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娓娓
摘要: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切發明創造的基礎。"好問"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在教學中須切實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創新中學習,在學習中創新。有問必有思,有思必有果。因此,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努力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敢問、想問、樂問、會問、好問,由此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關鍵詞:課堂教學;提問;好問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07-01
課堂提問是一種常見的、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努力地發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從而獲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有輸出、交換和反饋信息過程,又有輸入、處理和存儲信息的過程,教學是師生的互動。如何在課堂中使用"問題"主導教學策略呢?筆者作了以下的一些嘗試。
1.從多個角度來設置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眾所周知,思考是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想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就需要設置一系列的問題。只有讓學生們產生了疑問,才可以更好的獲得知識。而英語教學過程并不是靜止不動的,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習過程中會有疑問產生,然后對疑問進行解釋,之后又產生了更多的疑問等。對于初中英語老師來講,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結合課文內容,設置一些針對性的問題,將學生的探究思維給充分激發出來,對學生的潛能進行開發和拓展。
教師在對問題進行設計時,除了要結合英語教學內容之外,還需要將開放性和主動性等因素納入考慮范圍,要以某一個知識點為中心,派生出更多的問題,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同時,為了更好的提出問題,還需要促使學生之間密切的交流和溝通,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以此來促使學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在課堂提問的時候,也不能夠流于形式,需要保證有一定的趣味,難度適中,這樣才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另外,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不單單指的是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困惑,提出相關問題。那么為了激發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需要創設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不能高高在上,需要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給充分發揮出來,與同學進行交流和互動,激發學生提問的熱情。
2.啟發學生適當發揮,拓展提問空間
發揮性問題是指有些問題不希望學生只用一兩個詞來回答,而是希望學生盡量多進行一些闡述。教師在提問這樣的問題時,應注意問題的焦點不要過于集中,或者說,要將問題問得泛一些。這樣,學生就可有更多的發揮。如"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就是發揮性問題,而"Do you usually do you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就不是發揮性的。學生對于后者的回答很可能只說"Yes,I do"。當學生對于發揮性問題有了一些回答后,教師如果還想讓學生繼續說下去,就可以進一步提示,如教師可用"What about...?"來引導某方面的話題。
英語畢竟是一門語言,我們的教育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發揮性問題正是讓學生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課堂由教師一講到底,勢必會使氣氛沉悶,然而教師加以提問,并要求學生加以思考后回答,就會使學生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有用性,也就很容易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合理運用媒體技術,使學生“樂問”
以多媒體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創新型教學手段,具有直觀性,交互性,生動性等特點,有利于適時拓展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一)利用媒體技術,激"活"教科書,讓學生更易理解接受。例如:新目標 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Why do you like koalas?在這一課里我制作了一個"zoo"的課件,讓學生們走進其中,讓他們感覺到動物的可愛及寶貴,先教會他們學會新單詞,接著讓他們再問一些問題,如:
1.Which is the biggest animal on land ? 2.Which animal lives in water ? 3.What animalseatgrass? 4.What animals eat meat?.....。這樣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猶如進了一次動物園,既觀賞了各種動物,又學會了知識。同時,學生看到具體的動物,對它的習性、生活環境狀況等都想了解,有了好奇心,學生就會有了"問"的內驅力。因此,運用多媒體教學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問的動力。
利用媒體技術,創設語言環境,使學生學會英語思維,接受純英語的熏陶和感染,使其聽、說、讀、寫形成習慣。例如:新目標教材九年級上第9單元When was it invented?時,屏幕上呈現本課所要學的實物圖,如:電視機、電話、計算器等,并配以動畫,把視、聽、說、想有機地結合起來, 學生看圖做對話,自由提問,操練密度大大提高了。有了這些語言訓練,學生思維和學習精力就會高度集中,再處理1b部分就非常容易了。像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又能激發學生從已知探索未知的濃厚興趣。
4.充分發揮合作優勢,使學生"會問"
4.1 為學生的充分展示創造條件。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是每節英語課的靈魂。教師應為學生創造獨立自主學習的條件:首先幫助學生駕馭課文提供的材料。其次,要給學生提出應該完成的任務。如在初一(下)Unit8 I would like noodles.的教學時,可以事先布置學生收集有關食物的語言材料,提出自己最喜歡的水果、蔬菜、肉類,并要求學生用英語說出學校食堂里的每一樣菜式,然后寫一篇短文。課前每位同學都積極認真地問老師,查資料,分組討論。課堂上同學們踴躍匯報,爭先朗讀自己的"杰作"。這樣,本單元關于食物的生詞基本學完,還學會課外的食物名稱和現實生活中菜譜的名稱。
4.2 為學生的質疑開辟空間。心理學研究表現,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問必有思,有思必有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思維和自我表現的空間,引導他們利用已有的知識,應用多種渠道,采取各種方式,自己去嘗試、去探索,施展個性才華。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過程中,恰當使用問題對學生進行思維和語言訓練,能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弊端,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探究能力、思辨能力、綜合歸納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小學外語教學》.2000年第6期.
[2]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王丙華.天津出版社.2001年版.
[3] 《英語課程標準解讀》.陳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