形式過于單一且效果不佳。在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工具整合資源,能高效利用課內外時間,給學生提供平臺獲得學生反饋,并能及時總結教學效果。采用多種形式的互聯網工具,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
關鍵詞:細胞工程 互聯網工具 網盤 微信 問卷平臺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a)-0182-03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ools in Cell Engineering Teaching
Liu Qiliang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 541004,China)
Abstract:Cell engineering is acombining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is subject.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too single and the effect is not good. On the basis of multimedia teaching, the internet tools was used to integrate resources,it can effectively use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class time,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platform to get feedback from students, and to summariz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a timely manner. The use of various forms of internet toolshav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learning interest of students.
Key Words:Cell engineering; Internet tools; Skydrive;Wechat; Questionnaire platform
細胞工程是現代生物工程中涉及面極為廣泛的一門生物技術之一,它與基因工程一起代表著現代生物工程最新的發展前沿。其技術應用廣泛,已經滲透到生命科學以及生物制藥等各個領域,在與生命科學相關專業學生的培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教學地位。細胞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理論知識抽象豐富,對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細胞工程教學的方式方法尤為重要。細胞工程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較為容易的理解和掌握細胞工程原理和技術,并通過實驗掌握細胞培養,細胞分離與傳代,細胞凍存與復蘇,細胞轉染以及細胞融合的等主要技術[1-2]。目前,我們已經有了多媒體教學的平臺,但是該平臺的形式較為單一,很多教師把它當做一個電子黑板,并沒有采用多樣化教學模式,使得教學內容缺乏活力,師生互動不夠,溝通不足,這些問題都影響了教學的效果。互聯網工具包括網盤,微信平臺,問卷平臺等,是一組新興的網絡工具,課用做大學生日常學習資料儲存,日常溝通,信息發布以及大規模數據統計等新型方式,這也給網絡化教學帶來了新的方式和機遇。網盤的主要功能是存儲資料,并能及時分享下載,具有高儲存量,下載效率高的特點;微信的主要功能是發送文字、圖片、視頻、語音短信,具有實時更新快、回復快、跨平臺等特點;問卷平臺能快捷地制作、發布問卷并最終形成報表,專業的數據統計和樣本甄別,讓教師對學生的考察工作變得簡單。這一系列互聯網工具將有利于知識的豐富化、多元化,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溝通,實現課堂內外資源共享,突破傳統教學時間空間的限制,實時系統地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3-4]。筆者所在教研室嘗試結合以上幾種互聯網工具進行教學,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1 應用互聯網工具改進細胞工程教學
根據該教研室所開設的細胞工程,結合該校現有的教學資源,首先注冊了一個百度云盤,上傳了一系列容量較大的視頻文件,以及一些教學資源如PPT,動畫,教學大綱等,通過使用云盤,可以和學生分享更多在課堂上無法分享的學習資源;第二,我們建立了細胞工程教學微信公眾賬號,讓參加細胞工程課程的學生通過二維碼掃描關注該公眾平臺,通過使用該微信平臺,我們任課教師可在課前發布一些背景知識和思考題,讓大家帶著問題去預習,實驗課之前則可以預先發布實驗操作的大體流程以及結果處理方法,這使得學生在未進行實際操作之前就對整個實驗的原理和流程有了清楚且整體的認識,解決了學生按部就班操作的盲目性;第三,該研究針對每次課程,應用問卷平臺設計了復習題,生成二維碼,學生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答題界面,在課后對當天的內容進行復習和深入的思考,答題提交到平臺后,老師可以通過數據分析了解上次課的講授的效果,以便在下次上課時,對學生掌握不充分的內容進行重復講解。
2 應用互聯網工具進行細胞工程教學取得的效果
