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王娜
[摘 要]基于地區層面,闡述遼寧省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分析遼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基礎。遵循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互動發展思路,提出了遼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路徑,重點發展優勢新興產業,扶持鼓勵培育其它新興產業,加大科技創新和研發力度,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
[關鍵詞]遼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基礎;發展思路;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2-0082-022010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提出了我國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長期目標。以此為契機,全國各地紛紛把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上重要日程。遼寧省政府在2012年發布的《遼寧省政府關于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中明確了遼寧省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以先進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業、新醫藥產業、信息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海洋產業、生物育種產業和高技術服務業作為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一、遼寧省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
作為傳統的工業大省,遼寧省目前經濟增速下降,2014年遼寧省GDP總量28626.6億元,增速為5.8%,2015年僅為3%,創23年來最低值。遼寧經濟運行面臨下行壓力,發展動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枯竭、產能過剩等問題凸顯,依靠能源資源消耗和要素投入驅動經濟增長的方式已難以為繼。
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調整工業內部結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戰略性傳統產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因此,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遼寧省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搶占經濟技術制高點的重要手段,是幫助遼寧省經濟走出目前困境,優化產業結構,促進遼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作為我國重點老工業基地,遼寧省通過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來提升產業結構層次有更迫切地訴求。
二、遼寧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
(一)產業基礎較雄厚
裝備制造業是遼寧省的支柱產業和重點產業之一,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較高,門類設施齊全,在機床、航運等領域表現突出。2011年遼寧省裝備制造業就有10000多個生產單位,總利潤900億以上。擁有沈飛集團、三一重工、沈陽黎明、大連機車車輛廠等一批領軍企業,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方面,東軟的飛速發展是遼寧軟件業的典型代表,沈陽的同方科技、大連久久光電等成為信息科技產業的領軍企業,大連華信、大連海輝、沈陽東軟成為全國軟件外包前三甲,軟件產業基地、動漫產業基地等信息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十分突出。
在新材料產業方面,遼寧省發展具有集群發展優勢,大連的華科新材料、沈陽馬鋼集團和精誠銅業、營口的金龍集團等都擁有一定的區域影響力。
(二)新興產業起步較晚但也取得一定成績
在新能源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方面,遼寧省起步較晚,但政府已經出臺一系列的管理規則與扶持政策,遼寧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力圖擺脫資源枯竭型城市陰影。近幾年,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發展較快,風電規模成倍增長,規劃至2020年核電項目的核功率達至4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
(三)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
遼寧省以開拓獨立創新能力、建立創新型產業作為全省的戰略重點,近幾年,遼寧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僅2014年全省高技術產業完成總投資477.7億元,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并投產。遼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實現增加值4733.3億元,年均增長25%,增長速度高于全省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9個百分點,占區域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9%。2015年前三季度,遼寧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比2014年同期增長13.6%,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0.3%,均大大高于一般行業。
(四)產業集聚效應明顯,產業基地基本形成
1.重大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在實施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中,遼寧省裝備制造業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以沈陽鐵西裝備制造業集聚區和大連“兩區一帶”裝備制造業集聚區為主體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開展了一部分以先進裝備制造業為主導的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擁有以沈飛集團、沈陽黎明發動機集團、大連機車車輛廠、大連新船重工集團等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同行業領先企業,并形成了具有競爭優勢的裝備制造業集群。
2.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
依托沈陽、大連兩大中心城市的人才、科技優勢和集聚、輻射功能,遼寧省已逐步形成了以沈陽為核心的沈陽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群和以大連為核心的遼寧沿海高新技術產業帶。建立了沈陽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大連軟件出口基地、大連信息產業基地等為主體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大力提升了遼寧裝備制造業等重點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了電子信息產品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形成了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三、遼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路徑
與發達國家的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有所不同,遼寧乃至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在傳統產業發展不充分的情況下發育的,面臨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雙重任務。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具有高度關聯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傳統產業良好的發展基礎。在遼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中,必須處理好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系,做好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應互動發展。
遼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兩種發展思路:一是依托新興技術,培育發展全新的新興產業;二是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升級轉型,并激發培育新興產業,實現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互動發展。其中,遼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側重第二條發展途徑,基于遼寧省產業基礎,選擇產業基礎較好的裝備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優先發展,給予政策優惠,在優勢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以強代弱,帶動其它產業共同發展。
(一)重點發展優勢新興產業
基于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工業基礎,以及本土資源優勢,優先選擇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加大政策及資金等的支持力度。重點推動在高檔自動化數控機床、航空飛機、軌道交通設備等方面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大力推動以特種鋼材、新型可替代材料、先進金屬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提高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和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做優增量。增強優勢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聯系,通過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產業帶動遼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發展。
(二)扶持鼓勵培育其它新興產業
針對產業發展速度慢,生產規模小,產品類型比較單一的其它新興產業,政府要充分發揮扶持作用,加強政府對戰略性新興產品的采購,提升發展速度并擴大生產規模。推進遼寧省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扶持新能源設備、交通信息網絡技術以及海洋勘探技術等發展,促進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更新升級,增加產品種類,擴大產業規模。
(三)加大科技創新和研發力度
遼寧省研發投資力度不足,占GDP的比重低于2%,企業研發投資在銷售收入的比重不到3%。現階段,遼寧省應加強科技創新和研發力度,增強對產業的支撐。一是政府實行優惠和補貼政策;二是借助高校的科研能力;三是選擇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組織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方面的支持;四是實施一批科技創新工程。
(四)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
進一步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建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重點建設重大技術裝備等基礎產業集群,構筑一流國際服務平臺,并有效利用公共基礎設施,加強各產業之間的聯系,形成較為穩固的產業鏈,降低交易成本,營造濃厚的科技文化創新氛圍,并促進新興專業化服務行業發展。優化新興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大力促進現有產業集群與新興產業相融合,調整現有產業園區發展重點轉向新興產業領域。
[參考文獻]
[1]張欣.遼寧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對策研究[J].遼寧經濟,2014(8).
[2]姜巖.遼寧資源型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題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6(1)下.
[3]陸立軍.于斌斌.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合演化及政府行為:理論與實證[J].中國軟科學,2012(5).
[4]馮志,周麗娣.“十二五”遼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布局分析[J].遼寧經濟,2013(2).
[5]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遼寧省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方案的通知[J].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報,2015(21).