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華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54-01
數學被稱為"百科之父",當孩子會說話時大人們便教孩子數數,從這個現象我們足以看出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廣泛的發揮空間,更注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同時也要兼顧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愿意學并學好數學呢?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恰當、適宜的環境能有效激發人們的熱烈情緒,提高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在教學中,要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和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們的學習置于一種真實、優美、和諧的場景中,從而激發對學習的熱情。首先,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原有抽象、邏輯、符號化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直觀、真切,縮短時空距離,掃除學習障礙,有利于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于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
2.小學數學教學語言,要注重多樣化的提問藝術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科學而深刻的提問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識的一把金鑰匙。對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問法,在課堂上師生互動至關重要,只有讓學生充分地活動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提問時,語言盡可能地多樣化,再輔之以適當的肢體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靈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例如,提問時可說:你能幫老師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嗎?你愿將你的答案告訴大家嗎?你能替老師回答這個問題嗎?你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和同學商量嗎?同時,要多設置不同層次的提問。
對差生應多問"是什么"的問題,如:"你能說出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是什么嗎?"對中等生應多問"為什么"之類的問題,如:"你能告訴老師為什么這道題要先求這個中間問題嗎?"對優等生應多問"有什么不同意見"的問題,如:"你能勇敢地告訴大家對這道題的解法有什么不同意見嗎?"這種形式多樣的提問,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使老師顯得親切隨和,好像是在與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勤于動腦、敏捷思維、積極配合,對知識更易于理解和吸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3.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內容要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所以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如:我在教學小數除法的時候,把枯燥的除法題編成了一道學生們最熟悉的購物的問題。今年由于物價上漲,老師花了17元才買回2斤豆角,同學們知道多少元一斤嗎?這是一道小數除法題,很多學生馬上就能猜出8.5元。可是8.5元是怎么算的呢?一下就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注意身邊的數學,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一來學生感興趣了也就愛學數學了,課堂效率就提高了。
4.作業批改,引入評語
通常,數學作業的批改,人們習慣于用單純的 "√"和"×"來評價學習思維、學習成績,影響了師生之間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因此,我將評語引入數學作業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的學生經常由于粗心而出錯,我總是首先肯定其長處,增強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點。如:"搬開你前進的絆腳石——粗心,奮勇前進!""和細心交朋友!""老師看你的字真是一種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確率,那肯定是最棒的!""老師相信你能把字寫工整,加油吧!"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當其作業有進步時,我就會在作業的評語中這樣寫道:"你進步了,孩子。""繼續努力吧,孩子。"并在旁邊畫上一個笑臉。或寫道:"看到你在進步,我萬分高興,希望你更上一層樓。"如果他再進步了,我就會寫道:"好樣的,孩子,我為你感到高興!"這種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充滿了希望,從而會使學生逐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方法來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理解知識、發展個性,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性,使知識在活動中升華,讓智慧在活動中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