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販賣嬰兒網絡的調查,這個選題從約訪到成行,我一共花了三周時間。期間,公安部和福建省公安廳的協調耗時最長。采訪中,福建公安廳的相關人員流露出他們的糾結之處:一方面,福建省長期以來是買賣嬰兒的重災區,媒體報道這類案件難免會影響地方形象,福建警方因此受到許多來自社會輿論的批評;另一方面,他們又希望公眾能夠看到案件的偵辦過程,理解警方的難處,通過媒體普及法規,遏制犯罪的滋生。
到福建采訪的第一天,打拐隊長給我梳理案情,我才明白,也正因為福建是販嬰的重災區,犯罪分子與警方周旋多年,“久病成醫”,警方破案的難度也就一步步加大。比如,警方跟蹤到的第一個主犯嫌疑人,他的電話號碼顯示戶主為云南文山籍的鄧某富,但警方在持續跟蹤一周后,發現他并不在福建境內,直到云南警方反饋,此人幾年來都在云南境內務農,在福建打工是前些年的事了。后來警方才得知,這是主犯侯某正有意為之的反偵查手段,他曾與鄧某富是工友,利用鄧某富的身份證申請了電話。7省區在同一時間開展的收網行動也頗費周折,諸如漳州警方在沖進嫌疑人家中時,嫌疑人并不在現場,警方只好扣押了在場知情人的通信工具,避免消息泄露,繼續潛伏在嫌疑人的住所附近,直到凌晨4點,醉醺醺的嫌疑人才出現在他們的視線里。
進入審訊階段后,一個又一個難題不斷出現。一個販賣嬰兒的嫌疑人始終說苗語,福建公安請來云南文山籍的警察整整翻譯了一個月,才發現嫌疑人普通話其實說得很好,筆錄不得不又從頭做起;一位民警負責拍攝人販子攜贓款“調貨”的視頻證據,但因為天色太暗,嫌疑人又距離太遠,細節在視頻中模糊難以辨認,為此這位民警憂心忡忡,擔心公訴時會“證據不足”。但無論如何,這起公安部督辦級別的大案還是破了,犯罪分子將面對法律的懲罰。
由于種種原因購買嬰兒的父母也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在非法收養者較為集中的福建嵩口古鎮,人們似乎慢慢地理解,一些收養者雖然讓人同情,但正是買方市場的存在,這個非法鏈條屢禁不止,因此購買嬰兒也是犯罪。有人給永泰警方舉報了一條新線索,警方告訴我,這是此前沒有過的情況,警方也準備將再次前往云南開展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