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穗
摘要:感恩屬于思想道德教育,是新課改中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感恩教育除了在學校教育中有很重要的意義,在社會中也有很重要的影響。為了培養青少年的感恩意識,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感恩。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學;感恩教育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53-011.把感恩教育與學科知識進行聯系
在學校教育中,可以把感恩教育與學科進行聯系。通過教材的講解,讓學生了解感恩,聯系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教育,喚醒學生的感恩意識。在教學中,要注重將學生的現實生活引進課堂,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知世界,把自己的情感體驗與德育相聯系,理論聯系實際。通過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開展教育,把思想教育滲透到學科學習中。
比如在《思想品德》學習中,教師多會從家與愛入手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自己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讓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回報社會。比如在語文教學中,"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故事都是在告訴我們要學會感恩。連動物都能夠做到的事情,我們人更應該做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學會思考,再進行自我反省。俗話說的好:"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當別人幫助你的時候,你應該怎樣回報他人。教師可以以這樣的話題讓學生展開討論,涌泉與滴水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引發學生在大小事物上的深思。把感恩的事跡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在心中種下感恩的種子,給它澆水、施肥,讓感恩之樹成長。
2.利用教學方式多樣化,促進感恩教育
2.1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去學習感恩。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一次給爸爸媽媽洗腳的任務,讓學生把這次的體驗寫成作文上交。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父母捧在手里怕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教師可以讓家長配合學生,讓家長也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發揮家校合作的力量,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生活是酸甜苦辣都有的,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教師可以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讓學生的情感更加的細膩,這樣他們才能夠有意識地去感恩。
除了要對父母感恩以外,學生要感恩的對象還有很多。學校每年都會不定期的組織學生到戶外進行小廣告的清理,這其實也是一種感恩活動。環衛工人是城市中醒來最早的人,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要打掃街道,我們干凈的生活環境都是他們的功勞。但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有亂扔垃圾的現象,讓學生參與到清掃活動中可以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讓他們能夠懷有感恩的心去面對環衛工人辛勤的勞作,了解了環衛工人的辛苦,學生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用善意的眼光看社會、看身邊的人,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2.2教學內容與社會相結合。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教學活動都是與社會需要有關的。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培養時,需要在社會中進行實踐。把感恩教育推行到社會中,讓學生在社會中學會感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課堂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學生有全新的認知。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熏陶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在學習《我的成長樹》一課中,教師可以在班級布置"我的成長記錄"活動,學生可以在上課前收集有關自己成長的東西。遇到不知道的事情可以問家長,與家長一起回憶童年的趣事。在課上可以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成才經歷,可以是自己出生的證明、可以是周歲的照片、可以是父母給你拍的DV,這些都是體現學生成長的經歷,學生可以在分享時體會到自己成長的過程。學生可以很好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避免教師枯燥的講解,把生動的事件呈現在眼前形成道德觀念,培養學生樹立感恩的價值觀。
3.加強感恩教育宣傳,組織學校活動
在感恩教育活動中,學校可以利用教學資源建立"感恩小組"對整個感恩教育的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為了讓感恩活動落實到實處,學校可以組織班主任在班級內進行活動,比如開設"感恩主題班會",讓班級的學生可以參與到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感恩活動進行評價,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各個班級還可以相互交流經驗,促進感恩活動更好地推廣。
學校可以組織在國旗下講話、學校的宣傳欄、黑板報等方式,對感恩教育活動進行宣傳,讓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標語來感受感恩。在班級中可以組織感恩文章閱讀評比活動,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感恩,可以是舞蹈、繪畫、講故事、唱歌等多種形式。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會增加對感恩的理解,給予孩子精神食糧,喚醒學生感恩的意識。
學校還可以組織傳統文化的活動,比如"孝文化",讓學生可以在傳統文化中受到精神文明的熏陶。學校可以組織詩歌朗誦、讓學生尋找經典詩篇。宣傳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幫助老人過馬路等,讓學生可以學會感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學校可以把感恩教育與禮儀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校園中形成講文明、樹新風、感恩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禮貌的人,對老師、同學、父母都懷有感恩之情。從小事入手,讓學生有感恩的意識。
4.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感恩觀念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除了父母對學生進行教育以外,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多幫助學生。讓學生能夠有感恩的意識,在平時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創設感恩情境,讓學生可以體會到感恩。比如教師在聽寫時拿學生的書,在使用完之后,對學生親切地說"謝謝",學生說"不客氣"。這樣簡單的舉動,也會感動到學生。讓學生知道每個人在尋求別人幫助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感恩觀念。
5.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德育。利用德育的教學原則,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在學校中多開展有關感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面向社會,加強學生感恩的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汪田喜,王子環.把學生培養成為懂得感恩的人——銅陵市長江路小學開展感恩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校長,2012,(7):4-6.
[2]王玲.論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與實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30-131.
[3]樊新紅.感恩教育——小學德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J].青年時代,2015,(19):23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