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瑩
摘要:當今社會,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發(fā)展迅速,多媒體教學的逐步應用為學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以其新穎、獨特的教學模式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所青睞,成為了教育教學的良好輔助手段。然而,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兩面性,多媒體技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方便,但利用不好或者不能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成為教學的阻礙。本文闡述了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以及多媒體輔助初中語文教學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多媒體;初中語文;教學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158-01當前,語文課堂教學越來越生動、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因為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更是為多彩的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技術可以說是信息技術的一次新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創(chuàng)新了學校教育的方式,它主要采用圖像、文字、聲音、視頻等手段向學生傳遞知識,改變了傳統(tǒng)的、陳舊的教學手段。作為新時代的中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樹立新課改理念,合理將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創(chuàng)新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
1.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優(yōu)化教師備課
課堂教學是通過教師傳授知識,促使學生實現(xiàn)預期學習目標的活動。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我們必須充分、有效地備課。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首先優(yōu)化了備課,也就是優(yōu)化了我們對教學材料的收集。在教學課件的制作過程中,我們需要多方面收集相關教學材料,力求制作出符合教學的課件。例如閱讀課外說明文《神奇的古代爬行動物》時,由于古代爬行動物已經(jīng)滅絕,大部分初中生只是從影視中了解一些簡單的爬行動物知識。于是我利用網(wǎng)絡收集了大量相關材料,不僅為課件的制作做了有效準備,對課文的理解也進一步加深了,準確把握了教學的脈絡和走向。其次優(yōu)化了我們對課堂教學材料的選擇。我們對教學材料的收集是備課,是我們制作課件的必備條件,因此對這些材料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在收集的各種材料中做出科學、有效的選擇, 這樣多媒體課件才能夠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強化教學效果。
2.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初中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
2.1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初中語文教學有利于課堂信息量的增加。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語文教師通過自身的備課、課堂板書的書寫來為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然而, 在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其進行輔助教學之后, 教師備課時可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以及多媒體技術的聲音、圖像的結合效果為學生講述更多的作品背景或作者資料等。例如, 在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 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將網(wǎng)絡上對朱自清的個人背景通過多媒體技術介紹給學生, 并且可以附上清華園的荷塘圖片展現(xiàn)給學生欣賞, 通過附屬信息量的增加來幫助初中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
2.2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初中語文教學有利于文章情境的再現(xiàn)。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眾所周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在濃厚興趣的指引下, 才能激發(fā)其學習的動力。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 語文教師往往采用深情并茂地課文朗讀方式來加深學生對文章情感的理解, 因此, 這也決定了不同教師的不同朗誦風格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文章情感的把握。甚至, 在教育欠發(fā)達地區(qū), 許多初中語文老師朗讀課文時還夾雜著不標準的普通話, 這更加影響到了學生對課文理解的質量。此外, 對于詩詞歌賦, 初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古文類, 初中語文教師也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輔助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 重現(xiàn)文章意境, 幫助學生對于詩歌等我國古典文化的理解。例如, 對于陶淵明《飲酒》的賞析, 其中一句千古名句:"采菊東籬下, 悠然現(xiàn)南山。"初中語文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 再配上標準的普通話朗讀以及深情并茂的語調, 為學生展現(xiàn)一幅一偉大詩人擺脫塵俗、寄情山水, 在片片菊叢中中遙望南山的水墨畫卷, 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田園派詩人的胸懷與追求, 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意義。
3.多媒體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是有講究的,下面,筆者就多媒體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方法進行幾點分析:
3.1應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伴著素質教育的不斷進步、發(fā)展與完善,情境教學顯得越來越重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并不很難,方法也有多種,其中使用多媒體課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課件的制作與使用,能有利地輔助教師的課堂教學。教師要準備好課件,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按照課件來進行授課了。多媒體課件所呈現(xiàn)的教學情境,能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多媒體課件還能使學習內容一目了然,有利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難點。
如在教學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南宋末年,元軍攻城掠地,勢如破竹,南宋朝廷風雨飄搖,一些愛國將領(包括文天祥)誓死保衛(wèi)國家的歷史畫面,在播放到文天祥被捕過零丁洋的畫面時,我適時地插入詩朗誦,慷慨、悲壯、激昂的詩朗誦,深深地感染了學生。文天祥熱愛國家,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令很多學生流下了眼淚。他們的學習興趣空前高漲,這全是課件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的功勞,如果單憑教師口說介紹,是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的。抓住機會,我簡單地解說了一下,學生也很快就理解了詩句意思,并且背誦了下來。
3.2弄清文章的篇章結構。要想使學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結構,理清其思路是關鍵。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一課時,可以先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欣賞。錄像的前半部分體現(xiàn)蘇州園林是"完美的圖畫"的特點,后半部分則可選擇幾處有特色的景點,如亭臺軒榭、假山池沼、花草樹木等。在此基礎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個角落的"圖畫美"。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可以在放映錄像的同時配樂(最好是古典音樂)朗誦課文,讓學生在欣賞錄像、聆聽課文的同時思考幾個問題:蘇州園林總體特征是什么?設計者們是如何實現(xiàn)這個特征的;課文第2至6自然段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欣賞完錄像之后,檢查提問,然后由老師分析、講解課文,重點分析本文總分的結構方式及語言的多樣性。借助錄像,讓學生在大腦中留下蘇州園林的美好畫面,進而用較快的時間清理本文的"脈胳"之所在。
3.3應用多媒體,拓展延伸,開闊視野。在有限45分鐘時間內,怎樣做到將課本知識向課外延伸呢?答案是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能夠使課堂成為學生拓展知識、開闊視野的高效平臺。教學過程中,當學生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就為他們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心理條件。學習了《蘇州園林》一課后,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意設計一幅"學?;▓@圖",學生的設計各具匠心,我選取了其中的幾幅作品,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他們邊欣賞、邊品評,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視野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開闊。
4.結語
總之,教師要想讓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到高效應用,首先要學會根據(jù)教學內容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制作適合本班學生的多媒體課件,其次教師要擺正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中的位置,不要讓多媒體課件喧賓奪主,要讓多媒體課件真正發(fā)揮出應有的輔助作用。教師要采用多媒體課件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通過多媒體課件對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擴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訓練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以及語文應用能力。參考文獻:
[1]左藍蔚.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應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0,(24)
[2]王俊伏.信息技術使語文閱讀教學異彩紛呈[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1,(14)
[3]陳春柳.淺談多媒體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1,(09)
[4]寧麗萍.淺談多媒體資源對語文教學的影響[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