2.1 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傳統的教學形式有明顯的時空限制,老師和學生互動的方式和途徑一般有兩種,一是在課堂內教師與學生在教室里發生互動,二是通過課外布置和批改作業檢驗教學效果,并反饋給學生。這些互動存在單向性的特點,且相互交流互動的時間并不長。應用互聯網工具進行細胞工程教學前后該院的細胞工程的課程的教學模式有了顯著的區別,由應用前的課堂內單一多媒體教學逐漸轉變為課前、課內以及課后多元化模式綜合互動,知識和信息可以源源不斷更新并及時推送給學生,學生可以有選擇性和有彈性的進行學習,如果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疑問和困難,也能很方便地利用平臺向教師或其他同學獲得幫助,就好像把整個時間和空間結合成為一個虛擬的不受時空限制的課堂,提高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的效率。
2.2 互聯網工具應用的收獲
2.2.1 利用網盤工具可以更有效地推送大容量的有益資源
細胞工程是一門以理論為基礎,實踐操作為目的的課程,再加之細胞工程的原理抽象難懂,且實驗過程大部分學生之前并沒有接觸過,僅依賴老師在課堂的講解對學生的理解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利用網盤,上傳了一系列和教材配套的實驗教學視頻,能讓學生在課前就切實感受到細胞工程這門課的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舉個例子來說,細胞工程實驗需要很多前期的準備工作,比如培養基的配制,緩沖液的配制,器具的高壓滅菌等,都是由實驗員事先準備好的,那么,學生只有通過我們用互聯網工具推送的資源來了解實驗的準備過程,以后才能真正獨立的完成細胞工程的實驗。因此,老師可在上課之前就將網盤的地址公布在微信群,學生可以自由下載或者在線觀看學習,讓學生在課前對課程的整體有一個更全面清晰的認識。
2.2.2 利用微信平臺可加強教學互動
由于微信設計人性化,功能強大,操作簡單便捷,因此深受大學生的喜愛。筆者在桂林醫學院隨機抽樣調查了100名在校本科生,微信的使用率已經高達99%,利用微信作為教學的輔助平臺成為今后教育改革的一種發展趨勢。細胞工程實驗教學中,由于學生面對老師交流有部分心理壓力限制,導致師生之間缺乏足夠互動,許多內容學生即使不明白也裝作明白,教學的效果差強人意。通過微信群或者微信公眾號可以克服以上限制,在微信實驗教學輔助平臺內,支持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學生可以通過語音和文字在課堂外和老師進行實時討論交流。老師也能通過這一平臺,把知識點和注意事項推送給每一個學生[4]。
2.2.3 利用互聯網問卷平臺促進知識鞏固和幫助老師檢驗教學效果
細胞工程理論課是一門需要理解記憶的課程,課堂傳授的內容如果沒有經過課后復習加深影響,會很容易忘掉,以至于后續的教學難度加大。利用互聯網問卷形式,老師將知識點編輯成復習題,通過二維碼發布給學生,學生用手機直接進入答題界面進行作答,提交后可以直接顯示成績,學生也可以保存試題,以供自己期末考試的復習,這也解決了以往在期末考試之前學生要求老師“劃重點”的現象。
2.3 互聯網工具應用所取得的成績
應用互聯網工具前后比較,通過向生物技術學院2014級本科108位學生進行調查,學生對細胞工程教學方式的滿意程度大大增加,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提升,真正實現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教促學的目的(見圖1)。
互聯網工具應用以來,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和實驗操作技能都有了明顯的提升(見圖2)。
3 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世界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教育方法和形式也必須與時俱進。互聯網時代產生了許多網絡工具和平臺,加強了人們之間的交流,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互聯網的基因已經滲透到社會每個角落。一系列的互聯網工具以其價廉、便捷、功能強大等特點為細胞工程的教學提供了極大的支持。細胞工程這門課是理論與實驗結合非常緊密的課程,有它獨特的目的和要求,通要求學生掌握細胞工程的具體原理和應用,鍛煉學生的動手和思維能力。在傳統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應用互聯網工具,建立起了一個3D化的教學模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加強了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培育了師生融洽的關系。這樣新型的教學方式對實現細胞工程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有著深遠的意義,有助于高校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作為大學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互聯網工具的魅力,它一定是大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帶著新的觀念,接受新的技術和產物,才能順應時代的要求,推動大學教育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鄧集杰,吳昊,石榮榮.移動互聯網工具在“電路理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3):209-210.
[2] 方秦華.利用互聯網構建全時空交互課堂的探討[J].時代教育,2016(4):195.
[3] 方冰晶.互聯網工具在設計教學中的創新應用[J].教育理論研究,2016(1):11.
[4] 劉啟亮,陶毅明,李然,等.微信在基因工程試驗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5(2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