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樹佳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創新閱讀;要點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89-02語文閱讀教學能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最有效的閱讀。在當前新課改的形勢下,很多教師都能夠體會理解作者的寫作主題,得出的答案與參考書中的一致就行了。實際上,閱讀的任務不僅僅是發現作者的原意,還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考來理解課文,強調不同的人對相同的問題理解是不同的,只要能說明原因、講出理由即可。因此,教師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對課文的理解和分析,引導他們進行創造性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課堂閱讀教學要充分形成師生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真正的學習民主。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題目是"讀書的好點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提出來,越多越好。"通過對學生的建議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辟一墻報,命名為"大家的金點子",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能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查,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改變傳統閱讀模式,讓每一個學生都暢所欲言
當前的閱讀教學還拘泥于師講生聽為主的模式中,盡管也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但最后的結論還是教學用書中的答案,沒有達到創讀的境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提倡學生進行創讀,重視讓每一位學生都發表自己的看法。因此,采用對話式的教學方法就勢在必行。
在學生自由發言過程中,教師加以點撥,使之不離文章主題,這樣就形成一個對話式教學過程。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在相互交流中,不斷地修改和完善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加深對課文的內容的認識。進行對話教學,能使學生明確如何從多角度出發理解課文的內涵,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這一主體在閱讀教學中的創造性。
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創造性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應該重視創新閱讀,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我們就要給予肯定,就應允許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創造的空間中自由翱翔。
3.提高學生閱讀中的遷移能力
遷移,是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已有知識結構的概括水平決定了問題的最初映象,也就是說,概括的知識結構為新的問題的嵌入提供了一個框架,所以,對已有經驗的概括水平不同,其遷移程度也不同;概括水平高者,其遷移過程較壓縮,遷移速度就快;相反,概括水平低者,其遷移較迂回,遷移速度也就較慢,這一理論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主要表現為通過對已有知識的概括和對生活經驗的總結,進而達到獨立寫作的遷移,不斷用原有知識解決新課題的遷移,等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
4.注重朗讀
朗讀可以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口讀耳聽,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腦傳輸信息的渠道。這不僅使閱讀真正活起來,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記憶和理解。還可以一邊緩緩朗讀,一邊慢慢思考,將"讀"與"思"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更好地加深對讀物的理解,對那些優秀篇章、名言佳句,反復誦讀,做到"讀了又思,思了又讀,自然有味",乃至愈讀愈有味,趣味無窮。指導學生誦讀優美詞句章段,使學生在有意識的積累、感悟理解和運用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當然誦讀內容宜參照課標及教材推薦的篇目做出量的規定和質的選擇。
5.廣泛開展課外閱讀
廣泛開展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7―9年級),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有條件的學校應盡可能每周開設一節閱讀課,同時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室)、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