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德斌
摘要: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使語文教學如虎添翼,學生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樂此不疲,識字記得快、記得牢。借助網絡優勢,突破了教學難點,彌補了學生從感性過渡到知性的學習弱點,讓學生了解了更多的信息,補充了新知,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也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提高實效;體驗快樂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94-01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中的廣泛運用,使常規的教學如虎添翼。這種集文本、圖形、影像、動畫、視頻、聲響、音樂于一體的現代信息技術,以其靈活快速的綜合處理信息的特點,顯示了現代高科技應用于教學領域的強大優勢,打破了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開創了語文教學新局面。下面就談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巧妙應用。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是創造快樂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樂此不疲的奧秘。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就能在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和輕松的音樂氛圍中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在教學《鳥島》一課時,我在上課前先播放一段錄象,讓孩子到青海湖鳥島去欣賞一翻,對鳥島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當孩子被青海湖鳥島那神奇的景象深深吸引時,我就引出課題,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課文《鳥島》。然后,引導學生帶問題去讀課文,學生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當然,興趣要貫穿始終,在講解第一自然段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地圖,讓孩子了解鳥島的地理位置;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播放動畫,讓孩子一邊看,一邊了解"一群一群、陸續";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看各種各樣的鳥,密密麻麻的鳥窩,各色各樣的鳥蛋,還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傾聽鳥島上的鳥叫聲。此時,學生們怎不會陶醉在那五光十色的圖片和那清脆的鳥叫聲中呢?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也難了。在整個教學中,我就是利用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而且這興趣是貫穿于學習的始終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課堂效率。因此,好好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就能創設出圖文并茂,聲色俱全,身臨其境,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動畫演示,趣味識字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寫字教學是重中之重。小學語文教材要求,小學低年級段要求學生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左右,數量之多,教學任務之重,再加上低年級學生注意力較難集中,對事物關注的時間較為短暫,如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單靠老師的一張嘴,以簡單機械的說教、訓練去教學生字,往往是教師教起來感到枯燥,學生學起來更覺得無味,甚至會產生厭倦感。如果我們運用多媒體教學,采用鮮艷的色彩、生動的畫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能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如在教學"休"字是,我先出示一張畫面:一個小朋友靠在一棵樹上那個休息。先讓學生觀察圖畫中畫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這個學生很容易就能看懂并表達出來。然后我用動畫演示,并配以講解:"看,這個小朋友就是一個人!(動畫演示:小朋友變成一個單人旁)他靠的這棵樹,樹又可以稱為木!(動畫演示:樹變成一個木字)單人旁加木字就變成了休字,人靠在樹上休息!"經過這一演示學生不僅記住了字形,還理解了字義。又如在學習"網"字時,我出示一張蜘蛛網,先讓學生觀察蜘蛛網有什么特點,學生很快發現蜘蛛網上有許多交叉的線。發現這一特點后,我用動畫演示使蜘蛛網越來越小,最后變成了一個"網"字,此時看到"網"字中間的兩把叉,就會聯想到蜘蛛網上許多交叉的線,就不會把"網"字和"岡"弄錯了。
這樣我們通過直觀的演示,指導學生看畫面,并將所學的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把無意記憶變為有意記憶,把枯燥無味的記憶變為形象的、生活化的記憶,這樣識字就能收到記得快、記得牢的效果。
3.情境演繹,突破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圖象、聲音、動畫等來彌補學生從感性過渡到知性的學習弱點,突破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如:《臺灣的蝴蝶谷》一課,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第二句是重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來體會蝴蝶趕到蝴蝶谷里來聚會的生動場景。我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體會"飛過、穿過、越過、趕到"的動人情景。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輕松理解了"飛過、穿過、越過、趕到"等詞語。在教學課文重點段落第三段時,我利用信息技術,用一張一張色彩斑斕的圖片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一邊看圖片,學生通過讀,再看一系列的相關圖片后,黃蝶谷、彩蝶谷的迷人景象就深入了每一位學生的心里了。隨后,我再利用信息技術,在網上找到了資料,播放紫蝶谷的迷人景象,這樣,學生由心中就自然的萌發了對臺灣蝴蝶谷的喜愛之情。此外,再給學生播放一些臺灣寶島的美麗風景,簡單介紹一下臺灣的歷史,讓學生明白臺灣一直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是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特點,來引導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點、難點的。
4.資料演現,補充新知
由于小學生年紀小、閱歷淺,對事物的認識、了解還存在許多問題,這就使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如果能借助網絡資源把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或資料展示給學生,就能調動學生視覺功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了解更多的信息,將難點轉變成興趣點。
我在教學《數星星的孩子》一文時,課文主要介紹了張衡小時候觀察星星的故事,學生對也這個離我們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天文學家張衡了解很少,于是我在課前利用網絡搜集了許多有關張衡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張衡的輝煌成就。同時課文中講到了張衡在聽爺爺說到北斗七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時,我通過一個視頻演示了北極星和北斗七星的一年的運動軌跡,學生通過視頻了解了更多的天文知識,也激發了他們對天文的熱愛之情。當然我也沒有忘記提醒學生也像張衡一樣,通過自己的觀察、實踐去驗證的求實精神。這樣學生不僅對課文的內容有了透徹的理解,而且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得到了鍛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并從內心油然產生對張衡的敬佩之情,活躍了課堂氣氛,開闊了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從封閉的師生小圈子走向一個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總之,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巧妙運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枯燥乏味為生動有趣,激活了課堂的活力,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也使學生更加樂于學習,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朵,那么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